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漢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余漢謀(1896年一1981年),字幄奇,漢族,廣東高要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余漢謀
出生 1896年9月22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人物簡介

中文名 :余漢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高要縣

出生日期: 1896年9月22日

逝世日期: 1981年12月27日

職 業: 軍人

畢業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信 仰 :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總司令

軍 銜: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余漢謀 (1896—1981),字幄奇,漢族,廣東高要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曾經被選為國民黨第四、五、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晚年余漢謀定居台灣,蔣總統並未追究余漢謀軍事責任。余漢謀將領得以清閒安逸過日子,1981年病逝台北。

人物生崖

早年階段

1896年9月22日,余漢謀出生在肇慶府城高要的一個鹽商家庭。余漢謀靠姐姐的資助,讀到高等小學畢業。小學畢業後,余漢謀考上了廣州黃埔陸軍小學,一直讀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

戎馬生涯

1916年(民國5年),參加中華革命黨。

1919年秋天,余漢謀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皖系軍隊任少尉排長,從此步入軍界,開始了他長達幾十年的戎馬生涯。

1920年,余漢謀回到廣東,在粵軍第三師任連長。在上司的指揮下,率部參加了討伐桂軍陸榮延的戰役。平定兩廣後,余漢謀升任少校營長。

1922年6月16日,余漢謀所在的粵軍,受總司令陳炯明的指使,對孫中山的革命政府發動了軍事政變。由於余漢謀當時只是中下層軍官,他有沒有參加軍事政變都不是主要的,因為他沒有主動參與的動機。1923年1月陳炯明兵敗離開廣州,7月余漢謀調升粵軍第一師第二旅中校主任參謀,應該說余漢謀是忠於孫中山的。

1925年8月,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廣州國民政府決定把在粵的各路軍隊統編為國民革命軍,統一受國民政府指揮。就在這一月,余漢謀被國民政府委任為國民革命軍上校團長,從此走上了國民革命的道路。 [1]

1927年(民國16年),任第四軍第十一師副師長、師長、副軍長。

圍剿紅軍

1930年(民國19年),任第一集團軍第一軍軍長。次年接受蔣介石命率部入贛,參與圍剿工農紅軍。

1932年(民國21年),任贛湘閩粵第六綏靖區縱隊指揮官。

1936年(民國25年)2月授陸軍中將,8月任中央軍校校務委員會委員,9月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任四路軍總司令、廣東綏靖公署主任。

抗日戰爭

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從海上進犯廣東省南澳島。

當時,余漢謀廣東省的最高軍事長官,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南澳島最終失守,這是余漢謀在抗戰中失去的第一份國土。

同年10月12日,日軍以7萬陸軍、500艘戰船、100架戰機的兵力,強行在大亞灣登陸,並向廣州方向進攻。

當時,廣東是全國剩下的唯一出海口,其餘都淪為敵占區。所以,廣東在全國抗戰的大局上顯得特別重要。

據史書證實,當時國民黨駐粵軍隊有13萬多人,加上地方武裝,槍支在50萬以上。應該說,在軍隊數上我方是占很大優勢的。

但是,余漢謀在戰前同意抽調近5萬兵力北調參加武漢保衛戰,嚴重削弱了廣東的防務力量。

而且,在大敵當前,余漢謀與廣東省長吳鐵城、廣州市長曾養甫帶領廣東省的黨政軍機關撤離廣州,最終因諸多原因導致廣州等地陷落日本鬼子手中。對於余漢謀等人是否有失責之說,當時流傳於廣州的一首民謠是這樣唱的:「余漢無謀,吳鐵失城,曾養無譜」。 [2]

余漢謀帶領駐粵的黨政軍機關撤退至連縣後,在英德至河源一帶設置防線,開始積極的抵抗。1939年底和1940年夏進行的兩次粵北會戰,是余漢謀在抗戰期間的雪恥傑作。1939年12月,日軍為了配合對廣西南部的攻勢,以近七萬人的兵力,從廣州向粵北進犯,企圖一舉殲滅駐守在那裡的余漢謀的十二 集團軍。

