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餘杭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地處於杭州市東、西、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聖地」——良渚古城遺址所在地。餘杭區區域總面積940平方千米,下轄7個街道,5個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餘杭區常住人口1226673人。餘杭是文化古邑,是良渚文化的發祥地。擁有5000年「良渚文化」,2000年「運河文化」和1000年「徑山禪茶文化」,良渚古城的發現,將杭州建城史前推了3000年。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餘杭區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第二批試點地區之一。2021年,餘杭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2.20億元,同比增長7.5%,三次產業結構為1.6:13.5:84.9。
建置沿革
從餘杭境內吳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遺蹟的發掘表明,早在7000年-6000年以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發現於1936年的良渚文化因餘杭區的良渚遺址而得名,年代約為距今5300-4300年。作為中國東南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的高峰期,良渚文化在長江下游地區文明化進程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發達的犁耕稻作農業和以精美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為代表的專門化手工業,創造出豐富的物質財富,導致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等級的急劇分化,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社會結構和規範化的禮制。少數顯貴者獨占祭壇等祀神場所以及玉器等宗教藝術品,表明壟斷性的神權已經形成,而以平面面積290餘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構成了一個具有中國早期都邑特徵的大型聚落,它的布局配置,以及城垣、外圍水利系統等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營建起來的諸多特大型公共工程,更是宣告一種凌駕於神權之上的集中政治權力——王權業已形成。因此,良渚文化雖然是特定時空內涵下的區域性考古學文化,但它在中華文明中的歷史文化價值十分突出。特別是在距今5000年前後的良渚文化時期,環太湖與錢塘江地區跟同時代的其他區系相比,文化上的獨特性更加彰顯,某些領域內的領先優勢非常明顯,其中以良渚古城和良渚玉器為突出證據,有力地實證着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淵源。 餘杭之名,春秋時已見諸史籍,彼時先屬越,後屬吳,後復屬越,戰國中期屬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境內置錢唐(含杭州城區)、餘杭兩縣,屬會稽郡(錢唐幾經變更,到民國為杭縣,餘杭區系由原餘杭縣和杭縣大部地域合併而成)。 西漢時,餘杭、錢唐兩縣仍屬會稽郡,錢唐為會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錢唐縣為泉亭縣。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餘杭縣為進睦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名餘杭、錢唐。 三國時,餘杭、錢唐均入孫吳版圖,屬吳郡,隸揚州,錢唐縣並為吳郡都尉治。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設餘杭,次年移錢唐。大業三年(607年),又改杭州為餘杭郡,錢唐、餘杭仍為所屬。
藝尚小鎮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餘杭郡為杭州,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為錢塘。 五代後梁龍德二年(922年),劃錢塘、鹽官兩縣地各半及富春縣之兩鄉地置錢江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為臨安府,屬兩浙西路。錢塘、仁和升赤,餘杭升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臨安府為杭州路,錢塘、仁和、餘杭屬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為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國元年(1912年)2月,廢杭州府,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與餘杭縣同屬錢塘道。民國16年廢道制,實行省、縣二級制,劃杭縣城區、西湖、會堡、江干、皋塘、湖墅等地,建立杭州市。民國24年,設行政督察區。餘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杭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調整行政督察區,杭縣、餘杭均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36年,杭縣改為省直屬縣;餘杭仍屬第一行政督察區,7月,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兩縣解放,餘杭、杭縣建制未變。 1958年4月,杭縣被撤銷,屬杭州市郊區。餘杭縣亦於1958年10月撤銷,併入臨安縣。 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社(縣級)。 1961年3月,從臨安縣析出原餘杭縣境與錢塘聯社合併,4月,錢塘聯社撤銷,恢復縣建制,定名餘杭縣,縣治設臨平鎮。 1994年4月,撤銷餘杭縣,設立縣級餘杭市。 2001年2月2日,撤銷縣級餘杭市,設立杭州市餘杭區。 2021年3月1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撤銷杭州市餘杭區,設立新的杭州市餘杭區。
行政區劃
1961年5月,留下劃入西湖區。1985年,西行鄉併入三墩鎮。1992年,雙橋鄉併入三墩鎮。 1996年5月9日,九堡鎮和下沙鄉劃歸江干區。 1996年5月9日,三墩鎮劃歸西湖區。7月24日,蔣村劃歸西湖區。 2000年,餘杭市轄23個鎮、4個鄉。 2001年8月7日,設立餘杭區臨平街道辦事處、餘杭區南苑街道辦事處、餘杭區東湖街道辦事處、餘杭區星橋街道辦事處。 2001年,餘杭區轄4個街道、14個鎮、1個鄉,15個社區、61個居民區、505個行政村。 2003年底,餘杭區轄4個街道、14個鎮、1個鄉,55個社區、262個行政村。 2011年8月17日餘杭區正式調整行政區劃,設立9個新街道辦事處。
