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朋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余朋鄉位於清流縣東北部,與永安市明溪縣毗鄰,距清流城關43公里,距永安市區68公里,省道307線貫穿全境。轄5個行政村(余朋村、蛟坑村、東坑村、芹溪村、泰山畲族村)。余朋鄉具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下轄的東坑村素有文化村之美譽,清代乾隆年間的陳允升(東坑村人)參與了《易經》的撰寫,東坑村的古民居建築群已被縣委列為古文化保護遺址。2017年,余朋鄉行政區域面積17281公頃,常住人口6156人。[1]

中文名: 余朋鄉

外文名: Yupeng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清流縣東北部

面 積: 17281 公頃

電話區號: 059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156人(2017年)

車牌代碼: 閩G

歷史沿革

宋屬折桂鄉夢溪團。明洪武、清道光間均屬夢溪里。民國34年屬夢溪鄉余蛟保。1950年更名為余蛟鄉。1958年屬余蛟公社。1959年屬沙蕪公社余朋管理區,1961年稱余蛟公社,1962年改稱余朋公社。1984年稱余朋鄉。1990年,轄余朋、蛟坑、芹溪、東坑、太山5個行政村。

【郵編】365306【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423206:~201 210餘朋村 ~202 220蛟坑村 ~203 220東坑村 ~204 220芹溪村 ~205 220太山村

自然地理

余朋鄉位於清流縣東部,東鄰永安市安砂鎮,西接嵩口鎮,南連沙蕪鄉,北界溫郊鄉。轄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余朋村,距縣城68千米。主要山峰有猴子洞973米,鷂子山806米。境內有縣芹口伐木場。清流縣轄鄉。位於縣境東部,南連沙蕪鄉,西接嵩口鎮,北界溫郊鄉,東鄰永安市安砂鎮。轄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余朋村,距縣城68千米。主要山峰有猴子洞973米,鷂子山806米。境內有縣芹口伐木場。全鄉山林面積20.8萬畝,森林覆蓋率85.9%。境內礦產資源儲量可觀,呈點多面廣、種類齊全的特點,已發現螢石、鋅鉛礦、錳礦、石灰石、稀土等礦產19種,其中螢石儲量達80萬噸以上,鉛鋅礦11萬噸、煤160萬噸。另外,旅遊基礎紮實,境內有五通廟、雉雞岩溶洞群、東坑古城牆遺址(太平古寨)、泰山溫泉等人文自然景觀,可實現全天候遊玩。

氣候環境

清流縣余朋鄉山地多,森林覆蓋率高,河溪分布全鄉各村,天然牧草資源和水利資源豐富,並且有悠久的黃牛養殖歷史和經驗。

自然資源

余朋鄉擁有豐富的林木、礦產和水力等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儲量特別豐富,種類齊全,點多面廣,屬「八閩礦產第一鄉」。全鄉已發現18種礦產,能源礦產有:煤、地熱;金屬礦產有:鋅、鉛、銀、錳、稀土等;非金屬礦產有:螢石、石灰石、方解石、飾面用鉀長花崗岩,透閃石,高嶺土、輝綠岩、建築用砂,建築用石料,石米瓦粘土等,優勢礦種有鉛鋅、螢石、石灰石、煤、鉀長花崗岩、透閃石、錳等。已探明儲量的有:鉛鋅88.7萬噸,螢石87萬噸,石灰石3億噸,煤2000萬噸,鉀長花崗岩300萬立方米、錳63.64萬噸。非公企業19家:(規模企業4家即華龍礦業有限公司、金寶礦業有限公司、鑫瑩礦業有限公司、鑫福木業有限公司):水電站8座(張地1200千瓦、月湯1200千瓦、太山橋450千瓦、梧地180千瓦、芹口1300千瓦、銀坑600千瓦、汶溪500千瓦、新溪電320千瓦),裝機5750千瓦;木製品廠4家:鑫福木業有限公司、朝陽文體用品廠、慶峰木業有限公司、益興木材經銷公司;礦產企業5家:華龍公司、金寶公司、東瑩公司余朋選礦廠、龍元螢石選廠、鑫瑩公司;養殖場1家:成隆養鰻場;竹筍加工廠1家:青山食品廠。200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653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1000萬元,農業總產值5533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8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47元。全鄉初步形成六大產業基地:即10000畝優質豐產毛竹林基地,5000畝小徑竹基地,5000畝油茶基地,3000頭肉羊養殖基地,1000箱養蜂基地,1000畝優質鐵觀音茶基地。

經濟發展

清流縣余朋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增收工作,針對余朋資源優勢這一現狀,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和論證認為:余朋鄉要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從余朋鄉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好「山區資源」文章,引導群眾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比較切合當地的實際。因此,出台優惠政策,採取有力措施,鼓勵和支持群眾發展特色養殖:

