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余藍
北京語言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余藍,女,1978年生,女,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副碩士生導師,北京語言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

人物簡歷

教育背景

1996-2000華中師範大學法律系法學學士

2000-2003 華中師範大學 經濟法學碩士

2011-2014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高等教育學博士

工作經歷

2003年至今 北京語言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研究領域

比較高等教育管理、國際學生流動與發展、教育測量與評價等

學術成果

專著

1.《美國大學捐贈基金法律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

2.《中美高等教育捐贈法律制度比較》,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年

譯著

1. 《美國學院和大學的非營利法律實用指南:雇員、董事和顧問的必知問題解答》,[美]布魯斯 R.霍普金斯等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8年

2. 《籌款與大學發展》,[美]Noah Drezne著,楊維東、余藍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

論文

1. Lan Yu & Lingying Xu (2022). Research on the Onlin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South Asian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Online Learning Status on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Learning Effect Evalu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Volume 12, Issue Special Issue (2022): 45-60.https://www.ojed.org/index.php/jis/article/view/4607

2. Yu, Lan; Guo, Zhien.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Media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Take WeChat as an Example.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Proceedings of 2021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s, ICETC 2021.(EI) October 22, 2021, pp:432-436.

3. 新冠疫情期間南亞來華留學生線上學習體驗調查研究: 線上學習狀態對自主性學習與學習效果評價的中介效應

4. 《來華留學生自發性同伴互助學習小組的動因、運行與效果探究》,《當代教育科學》(北大中文核心), 2020年第7期, 第73-80頁。

5. Lan Yu & Shucheng Zhu (2020).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learning engagement of South Asian stud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Volume 10, Issue Special Issue 1: 63-72.https://www.ojed.org/index.php/jis/issue/view/93. (ESCI)

6. Lan Yu & Bei Liu (2020).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Mod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in South Asian countries (DPCILT-SAC): A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perspective. In X. Zhu et al. (Ed.),Education and Mobilities, Perspective on Rethinking and Reforming Education (pp. 1-38). New York: Springer.http://doi.org/10.1007/978-981-13-9031-9_1

7. Lan Yu (2019).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Questionnaire of South-Asian Students in China Mainland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eries by ACM (ISBN: 978-1-4503-6293-1),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s, ICFET 2019.(EI)https://doi.org/10.1145/3338188.3338204

8. Shucheng Zhu & Lan Yu (2018). Study on TCSOL Pre-Service Teachers'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China Mainland.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s, ICETC 2018.pp.189-194. (EI)https://doi.org/10.1145/3290511.3290551

9. 《跨國時代下加拿大多元文化課程框架建構--基於跨國主義與跨文化主義》,《比較教育知識》(CSSCI),2019年第7期,第22-28頁。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略論》,《北京教育(高教)》,2017年第7期,第13-16頁。

11. 《美國大學捐贈基金的信息披露機制研究》,《北京教育(高教)》,2017年第2期,第14-17頁。

12. 《日本「影子教育」決策:學生的選擇還是家長的壓力?》,史蒂芬 R. 英里奇著,余藍譯,《教育科學研究》(CSSCI),2017年第5期,第67-76頁。

13. 《美國大學捐贈基金法律制度研究:從募捐到基金投資》,《中國高教研究》,2015年第3期,第52-61頁。

14. 《美非「下一代學術人才」項目述評——兼談對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啟示》,《西亞非洲》(CSSCI),2014年第2期,第132-148頁。

15.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傳統文化植根性研究》,《中國文化研究》(CSSCI),2014年春之卷,第196-204頁。

研究項目

1. 2014 中美高等教育捐贈政策與法律制度比較研究(CDA14126),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

2. 2017 我國高等教育捐贈的社會激勵與法律保障研究:基於資源動員理論的視角(BIA17018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

3. 2017北京高校南亞國家本土化漢語教師培養路徑研究(17JYC015),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4. 2018北京語言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支持計劃

5. 2018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恆學習性投入與生師互動調查(17YBG17),北京語言大學校級項目

6. 2019來華留學本科生通用學術漢語課程建設研究(XJGZ201903),北京語言大學校級教學改革重點項目

7. 2021線上線下混合教改項目——中外教育史(FZ202103),北京語言大學校級教學項目

榮譽獎項

1. 2008年北京市奧組委授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願者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2. 2009年首都國慶60周年北京市籌備委員會群眾遊行指揮部授予「首都國慶

3. 60周年群眾遊行優秀工作者」稱號

4. 2012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授予「2011-2012年度北京高校優秀輔導員」

開設課程

本科生課程: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外教育史、語言與文化專題

研究生課程:質性研究專題、外國中小學教育專題

社會兼職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基金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國際交流

2018 赴日本東京舉辦的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s(ICETC 2018),提交論文並做主題發言。

2019 赴美國舊金山參加北美比較與國際教育學會年會(CIES 2019),提交論文並做主題發言。

2019赴德國卡塞爾大學高等教育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高等教育研究者聯合會第32屆年會」(CHER 2019),提交論文並做主題發言。[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