當時,余漢謀有12萬兵力,雖然武器方面比不上日軍,但依託粵北的大山大嶺,加上失守廣州帶來的恥辱,使余漢謀和他的戰士們鬥志沖天,決心以此一役來報仇雪恥。

戰鬥開始後的頭幾天,雙方激戰呈膠着狀態,打得異常艱苦。不幾天,余漢謀打聽到日軍的一部奉命支援桂南會戰而撤出粵北戰場。余漢謀當機立斷,遂於12月26日率部開始全線反攻,至次年1月,終於把日軍趕回戰前的陣地,徹底粉碎了日寇第一次進犯粵北的戰略企圖,贏得了廣東軍民自抗戰以來的第一場大勝利。

但日寇並不就此罷休,他們於5月又派出4萬精兵捲土重來,第二次向粵北防線撲來。這一次,余漢謀集中優勢兵力,誘敵深入山地,然後分割圍殲日軍,打得相當激烈。日軍全線撤退,第二次粵北會戰又以余漢謀的十二集團獲勝而結束。

兩次粵北會戰的勝利,挫敗了日寇利用廣東切斷粵漢鐵路,威脅湘桂後方,最終迫使南方各省投降的戰略,並且有力地配合支持了桂南會戰,振奮了兩廣軍民的人心。 [3]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爆發後,任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第七戰區司令長官。曾被選為國民黨第四、五、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46年(民國35年)任衢州綏靖公署主任,授陸軍二級上將。

1948年(民國37年)5月,余漢謀臨危受命,升任國民黨軍隊的陸軍總司令。

1949年(民國38年)初,任廣州綏靖公署主任、華南軍政長官。

10月上旬,解放軍推垮了余漢謀的三層防線,攻克了廣州。廣東全境除海南島外全部解放。余漢謀只好率殘部敗逃海南,降職為海南特區行政公署副長官。

晚年生活

1950年5月率殘部逃往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中央」評議委員等職。

1965年9月授陸軍一級上將。

1981年12月病逝於台北市。

家庭背景

父親余起鵬、

四姐余淑賢

人物貢獻

抗戰時期,在先後任第四路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的余漢謀的部隊,有不少中共黨員在其中工作,他們對抗日戰爭做出了許多重要的貢獻。講華南抗戰史,不應遺忘這一頁。

抗戰時期,余漢謀將軍先後任第四路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共產黨員之加入余漢謀的部隊,主要是出於余漢謀等人的主動引進和吸納。 [4]

人物紀念

余漢謀故居位於肇慶市正西路水塔街,是肇慶的一處著名建築,建於1930年代,解放後收為國有,並曾用作學校、公安局等,現為肇慶市圖書館館址。

余漢謀故居門楣上鑲有「翕廬」二字,由於這座建築的屋頂是綠色的,肇慶人又稱屋頂為「瓦坑」,故在肇慶人們通常都把它叫做「綠瓦坑」,說起「綠瓦坑」任何人都知道就是余漢謀故居。 [5]

人物評價

余漢謀先生一生戎馬,盡忠竭智,其秉性仁厚,器量恢宏。治事能識大體,治軍恩威並施。

余在戰場上英勇善戰,在社會公益事業上,盡顯菩薩心腸。當年駐軍贛南時,但凡興學、築路、修水利、建醫院皆悉力協助;同時崇尚科學,興辦教育:1934年在肇慶鎮修繕高要縣立第一小學,創建雲樵科學館;風光旖旎、名聞遐邇的七星岩,在抗戰勝利後的一段時間大肆開採,被弄得傷痕片片。余漢謀知道後,乃下令禁止炸石,遂使秀如陽朔的七堆山得以保存。

余漢謀先生雖大半生戎馬倥傯,仍好整以暇,雅喜臨池。余最為推崇孔子和孫中山的思想,亦能寫一手遒勁的楷書。平時極喜登山運動,認為既可鍛煉身體,又能錘鍊人的意志,更可登高遠眺祖國河山。余漢謀先生曾親書座右銘:主敬以立其本,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由此,足見其為人風骨之浩然正氣。

視頻

余漢謀下令撤退後廣州淪陷,後勤保障被切斷,武漢保衛戰困難重重

參考資料

  1. 國民黨軍閥余漢謀二三事, 廣州文史網[引用日期2013-12-16]
  2. 余漢謀的抗戰部隊:華南抗戰史不應忘卻的一頁),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2-16]
  3. 國民黨軍閥余漢謀二三事 ), 廣州文史網[引用日期2013-12-16]
  4. 余漢謀的抗戰部隊:華南抗戰史不應忘卻的一頁),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2-16]
  5. 翕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