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山木版年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山木版年畫是廣東省的傳統美術。佛山木版年畫的生產興盛於清代乾嘉年間,20世紀30年代後漸次蕭條。以技藝劃分,佛山木版年畫包括原畫、木印、木印工筆三種類型;以題材劃分,則有門畫、神像畫和歲時風俗畫三種類型,其主要功用為祭祀、祈福和裝飾環境,體現了人們驅邪納福的願望。

佛山木版年畫遺產在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1]

歷史

早在漢代,中國就有貼門畫的習俗,人們把傳說中的門神貼在門上,以示驅邪避災,這是年畫的前身。 兩宋時稱作「紙畫」,其題材也擴大到表現 美好生活、吉祥歡樂及歷史人物題材。明代叫「畫貼」,清代道光年間始稱為「年畫」。民間年畫隨着歷史的發展幾經演變,各地年畫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廣東佛山年畫始於宋、元年間,有近700年的歷史,曾與天津的楊柳青、山東濰坊的楊家埠、蘇州的桃花塢並稱「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佛山在宋代就已經被列為全國 四大名鎮之一,經濟文化發達, 造紙業、染紙業也有很大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 在 宋元時期,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刻繪門神的習俗。這類門神早期直接在門板上手繪刻畫,後來另置木板繪刻,大量複印,製成木版年畫行銷於市,供人張貼。

佛山木版年畫的生產興盛於清代乾嘉年間,從清乾隆到抗日戰爭前期為 佛山年畫生產的鼎盛時期,店鋪作坊多達200多家,從業者數千人,鼎盛時單門神就日產1萬多對,「家家點染,戶戶丹青」的火紅場面是當時佛山年畫手工業繁盛的寫照,成為佛山重要手工行業。20世紀30年代後漸次蕭條。

佛山門畫生產過去年產100多萬時,城鄉都喜用。1966年後,佛山年畫被斥為「封建迷信品」停止生產。1975年後恢復生產,主要供出口。而今,城市居民貼門畫之俗漸少,而市郊及各縣農村仍存貼門畫俗。

藝術特色

佛山木版年畫為當地活動中的一種特殊的形式,反映着佛山本地文化的歷史根源以及佛山傳統民間繪畫印刷工藝的一些基本情況。其他各地年畫相比,佛山木版年畫吸收了 佛山剪紙、銅鑿金花、 金漆木雕等傳統工藝的精髓,以紅、綠、黃、黑四色木版套印。用工筆繪彩、勾 金粉等技法表現,使畫面更顯富麗堂皇、 熠熠生輝。其形象精細、飽滿,線條粗獷、有力,紅彤彤的色彩熱烈艷麗、寓意吉祥,因而,佛山木版年畫又有「萬年紅」的美譽[2]

佛山年畫使用紅丹、金銀色加強畫面的裝飾效果,紅色表示喜慶和吉利,而紅丹又是佛山著名的 地方特產。年畫以紅、 桔紅、黃、綠等色來套印,在人物盔甲、袍帶上飾繪金銀圖案紋樣,使神象畫更顯金碧輝煌。佛山年畫線條粗獷,簡練有力,構圖飽滿,富於裝飾,形成獨特的地方風格。

佛山年畫有手繪、木板套印、木印填色三種,以線條粗獷、色彩絢麗、造型簡練、構圖飽滿、裝飾性強為特色。人物衣飾上的花紋用線條流暢的寫金描銀渲染,俗稱「寫花」,極富 民間畫的韻味,為其他地區民間年畫所罕見,成為佛山年畫的顯著特徵;在 表現手法上,善於結合當地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佛山年畫在線條處理、造型格調、 設色技巧、題材選擇上都具有 廣府文化的細膩藝術特徵。

佛山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四川綿竹、山東濰坊各地的民間年畫有着一樣的共性:在題材上,主要有吉祥圖案、辟邪迎祥、民俗民風、戲曲故事、歷史演義故事等。佛山木版門畫內容豐富,根據不同省份和地區、地域特點、習俗和喜好而印製題材和顏色各別的門畫。民眾則按大門、房門等不同地方而張貼不同類型題材的門畫,抒發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視頻

佛山木版年畫作品集

佛山木版年畫主題概念館介紹

參考文獻

  1. 佛山木版年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 佛山木版年畫一抹萬年紅,南方農村報,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