2021年3月1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撤銷杭州市餘杭區,設立新的杭州市餘杭區,以原餘杭區的餘杭街道、倉前街道、閒林街道、五常街道、中泰街道、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窯鎮、徑山鎮、黃湖鎮、鸕鳥鎮、百丈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餘杭區的行政區域,餘杭區人民政府駐倉前街道文一西路1500號。設立杭州市臨平區,以原餘杭區的臨平街道、東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橋街道、運河街道、喬司街道、崇賢街道、塘棲鎮的行政區域為臨平區的行政區域。 餘杭區下轄7個街道,5個鎮:餘杭街道、倉前街道、閒林街道、五常街道、中泰街道、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窯鎮、徑山鎮、黃湖鎮、鸕鳥鎮、百丈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杭州市餘杭區位於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瀕錢塘江,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總面積940平方千米。餘杭區從西、北兩面拱衛杭州中心城區,東面與臨平區、德清縣,中部與拱墅區毗連,西部與安吉縣、臨安區、富陽區、西湖區相接。
地貌
餘杭區地處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大致以東苕溪一帶為界,西北為山地丘陵區,屬天目山余脈,海拔500米以上山峰大都在此。東部為堆積平原,地勢低平,塘漾棋布,是著名的杭嘉湖水網平原,海拔僅2-3米。東南部為灘涂平原,其間孤丘兀立,地勢又略轉高亢,海拔為5-7米。地貌分山地、丘陵、平原、灘涂4個類型,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谷地、河谷平原、水網平原、灘涂平原、錢塘江水域等9個單元。其中平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61.48%。
氣候
餘杭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3℃-16.2℃,年平均雨量1150毫米至1550毫米。因境內地形不同,小氣候差異明顯,春、冬、夏季風交替,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春雨連綿,風向多變,天氣變化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對集中,梅雨結束即進入盛夏,受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熱、溫度高、日照強、蒸發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氣爽,天氣比較穩定。冬季,盛吹西北風,寒冷、乾燥,如遇北方強冷空氣,就出現寒潮。氣候特徵為氣溫適中,適宜雙、三熟制。雨熱同季,有利於葉莖類作物和瓜果生產。
水文
苕溪分為東苕溪、中苕溪、北苕溪、西苕溪。東苕溪源出臨安東天目山海拔1271米高的馬尖崗,一路向東,流經臨安由中泰鄉入區境,經餘杭鎮,在瓶窯鎮境內湯灣渡接納中苕溪,在龍舌嘴接納北苕溪,三水合一,經瓶窯、德清至湖州市區與西苕溪會合注入太湖。全個長158.36公里,流域面積3276平方公里。 京杭運河,自桐鄉大麻鄉入境,流經博陸、五杭、塘棲、東塘、崇賢、雲會、勾莊等鎮街,流入杭州市區。市境內全長31.27公里,流域面積667.03平方公里。流域內年平均降水量8.55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為3.39億立方米,河寬60-70米。常年水深3.5米。 境內河流流量與降水量年際變化、季節變化相一致。全市平均年徑流量為7.75億立方米。苕溪平均年徑流量為3.81億立方米,東苕溪瓶窯站記載,多水年(1954年)年徑流量20.76億立方米,少水年(1978年)年徑流量只4.24億立方米。運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24億立方米,上塘河為0.7億立方米。 河流一般以4-10月為汛期,其中又以6-7月的梅汛為主,9-10的台汛次之。主要和降水量季節分配集中與否,以及降水期的長短有關,梅雨、颱風期因雨量大、延續時間長,常形成山洪。大體而言,西部山區、半山區洪澇災情多於東部平原地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餘杭區共有土地12.26萬公頃(183.97萬畝),其中耕地4.53萬公頃,占36.95%;林地3.8萬公頃,占31%;水域面積1.25萬公頃,占10.2%。
礦產資源
餘杭區境內已探明的礦物有22種,其中膨潤土、白雲岩等大型礦床3處,鉬鐵礦、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礦床8處。另有磁鐵、錳、銅、錫、螢石、重晶石、天然氣等礦藏。
生物資源
餘杭區境內森林覆蓋率為24.5%,人均森林面積0.04公頃。自然植被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竹林、灌草等6個類型。野生植物主要有:竹類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剛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樹類有495種,分屬77科,其中受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水杉,二級保護的有銀杏、華東黃杉、水松、鵝掌楸、杜仲、夏臘梅、金錢松、福建柏。野生中草藥80餘種,人工栽培的20餘種。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糧油、經濟作物超過100種,蔬菜有30類、120種左右。野生動物主要有杜鵑、黃鸝、畫眉等32種鳥類,華南兔、豹貓、野豬等23種哺乳類,蝮蛇、大鯢、龜、石蛙、蟾蜍等兩棲、爬行類27種,泥鰍、黃鱔、條光唇魚等魚蝦類23種,昆蟲855種。其中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靈貓、大鯢、穿山甲和鶚等,屬省級保護的有蘄蛇、大杜鵑、鼬獾等。
人口民族
人口
