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佘山聖母大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佘山聖母大教堂位於松江區佘山上,因此得名,亦稱佘山天主教堂。包括中山教堂和山頂大堂兩座。中山教堂建於1894年,山頂大堂1925年奠基,1935年正式落成。

山頂大堂的設計者是葡萄牙籍的耶穌會會士葉肇昌,建築具有羅馬過渡時代的風格。鐘樓高38米,堂的屋脊高17米,東西長56米,最闊處25處,可容納3000餘人。頂部圓穹上樹一銅鑄聖母托耶穌像。中山教堂建有聖母亭、聖心亭、若瑟亭等"三聖亭"。中山教堂到山頂大堂間,建造有14處苦路像。1942年9月2日,被羅馬教廷敕封為"乙等大殿",即僅次於羅馬教廷大殿的第二等大殿,是中國天主教徒在東南沿海的主要朝聖地。它的建築風格獲得了所有人的喜愛。

建築風格

基督宗教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堂建築[1],在人類建築藝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這種教堂建築隨着基督宗教的歷史演進而不斷改變、更新,從而體現出不同的建築藝術風格。大體而言,教堂建築經歷了從最初的「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到「巴西里卡式」、「羅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斯拉夫式」、「文藝復興式」、「宗教改革式」、「巴羅克式」、「羅可可式」,以及「新哥特式」[2]等現代風格的發展。

旅遊信息

公元1871年,天主教耶穌會在佘山頂初建。因教區原有」全大赦「的規定(教徒按禮歸來佘山朝聖,可赦免靈魂上所有罪惡),故上海天主教堂素有」五月佘山朝聖「的習俗,屆時人涌如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