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莊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余莊鄉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地處寧武縣北中部,東與原平市軒崗鎮為界,東南與迭台寺鄉相連,南隔分水嶺同東寨鎮接壤,西與涔山鄉毗鄰,北和鳳凰鎮相望,距寧武縣城14千米,區域總面積163.2平方千米。

1949年,余莊鄉境域屬寧武縣第三區;1984年11月,由余莊公社改余莊鄉。截至2018年末,余莊鄉戶籍人口為8544人。截至2020年6月,余莊鄉下轄1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上余莊村。

余莊鄉糧食作物以莜麥、豌豆、山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 2018年,余莊鄉糧食播種面積13855.6畝,秋收糧食產量1349259.2公斤。[1]

建置沿革

1949年,屬寧武縣第三區。

1956年,分屬三張莊、余莊、分水嶺、苗莊、東莊5個鄉。

1958年,為余莊公社。

1984年11月,由余莊公社改余莊鄉。

2001年3月,東莊鄉併入余莊鄉。

區劃沿革

2001年3月,增設東莊、黃土坡、後村、郭家莊、寺耳上、前村、東溝、張道溝、東村、石嘴頭、海子背、暖泉溝、圍溝、馬營、海樑上、歹口、後子溝、廟兒溝、正溝、薛家溝、陽坡上、窯溝、黃土坡23個行政村,余莊鄉下轄39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下轄上余莊、下余莊、寺耳上、郭家莊、東村、後村、三莊前村、圍溝、海梁、石咀頭、東莊、張道溝、暖泉溝、東溝、歹口、馬營、海子背、黃土坡、後子溝、三百戶、分水嶺、水木廠、大木廠、廟兒溝、苗家岩、西棧溝、正溝、東棧溝、前村、寺溝、薛家溝、榆樹坪、陽坡上、硫磺溝、正窪、苗莊、東壩溝、窯溝、壩上39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余莊鄉下轄17個行政村:硫磺溝村、西棧溝村、下余莊村、苗莊村、分水嶺村、小木廠村、大木廠村、上余莊村、壩上村、廟兒溝村、東莊村、東村、東溝村、黃土坡村、海子背村、馬營村、石咀頭村, 鄉人民政府駐上余莊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余莊鄉地處寧武縣北中部,東與原平市軒崗鎮為界,東南與迭台寺鄉相連,南隔分水嶺同東寨鎮接壤,西與涔山鄉毗鄰,北和鳳凰鎮相望,距寧武縣城14千米, 區域總面積16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余莊鄉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分為高山陡坡、河谷川地、低山緩坡、黃土丘陵;境內最高點峰位於西面虎頭山,海拔2345.6米;最低點位於鳳凰鎮交界處的河床地,海拔1590米。 余莊鄉東山東莊範圍大部分山樑土地面積大,且地勢平緩、土質好;其餘分布在東西兩山的所有村為半山丘陵農牧區,牧坡占余莊鄉總面積的21.2%;主要由管涔山系和分水嶺等山組成,平均海波1600米左右。

氣候

余莊鄉氣候溫和,無霜期120天左右。

水文

余莊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汾河、恢河2條;河流總長度35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恢河,從南至北流經境內大木廠、陽坡上等村,長17千米。 余莊鄉境內有後子溝、廟兒溝、東西棧溝、薛家窪、硫磺溝、東壩溝等11條大溝,均屬恢河支流。

自然資源

余莊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鋁土、硫黃、石灰石等;初步探明的煤儲量為5.4億噸,保有儲量為3.7億噸,集中分布於西山地區;在東莊一帶有天池河組紫紅色石英砂岩大面積出露,地質儲量1580.1萬噸;東部向斜軸部附近有侏羅紀煤田,在東壩溝、東棧溝亦有出露;森林占余莊鄉總面積的13%,森林總面積31727畝,占總面積的13%;牧坡面積5200畝,占總面積的21.2%,其中天然林11000畝,主要樹種有落葉松、雲杉、油松、白樺、串楊等。2011年,余莊鄉有耕地面積34248畝,人均3.8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總人口為9329人,均為農村人口;另有流動人口2705人。總人口中,男性4823人,占51.7%;女性4506人,占48.3%;14歲以下986人,占10.57%;15-64歲7440人,占79.75%;65歲以上903人,占9.68%;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余莊鄉人口出生率4.68‰,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0.6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7.2人。

截至2017年末,余莊鄉常住人口為2734人。

截至2018年末,余莊鄉戶籍人口為8544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余莊鄉農村經濟總收入4213.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15元。

農業

2011年,余莊鄉糧食總產量213.5萬公斤,油料總產量24.6萬公斤,年發展大畜2986頭,其中牛1680頭,羊22523隻,豬7820頭,雞15486隻,

余莊鄉已形成三大特色養殖:一是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聯戶養殖;二是工廠化規模養殖,如"天池"種羊,馬營永錦,"天池"鹿場、大木廠田地、寺溝幸運等十大養殖場;三是湖泊魚池水產精種養殖。種植業主要分布於寧白線路東側恢河畔河床及東山樑峁地帶;一是上余莊至壩上恢河流域千畝灘地以玉米為主的高產高效種植基地;二是東山一帶以莜麥、豌豆、山藥、胡麻為主的萬畝精品小雜糧,優質胡麻種植基地。2011年,余莊鄉農業總產值達到4273.1萬元,比2010年增長25%。余莊鄉糧食作物以莜麥、豌豆、山藥、玉米為主。2011年,余莊鄉生產糧食2135噸,人均237千克,其中莜麥624噸,雜豆701噸,馬鈴薯720噸,玉米78噸,穀子12噸。余莊鄉主要經濟作物有胡麻等。2011年,余莊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100畝,產量246噸。余莊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余莊鄉生豬飼養量7820頭,年末存欄1196頭;羊飼養量22523隻,年末存欄18355隻;牛飼養量1680頭,年末存欄1370頭;雞飼養量15486隻,年末存欄7256隻。2011年,余莊鄉生產肉類511噸;畜牧業總產值74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7.4%。2011年,余莊鄉水果種植面積40畝,產量3噸,主要品種有杏。

2018年,余莊鄉糧食播種面積13855.6畝,秋收糧食產量1349259.2公斤。

工業

2011年,余莊鄉工業總產值為9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5%。

商貿

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有商業網點70個,職工108人。

電信業

2011年,余莊鄉電信業務收入11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有小學8所,在校生151人,專任教師8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7人,專任教師1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1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3人,經營管理人才2人,技能人才4人,農村實用人才98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3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3人。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36%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8%。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有中央、省、市、縣等40多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3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7個,其中鄉級衛生院2所;病床67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7.2張;專業衛生人員65人,其中職業醫師6人,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人。2011年,余莊鄉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190人次,出院病人900人次。2011年,余莊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3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8%,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8800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余莊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38戶,人數743人,支出58.8萬元,比2010年增長23.3%,月人均66元,比2010年增長17.9%;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人,支出4萬元,比2010年增長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7人,支出25.8萬元,比2010年增長45%;農村醫療救助6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4人次,共支21萬元;農村臨時救濟740人次,支出50000元,比2010年增長5.6%;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7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8.464萬元。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5千米,投遞點4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500份、期刊70冊;固定電話用戶有412戶,移動電話用戶2486戶。

交通

截至2011年末,余莊鄉有縣鄉級公路9條,總長47.8千米。 余莊鄉有寧白線和忻汾旅遊公路經過境內。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余莊鄉因最早由姓余的一家來境內落戶而得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