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仁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余仁柱,生於江西省德興縣(今德興市)界田鄉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他的家庭和舊中國千千萬萬貧苦農民的家庭一樣,長期遭受着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壓榨,過着食不飽腹,衣不遮體的悲慘生活。余仁柱自幼聰慧好學,機智靈敏。忠厚老實的父親和勤勞儉樸的母親,看着兒子一天一天地長大,下決心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文化、長學識,長大後有能力擺脫苦難生活。余仁柱7歲那年,家裡硬着頭皮借債,把他送到村私塾學習。 [1] 中文名 余仁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西省德興縣(今德興市) 出生日期 1910 逝世日期 1933 職 業 革命者 信 仰 共產黨 性別 男 目錄 1 人物生平 2 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编辑

余仁柱(1910-1933),界田鄉人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排長。1929年春,入信江軍事政治學校學習,結業後任連長。1930年7月,任紅十軍營長。9月,任紅十軍第七旅第二團團長。1931年1月,紅十軍縮編時任第三團第二營營長。1932年7月,任贛東北赤色警衛師團長。1933年,任紅十軍師長。同年10月,在貴溪犧牲。 [2]

                                 人物事迹编辑

1930年5月,紅軍從重溪出發,趁勝利之勢,攻打縣城門房新營,余仁柱又一次受命出征。新營距縣城約七八公里,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村邊是一片開闊田野,易守難攻。余仁柱指揮紅軍戰士採取正面佯攻、迂迴包圍的戰術。經過半天的戰鬥,智取了這個千戶村莊,擊斃敵人幾十人,繳槍20餘支,沒收地主稻穀3000餘擔,壯大了革命力量。接着,乘勝進攻德興縣城銀城鎮,國民黨縣長聞風喪膽,連夜逃離,留守的敵人開城向紅軍投降。紅軍和赤衛軍浩浩蕩蕩地開進了縣城,把紅旗插到縣城國民黨縣政府的樓頂上,德興人民迎來了新生,實現了德興全縣一片紅。 [1] 同月,紅軍決定向防守樂平縣秧坂的敵軍發起進攻。當時駐秧板的敵人有一個正規連,加上靖衛隊共有300餘人,氣焰極為囂張,紅軍決定組織敢死衝鋒隊。敢死隊員從每個連隊抽調,余仁柱自告奮勇地向領導提出,擔任敢死隊的隊長。領導經過慎重考慮,認為他有勇有謀,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便把這個重任交給了他。一天清晨,紅軍主力部隊分三路突然從隱蔽地向秧板守敵發起猛烈進攻。敵人尚在睡夢之中,余仁柱率領敢死隊員衝鋒在前猛打猛衝,並向敵人高喊:「紅軍優待俘虜,繳槍不殺!」十來分鐘時間,守敵就被英勇的紅軍戰士擊潰消滅,收繳槍支100餘支。這次戰鬥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蘇區人民。 [1] 7月,奉中央軍委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在樂平縣界首村成立。余仁柱因作戰勇敢,屢立戰功,被周建屏軍長任命為紅十軍第十九團第一營營長。9月,紅十軍按黨中央攻打鄱陽、湖口,奪取九江,配合各路紅軍形成對南昌、武漢包圍圈的指示精神,遠征贛北。紅十軍在離湖口縣城15公里的江橋地區一舉全殲國民黨江西警備團,擊潰南京政府財政部1個緝私營。在這次戰鬥中,余仁柱率領全營戰士身先士卒,堅決及時地完成了作戰任務,配合其他部隊斃敵300多人,俘敵200多人,繳獲一大批槍支彈藥。他的名字在紅十軍中聞名遐邇,受到軍長周建屏、政委吳先民的通令表彰,記戰功一次。隨後不久,紅十軍在樂平縣眾埠街進行擴編,余仁柱被任命為紅十軍第七旅第二團團長。 [1] 1932年7月,因工作需要,余仁柱調任贛東北赤色警衛師任團長。他指揮部隊在橫峰楊家門一帶打敗了國民黨軍趙觀濤部,還參加了攻打貴溪灣李家戰鬥,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粉碎敵人對贛東北根據地第四次「圍剿」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 1933年6月,隨着革命形勢的發展,紅十軍與紅三十一師合編組成紅十一軍,不久中央軍委命令將紅十一軍擴編為紅七軍團。紅十軍調離後,閩浙贛軍區以赤色警衛師為基礎,擴編組建新的紅十軍,余仁柱任新十軍第二十九師師長,擔負起保衛閩浙贛蘇區的重任。余仁柱在任師長期間,帶領部隊發揚老紅十軍敢打敢拼英勇善戰的作風,多次打敗敵人對紅色根據地的侵犯,不僅擴大了閩浙贛蘇區,而且為以後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活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基地。 [1] 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100萬兵力,向全國各地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反革命「圍剿」,並以5個師的兵力,加上地方反動武裝近20萬人,向閩浙贛根據地發起進攻。余仁柱帶領紅軍戰士又一次投入到抗擊敵人進攻戰鬥中,一個惡仗接着一個惡仗。在貴溪的一次戰鬥中,他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0餘歲。這位年輕有為的紅軍將領,帶着他未酬的壯志,告別了他為之畢生奮鬥的事業,長臥於青山之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