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甘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余甘果 原圖鏈接

余甘果 余甘果又名牛甘果, 油甘果,也有「油金子」之稱。吃起來又苦又酸,過後甘涼,十分正氣,余甘根系發達, 主根有強的穿透性, 能扎入地下4~5m, 耐貧瘠、耐乾旱, 能適應瘠薄山地栽培。果實成熟期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肉厚、纖維少、營養豐富、產量高、效益好等特點。[1]

形態特徵

余甘果高可達10餘米,枝灰褐色。單葉互生,10-23對,排成兩列,着生於側生小枝上,極似羽狀複葉,葉線狀長橢圓,長2cm,先端圓鈍,葉柄短几乎無柄,全緣,葉面濃綠色。余甘果單性花同株,花黃色,生於小枝中、下部葉腋,雄花多數,具細長的梗,花被6;雌花少,不具梗,花被6,子房上位。余甘果果實扁球形,呈不明顯的6棱,黃綠色,直徑2~2.5cm,果皮肉質,有酸味,表面光滑有光澤,內果皮硬骨質,種子6枚,褐色。余甘果花期和果實成熟期依類型和地區不同,花期有春開一次,春秋兩次花和四季開花幾種情況,花期約1~1.5個月,座果率高。余甘果一般早熟品種7月成熟,中熟品種8~9月成熟,晚熟品種在10月成熟,二次開花的則翌年2月陸續成熟,但集中成熟期在冬季。[2]

生長環境

余甘果喜光,耐乾旱,忌寒霜,對氣溫要求高,年均溫需達20度、降雨量要求在1000mm左右,尤其對熱帶,亞熱帶乾熱河谷的生態環境有着很好的適應性。抗逆性強, 耐貧瘠與乾旱, 對土壤要求不嚴格, 紅黃壤、沙質壤均可以正常生長。土壤過於肥沃潮濕地帶, 余甘反而易表現徒長, 不宜栽植。余甘趨光喜溫, 對溫度較敏感, 在年平均氣溫達到20℃以上、降雨量1000mm地帶均可生長, 較高的溫度有助於余甘的花芽分化, 促進植株生長。[3]

功效與作用

余甘果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OD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易疲倦,吃點余甘果可以緩解疲勞,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余甘果性質偏涼,味甘苦,具有清肺利咽的作用,上火煩躁的情況下,可以吃點余甘果來敗火,同時兼有生津解毒的作用。余甘果被證實作為酪氨酸酶的抑制劑,有長效,自然漸進的美白功效,並且對於色斑,紫外線引起的色素斑,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黃褐斑,妊娠斑,以及卵巢功能衰煺引起的老年斑都有很好的淡化和改善作用。余甘果中含有鞣質成分,鞣質具有收斂性,內服可以用於治療胃腸道出血,潰瘍和水洩等症,外敷可以治療創傷,減少創傷部位細菌的感染,還能凝固微生物體內的塬生質,抑菌和抗病毒的作用,所以余甘果有止血抑菌的功效。[4]

營養價值

余甘果具有豐富的維生素C、E、B、碳水化合物、有機酸、纖維素、果膠、單寧、蛋白質、生物鹼、磷、鈣、鐵、鉀、鈉、鞣質等多種微量元素及礦物質,同時還含有人體所需的14種氨基酸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豐富的有機硒,尤其是維生素C,每100克鮮余甘果中含維生素C500-1841毫克,比素有維生素之王的獼猴桃高4倍,比柑桔高25倍,具有多種保健醫療作用。[5]

種殖技術

余甘果播種採集成熟的余甘果實, 將其堆漚至腐爛後, 洗淨陰乾, 外層的硬殼自然裂開, 種子就會散出。或者把完全成熟的果實置於太陽下暴曬, 等到果實自然乾燥回縮, 果核會隨着外層的果肉一起裂開, 種子爆出, 再將種子撒播在預先準備好的苗床或者濕沙中;也可貯藏於陰涼處, 到第二年2月或3月再進行播種。因余甘種子發芽較難, 播種的田間應經常保持苗床濕潤, 以利於發芽。利用苗圃的實生苗就地進行嫁接及管理, 易培育出大量的優良種苗。嫁接時間以2~3月為主, 也可在9~10月嫁接或補接。接穗選擇優良品種母樹、腋芽飽滿充實的2~4年生莖粗1.0~1.5cm的枝條。采後及時保濕收藏待用, 儘量即采即接。余甘在生長過程中要適時進行除草鬆土, 以利於改良土壤, 保持果園的潔淨, 減少病蟲滋生。根據余甘生長特性, 肥料以磷、鉀肥為主, 切忌偏施氮肥。每年重點施梢果肥和復壯肥。[6]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