餘杭先民,早在新石器時期,於良渚、瓶窯一帶形成聚落。秦統一中國後,有大量居民遷徙餘杭,以後各朝,尤其在南宋,北方人口大量移入,幾經民族融合,已無直接後裔。 民國17年(1928年),杭縣總人口為390351人,餘杭縣為126147人。1949年,兩縣共10.71萬戶,43.99萬人。 2008年末,餘杭區戶籍人口83.74萬人,比2007年末增加1.05萬人。在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45.57萬人,非農業人口38.17萬人。 根據2000年底進行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餘杭區普查登記總人口為81.78萬人,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75.44萬人相比,增加6.43萬人,增長8.4%。餘杭區人口中包括24個民族,少數民族共0.37萬人,占總人口的0.45%。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餘杭區常住人口117.03萬人。 2013年末,餘杭區戶籍人口90.33萬人,其中非農人口51.74萬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0.442%。 2016年末,餘杭區戶籍人口98.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3.12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4%。 2017年末,餘杭區戶籍人口104.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8.31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6.0%。 2019年,全區戶籍人口116.1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32萬人。年末總戶數33.7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19萬戶。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3122人,人口出生率11.61‰,人口自然增長率7.66‰,戶籍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8.3。 截至2020年末,餘杭區戶籍人口121.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72萬人。年末總戶數36.3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62萬戶。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10924人,人口出生率9.18‰,人口自然增長率4.45‰,戶籍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2.5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餘杭區常住人口1226673人。
民族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綜述
歷史上的餘杭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以農業發達著稱。改革開放以來,餘杭區經濟出現重大調整,工業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財政收入的主體、勞動就業的主體。近年來,餘杭區依託杭州未來科技城、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臨平新城、良渚新城、錢江經濟開發區(仁和基地)等重點產業平台,打造夢想小鎮、夢棲小鎮、藝尚小鎮、人工智能小鎮等一大批特色小鎮,經濟水平迅猛發展,位列2017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七位。 2021年,餘杭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502.2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5%。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位居省市前列。餘杭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入選「2021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位列全國第五、全省第一。 2021年,餘杭區從GDP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74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336.98億元,增長13.5%;第三產業增加值2125.48億元,增長6.7%。全區三次產業結構由2020年的1.7:12.7:85.6調整為1.6:13.5:84.9。其中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605.70 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64.2%。
第一產業
2021年,餘杭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1.63億元,增長2.1%;農業總產值64.64億元,增長3.7%。其中,種植業產值34.56億元,增長4.4%;林業產值8.83億元,下降0.5%;畜牧業產值3.39億元,下降2.8%;漁業產值12.37億元,增長4.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48億元,增長9.5%。實施西部富美計劃,美麗鄉村提質擴面,成功入選市級第一批共同富裕試點。推進美麗鄉村「1510」示範創建項目10個,擴面提升新時代美麗鄉村85個,創建市、區級數字鄉村樣板14個,鸕鳥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鄉鎮,入選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
第二產業
2021年,餘杭區全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48.44億元,增長16.7%。規模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98.00億元,增長22.2%,占規模工業比重為79.7%。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率46.7%,較上年提升4.4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141.83億元,增長20.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26.89億元,增長33.4%。健康製造業增加值31.16億元,增速133.8%,拉動全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營業收入1049.56億元,同比增長18.6%;利潤總額85.91億元,同比增長26.3%。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8.88%,較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 2021年,餘杭區全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7.68億元,占GDP總量的1.5%。截至年末,全區共有在庫建築業企業177家。全年共核發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195件,竣工備案173件。