發揮黃母牛資源優勢;通過應用凍精冷配,生產雜交一代牛,提高黃母牛養殖經濟效益。

發揮天然牧草資源優勢;開展山羊養殖,使群眾通過利用蔬林地、竹林地等處的天然牧草養殖山羊,增加經濟收入,讓「片片天然草,一歲一枯萎」的天然牧草資源白白浪費現象,變成「片片天然草,一歲一群羊,一歲一疊鈔」景象。

發揮林木草花蜜資源優勢;發展蜜蜂養殖,生產蜂蜜,增加經濟收入,讓滴滴的天然「花蜜」,通過蜜蜂,變成農民手中的張張人民幣。

發揮蔬林地、竹林地天然雞飼料資源優勢;發展林(竹林)地養雞,使農民通過開發利用蔬林地、竹林地豐富的飼料資源,發展林地養雞,達到即節省養雞飼料成本,為林地除害去雜,實現林牧和諧發展又增收的目的。

發揮溪河資源優勢;既充分利用溪河中豐富的天然飼料資源,發展水禽養殖,增加農民收入。由於余朋鄉黨委、政府領導的重視,政策優惠,措施有力,支持到位,畜牧獸醫技術服務到位,余朋鄉農民特色養殖發展工作見成效:冷配黃母牛427頭,1-8月飼養羊2600隻(其中:存欄1500隻,出欄1100隻),養蜜蜂230箱,養殖水禽3840隻,據估測:僅此四項,可使余朋鄉農民人均增收131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着實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走出了一條山區農民發家致富之路。

2017年全鄉完成了工農業總產值達92690萬元,增長9%;農業總產值達18256萬元,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64406萬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85120萬元,增長3.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783元,增長9%。

社會事業

完成「汶溪--東坑」、「新橋坂--芹溪」兩條計六公里四級道路建設。實施積極就業政策,農村勞動力轉移180人,新增就業120人。全鄉參加農村新型城鄉居民社會保險2142人,參保率達96.55%,參加新型合作醫療5189人,參合率達99%;鄉敬老院改造升級完成。

人文歷史

在有着700多年歷史的余朋鄉東坑村現存30口古井,它們特色各異,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的,據村史記載,現存的古井至少有五百年以上歷史。據傳南宋末年,天下大亂,農民紛紛向山區搬遷。現今的明溪縣柏享村有個陳文陸,先是遷居沙蕪鄉。一天,陳文陸為尋找走失的耕牛,翻山越嶺來到東坑村,他被村里美麗如畫的風光吸引,決計定居於此,他帶領家人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繁衍生息,成為開拓東坑村的先驅。歷史滄桑,東坑面貌發生覆地變化,許多文物不在,但村里古井常流不息。來到東坑村,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口口頗具特色的古井。無論是街道旁、庭院內、小弄里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水井。時光流逝,有的井已荒廢,有的僅存遺址、井名,今存有用的還有近30口,為一千餘人口的東坑人提供取之不盡的優質生活用水。東坑的井有「私井」和「公井」之分,在庭院內部設的井,叫「私井」,這種井大多數設鑿在兩邊橫屋和主廳之間,有的家庭在廚房邊上設置井,方便到直接可從井中取水入鍋。在庭院外的則叫「公井」。從材料看,有用青磚精砌細壘的,有採用條石砌的;從容量看,深的井需用扁擔勾着水桶吊水,淺的有用手提桶直接取水,還有的只需用水瓢就能打水。在眾多的古井中,最令人難忘的是村口的「姑婆井」,又稱為「神井」。這裡的老人都說,這口井是人們的救命之泉。清末清流一帶瘟疫流行,東坑人就靠這口井消災保康寧的。說來也怪,不論是豐水時節,還是乾旱年月,它總是滿盈盈的,明淨清冽。90歲的鄧素娥住在「姑婆井」邊已有幾十年,上山下田、洗衣做飯喝的、用的都是「姑婆井」水,她的孫媳陳立榮笑着告訴記者,老人走路,我們年輕人都追不上呢,干起家務活來手腳麻利,唱起山歌也異常響亮。這裡的村民說,村裡的老人去世需幫已故者最後洗一次澡用的水都要到「姑婆井」來取。在採訪中,許多村民對這些古井的保護也感到憂慮。他們在為村莊變遷感覺欣慰的同時,也擔心古井遭受村莊建設及隨意排放生活污水的影響。他們希望有關部門採取措施,把古井保留下來,讓古井源遠流長,繼續惠澤一方百姓。縣博物館館長張芸告訴記者,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已將東坑村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候選村莊向上級申報。同時,她向村民建議說,要注意環境衛生的治理,以免影響古井水質。村民在修補受損古井時,要根據文物部門要求,按古井原貌進行修復,保持原狀。

視頻

清流縣余朋鄉蛟坑村抬龍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