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餘江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餘江縣(主題公園剪影)原圖鏈接來自 大江網 的圖片

餘江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信江、白塔河中下游,地處東經116°41′-117°09′,北緯28°04′-28°37′之間。東與鷹潭、貴溪接壤,南和金溪相通,西界東鄉,北鄰萬年、餘干。全縣南北長75千米,東西寬28.65千米,最窄處僅17.5千米,總面積936.93平方千米。總人口35.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3萬人,人口密度379人/平方千米。

全縣轄6個鎮、5個鄉[1]:鄧埠鎮、錦江鎮、潢溪鎮、中童鎮、馬荃鎮、畫橋鎮、平定鄉、春濤鄉、楊溪鄉、洪湖鄉、黃莊鄉。共有23個居委會、116個行政村。還有1個管委會,以及高公寨林場、水產場、大橋良種場、張公橋農場、塘潮源林場、青年農場、劉家站墾殖場等7個農墾場。縣政府駐鄧埠鎮白塔東路,距省城南昌120千米,距鷹潭25千米。

地勢為南北高,逐漸向中部傾斜。以低丘崗地為主,南北有少量丘陵,中部為河谷平原。主要河流有信江及其支流白塔河、骨頭港、黃莊河、划船港等,有錦北、五湖、洪湖等中型水庫。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7.6℃,其中一月平均氣溫5.2℃,七月平均氣溫29.3℃。年平均降水量1788.8毫米,平均年日照時數1739.4小時,無霜期258天。

礦產資源有鎂、鐵、瓷土、石英石、石灰石、輝綠岩、煤等20餘種。國家商品糧基地、江西省黃紅麻生產重點縣。浙贛鐵路、皖贛鐵路、320、206國道及黃(柏)錦(江鎮)等公路過境。有龍虎山風景名勝區馬祖岩、洪五湖景區,香爐峰、吉泉峰、天鵝湖、金龍峰、錦江鎮清代建築天主堂等名勝古蹟。

歷史沿革

餘江縣境在秦漢時為餘汗縣地。晉元康元年(291年)始置晉興縣,屬鄱陽郡,永嘉年間改為興安縣。不久,撤縣為晉興鄉,入餘汗縣。南朝陳元嘉年間(560~565)於晉興縣故地設置安仁縣,屬鄱陽郡。隋廢,入餘干縣,仍為晉興鄉。宋端拱元年(988年)置安仁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湖南省安仁縣同名而易名餘江縣。以境內有餘水(信江)而得名。1957年改為餘江縣。縣治歷設錦江鎮,1962年12月遷至現址。

1949年,餘江縣解放,隸屬貴溪專員公署領導,後又改隸上饒專員公署。1983年餘江縣隸屬鷹潭市。

1984年,恢復高公寨鄉(贛府廳字[1984]345號)。

1986年2月15日,撤銷鄧埠鄉、雲峰鄉,將兩鄉區域劃歸鄧埠鎮、錦江鎮(贛府廳字[1986]65號批覆)。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全縣總人口313152人;其中:鄧埠鎮46973人、錦江鎮31462人、潢溪鎮31648人、中童鎮27469人、馬荃鎮24905人、畫橋鎮15794人、平定鄉24800人、春濤鄉16943人、塢橋鄉11747人、楊溪鄉16311人、洪湖鄉23010人、石港鄉11728人、黃莊鄉11365人、高公寨鄉1852人、劉家站墾殖場虛擬鄉11176人、鄧家埠水稻原種場虛擬鄉5969人。

2001年11月26日,撤銷高公寨鄉,劃歸畫橋鎮;撤銷石港鄉,劃歸錦江鎮;撤銷塢橋鄉,劃歸春濤鄉(贛民字[2001]527號批覆)。

2002年底,餘江縣面積937平方千米,人口34.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6萬人。轄6個鎮、5個鄉,17個居委會、12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鄧埠鎮。

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34.8萬人。轄6鎮5鄉。

視頻

餘江縣 相關視頻

實拍餘江縣血防紀念館,原來家鄉曾經經歷過這段歷史
江西省餘江縣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