第三產業
2021年,餘杭區完成財政總收入745.31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5.69億元,分別增長15.2%、14.0%,總量均位列全市第一。從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為96.57%,保持較高占比;從主要稅種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入庫數分別增長14.9%、18.3%、21.1%。 2021年,餘杭區完成財政預算支出335.61億元,預算內用於民生支出242.48億元,占財政預算支出的72.3%。在支出結構中,一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衛生健康、公共安全、節能環保占比分別為5.8%、8.5%、12.5%、4.0%、2.2%、1.8%。 2021年,餘杭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6.29億元,增長22.7%,增速居全市首位。新零售引領增長,限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為396.7億元,同比增長40.7%,增速快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個百分點。全年實現汽車類商品零售額92.12億元,占限上社零總額比重17.4%,其中限上汽車銷售企業實現新能源汽車零售額7.06億元,增長243.2%。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13.86億元,增長36.1%,限上住宿業、餐飲業零售額分別增長4.5%和15.0%。 2021年,餘杭區全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731.5萬人次,同比增長10.3%;實現旅遊總收入122.4億元,同比增長18.6%。創建省級以上鄉村旅遊重點村3個、3A級以上景區鎮街5個、A級以上景區村莊8個,入選全省全域旅遊示範區。新改造綠道33.03公里,徑山綠道獲評「浙江最美綠道」。實施「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建成「四好農村路」63條、105.55公里,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區。
交通運輸
播報
餘杭穿境而過的兩條高速鐵路(杭寧高鐵、湖杭高鐵)及城市軌道交通杭州地鐵2號線、杭州地鐵3號線、杭州地鐵5號線、杭州地鐵10號線、杭州地鐵16號線、杭州地鐵19號線、一條鐵路(宣杭鐵路)、三條國道(G320、G329、G104)、五條高速公路(杭寧高速公路、杭長(宜)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申嘉杭高速公路、杭州繞城高速公路、杭州第二繞城高速公路)、兩條主要河流(東苕溪、京杭大運河)和四條省道(S101、S201、S304、S205),把餘杭和長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緊緊相連。餘杭區公路通車裡程達到了2179.262公里。餘杭區等級公路通村率、硬化率達到100%。區境內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幹線30公里,支線320公里,一個遍布餘杭區鎮街、干支相連、水陸聯動的交通運輸網絡已經形成。
公共交通
餘杭區全是無人售票車乘坐公交自備零錢、支付寶乘車碼以及閃付銀聯卡。全國交通聯合一卡通和杭州通公交卡通用。前門上、後門下。公共自行車參照杭州市相關規定。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1年,餘杭區全區幼兒園108所,比上年新增6所,共有1545個班;招生12977人,在園幼兒41091人,較上年增加1909人,3-5周歲幼兒入園率99.80%;幼兒園專任教師3527人,較上年增加248人。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達96.79 %。 2021年,餘杭區全區小學36所,比上年新增3所,招生12979人,較上年增加697人;在校學生65962人,較上年增加624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女童入學率達到100%;小學鞏固率達到100%,女童鞏固率達100%;小學專任教師3839人,較上年增加379人;專任教師學歷高標率為99.90%,較上年提高0.03%。 2021年,餘杭區全區初中(含九年一貫制學校)23所,比上年新增1所;招生7632人,較上年增加390人;在校學生21803人,較上年增加1303人;初中階段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97%;初中專任教師1943人,較上年增加79人;專任教師學歷高標率為99.38%,較上年提高1.26%。 2021年,餘杭區全區普通高中(含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2所,比上年新增1所。招生3191人,較上年增加653人;在校學生8055人,較上年增加1204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827人,較上年增加130人。 2021年,餘杭區全區職業高中2所。招生1137人,在校學生3335人,較上年增加65人,畢業生1045人;職業高中專任教師219人,較上年增加28人。 2021年全面實施「餘杭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奮進計劃」8項行動,引培省市級名優教師186人,其中,引進省市級名教師、名校長46人,新評市級及以上名優教師135人,培養正高級教師5人。招聘教師553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182人,占比33%,985、211、雙一流高校畢業生98人,占比17.8%。成立餘杭教育團隊智庫。引進省市27名領軍教育人才掛牌名師工作室。
社會保障
