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故------修持功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功德要從心地上下功夫,從心地裡面斷惡修善,要肯定人性本善
修持功德
功德要從心地上下功夫,從心地裡面斷惡修善,要肯定人性本善,《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
佛陀在因地的修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菩提佛道真不是容易求到的。
在釋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轉生為一條力大無窮的毒龍。它有一個龐大的身軀,一雙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會用那雙毒眼把人瞪死。身體強壯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噓一口氣,也會使人致死。因此,它傷害過許多生命。
有一次,它被一位修道者降服了。修道者用佛法降伏它,彼此沒有動武,沒有流血,頑強的毒龍真真切切地信受修道者的一番話。
那是:「字宙間有情動物最強的欲望,就是自己的生命能永恆不死。所以,傷害人家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受害者必定非常怨恨,這股怨氣會維持到它報復了仇為止。所以,害人者必受人害。假如你能奉行不殺戒,一天也不傷害有情的生命,這種功德力,能超拔自身脫離痛苦的深淵,像你,就能捨去這笨重的身體,遠離畜生道,上生天界。」
龍很相信這些道理,它希望脫離畜生道。因為這笨重的巨體,實在加給它許多苦惱和不自由。所以就誓願奉行修道者的法訓:「不殺生戒。」
從此,它不敢傷害有情,就是一條小蟲也不敢害它。寧願自己忍受飢餓的痛苦。漸漸地心中開朗起來,不像從前那樣暴躁,愛生氣,畜生的壞習慣也逐漸消除了。它不像一條龍,儼然是一位菩薩了,這時,它找到深林里的山洞,乾脆躲進去專一修持。
經過很久很久,有一天,正當它走出山洞在大樹下打坐的時候,也許過於用功,身體疲倦,竟睡着了。
龍的睡相很好看,軟綿綿地像一條絨氈,從身上的鱗甲閃發出美麗的紋彩,就像一堆寶石。一個獵人巡獵到這裡,看到它心裡非常喜愛,他想:假如採得這張美麗的龍皮,獻給國王,一定是無上的禮物,必定能獲得重大的獎賞。對,不要錯過機會,就快些動手吧!
於是,他用鐵杖按住龍頭,取出鋒利的刀子,開始剝它的皮。
龍知道有人要剝它的皮,它想:「我的體力可以翻山倒海,沒有任何動物的力量可以抗拒我。一個區區的人,只要我伸個懶腰就足以損傷他了。可是,他接着想,我不能如此,因為我已經發願持戒,希望跳出畜生道。也罷,忍受一時的痛苦,成就獵人的願望,我也可以順此機會,舍離這副臭穢的皮囊,以一向修持的功德,或許能上生天堂。」
想定後,龍就閉上眼睛,屏住氣息,開始觀照:「慈悲!慈悲!憐憫這個人,把自己喜舍給他吧。」
這樣,它就平心靜氣地任獵人去剝割皮肉,忍受滿身的慘痛,而心中沒有絲毫怨恨。
皮被剝走了,鮮紅的肌肉沉浸在血水之中。白天,炎紅的陽光照射到它的身上,像是無數的火舌在刺燒它,這真是殘酷的烙刑。
森林裡的鳥獸,甚至爬蟲,聞到龍血的惺味,都來啄吃龍身上的肉,小動物爬滿它的身上,痛苦非常劇烈,它想翻一翻身,或打幾個滾來減低苦受,但竟然強硬地抑制了,它不能稍動,那將會壓死許多小生命。為了嚴持不殺生戒,布施到底,把身體攤在那兒,任它們去分取。
它用最誠切的心,發願道:「願盡此生所有,布施給一切眾生,護持無上的戒寶。將來有一天能成佛,我願以佛法布施給眾生,使他們獲證無上正覺。」
即時,它的肉身乾枯了,它飄升到忉利天上。
修功德這完全相應,修福德也相應,修福德裡面就是有心,你還有妄想、分別、執着修布施。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只認真去修這三種布施,你就得這三種果報,這三種果報是福德。[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