2021年,全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3.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9.53萬人,比上年末淨增0.9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8.39萬人。全區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6.74萬人,比上年末淨增7.5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89萬人。
科學技術
2021年,餘杭區啟動新一輪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7家,位列全省第一;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292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6家、單項冠軍產品企業1家。強化品牌建設,新增「浙江製造」品牌企業10家,發布浙江製造標準6項,授權專利15481件,申請PCT國際專利187件。迭代升級大孵化器戰略,新增孵化載體32個、物理空間158.83萬平方米,新增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15家。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市級以上企業創新聯合體10家。 2021年,餘杭區全年新設市場主體37882戶,增長15.2 %,其中新設個體工商戶21134 戶,增長21.7%;新設企業16738家,增長8.0%。之江實驗室一期、中國美院良渚校區、浙大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一期等產學研平台建成投用。中法航空大學、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室裝置等項目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小鎮成功創建省級特色小鎮,夢想小鎮輸出模式入選全省首批長三角一體化「最佳實踐」案例。錢江經濟開發區被評為省級雙創示範基地。杭州師範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實現我區國家大學科技園「零」的突破。 2021年,餘杭區全區3家企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等單位15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仿生深海軟體機器人登上《自然》雜誌封面,神威量子模擬器獲「戈登貝爾獎」,奪得全省首批「科技創新鼎」。截至12月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中,有高新技術企業455家,占規模工業企業家數的72.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9.7%。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率居全市前列。
文化事業
良渚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良渚博物院獲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瑤山遺址公園建成開放。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中央公園和郁宅港景觀提升工程。徑山鎮(茶文化)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第五屆徑山禪宗祖庭文化論壇暨徑山萬壽禪寺重修落成活動成功舉辦。瓶窯鎮、餘杭街道分別入選省級、市級千年古城復興試點。文體活動日益豐富,建成「余閱」空間20個,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70餘場,新建區級全民健身場所59處,獲評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示範區,入選全國首批縣域足球典型名單。
醫療衛生
2021年,餘杭區全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46家,其中區屬醫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家。全區各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5873張,其中區屬醫院1299張。區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688人,其中執業醫師1349人,註冊護士921人。全年家庭醫生累計簽約服務28.58萬人。
「雙創」活動 2019年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融通創新、扶持「雙創」支撐平台、構建「雙創」發展生態、打造「雙創」升級版等方面大膽探索、勇於嘗試、成效明顯,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 2021年,黨中央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新使命。作為浙江省經濟強區,杭州市餘杭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在「共同富裕」之路上做了不少有益探索。 同樣在這一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調整後的餘杭區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多項經濟社會指標居於全省前列。據初步統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左右,財政總收入745.3億元、增長15.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5.7億元、增長14.0%。
地方特產
中泰竹笛
中泰竹笛,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中泰街道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中泰苦竹是製作上等竹笛的高檔材料,用苦竹製作而成的竹笛及其他產品一直是中泰鄉乃至餘杭區的特色產業。中泰竹笛具有做工精細,外觀精美,音響優雅、各部位銜接嚴密等特點。 2014年05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中泰竹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徑山茶
徑山茶,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徑山茶葉外形細嫩有毫,色澤綠翠,香氣清馥,湯色嫩綠瑩亮,滋味嫩鮮。據《續餘杭縣誌》記載:產茶之地,有徑山四壁塢及里塢,出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徑山寺僧采穀雨茗,用小缶貯之以饋人,開山祖欽師曾植茶樹數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鮮芳特異,即今徑山茶是也。 2014年05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徑山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風景名勝
良渚玉琮
良渚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良渚街道境內。良渚遺址所在地處於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屬亞熱帶北緣季風氣候。遺址分布區地形地貌為丘陵山地與平原過渡地帶的山間河網沖積平原。分布範圍東至荀山東南部,南達大雄山、大觀山丘陵,西至瓶窯毛元嶺,北抵天目山余脈大遮山丘陵南麓。良渚遺址的核心良渚古城遺址,以反山墓地出土玉器的類型、功能、紋飾與用玉制度,體現了文化特性——禮制的影響。它的出土玉器無論是文化含義還是製作技藝,特別是反山墓地「琮王」所展現的良渚玉器最為經典的紋飾「神人獸面紋」,展現出中國兩河流域農耕文明的信仰特徵。良渚遺址代表了中華文明起源階段稻作農業的最高成就,並經由它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對其後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擁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可實證中華文明的發展特徵——多元一體,並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傑出代表性的東亞地區史前大型聚落遺址。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徑山茶宴
在餘杭區徑山鎮。因山有東西二徑通天目而名。有7峰,以凌霄峰最秀,海拔616米。山巔有徑山寺,創建於唐,南宋時梵宇規模宏大,香火鼎盛,為禪宗五山之首。後寺毀壞,僅存明初所建鐘樓,樓內懸重約10噸的明永樂大銅鐘一口,又有宋鐵佛等,1989年樓遭焚毀,同年重修。山上又立宋孝宗御書「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大碑一通,周圍尚有不少摩崖題記。徑山與日本佛教關係密切,為日本臨濟宗之源,其「茶宴」儀式被日僧傳播到日本後,逐漸演跡成日本「茶道」。
大滌山
在餘杭區餘杭街道西南。是中國道教的第三十四洞天。山有4峰,中有大滌等洞。
安樂塔
在餘杭區餘杭街道東南寶塔山頂。始建於五代吳越時期,現塔重建於明代。1985年重新修葺。塔系磚木混合結構形式,六面七層,高約35米。
反山墓地
反山為東西長90米、南北寬30米、高出地面4米的土墩。1986年發掘出10餘座良渚時期墓葬。隨葬品有1232件(組),絕大部分為玉器。
西溪濕地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部,離杭州主城區武林門只有6公里,距西湖僅5公里。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約為11.5平方公里,分為東部濕地生態保護培育區、中部濕地生態旅遊休閒區和西部濕地生態景觀封育區。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12年1月10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城市榮譽
2019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在餘杭夢想小鎮啟幕。2019年10月,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7名,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被譽為「創新活力之區」。2021年10月,入選「2021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榜單。 2016年5月,被國務院確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2017年12月,餘杭區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和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7名,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第五位、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第一位、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27。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020年4月,入選浙江省創造力十強縣(市、區);入選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排名第一。 2020年6月2日,餘杭區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2020年9月10日,由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在京發布,餘杭區排名第7位。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2020年1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0年12月26日,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5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2021年8月17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名單。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2021年11月,擬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公示名單。 2021年12月2日,入選2017—2020年度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 2022年2月,榮獲2018-2020年健康浙江建設先進區稱號。 2022年6月,入選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第二批試點名單(改革探索類試點)。 2022年7月,入選2022賽迪百強區,排名第21。 2022年8月,入選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