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溝摩崖造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溝摩崖造像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佛溝摩崖造像

地 址 南陽市方城縣小史店鎮

地 位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佛溝摩崖造像位於南陽市方城縣小史店鎮寺門村東南8公里處香山山腰。此處為伏牛山余脈,當地群眾謂之佛爺溝。兩千多年前楚國所修築的長城就延伸到這裡。此造像年代未見題記,《宋志》一書載:「香山在州東南120里(今方城東南120里)上有香山寺,摩崖造像,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背有千手千眼菩薩,蓋仿龍門石窟而為之。」1986年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南陽區域內發現的唯一佛教造像。[1]

簡介

香山佛溝摩崖造像是豫西南最大的處摩崖造像,也是南陽市唯一一處摩崖造像,在周邊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都是未見的。它內容豐富,題材多樣,非一般民眾所刻,必經寺院通曉佛經教義之高僧的指點策劃,雕刻時間最遲為北魏時期。1957年11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21日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石刻的發現,證明了方城---南陽為古代絲綢之路的源頭。

地理環境

【佛溝摩崖造像】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是河南省西部發現的唯一一處石雕造像。位於南陽市方城縣小史店鎮寺門村東南8公里處香山山腰。此處為桐柏山余脈,當地群眾謂之佛爺溝。兩千多年前楚國所修築的長城就延伸到這裡。

主要景點

此造像年代未見題記,《宋志》一書載:「香山在州東南120里(今方城東南120里)上有香山寺,摩崖造像,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背有千手千眼菩薩,蓋仿龍門石窟而為之。」1986年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南陽區域內發現的唯一佛教造像。

建造數據

佛溝摩崖造像分別鐫刻在南北兩塊天然巨石之上,兩石相距20厘米。南石高360厘米,寬270厘米,厚150厘米;北石高310厘米,寬330厘米,厚250厘米。兩石共計雕像32龕138身。其中,北石南 西 北三面雕像14龕72身,南石四面雕像18龕66身。造像最高者1.4米,最低者僅20厘米。

造像內容

主要有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阿難迦葉比丘,文殊騎青獅,普賢乘白象,12羅漢,12臂觀音等題材。形象逼真,姿態各異,有的寧靜端莊,和藹可親,有的金剛怒目,氣魄雄強。雕刻細膩,技法嫻熟。其風格與龍門石窟相近,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原建有香山寺。

藝術價值

2008年11月19日,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鐮、中華書局《文史知識》副主編、編輯部主任胡友鳴、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古典文學研究室主任劉楊忠、中央電視台《百科探秘》記者一行在南陽市副市長馮曉仙的陪同下,來佛溝考察。2009年5月29日,中央電視台第十套《百科探秘》播出了《神秘的巨石佛像》,轟動大江南北。

2009年6月24日,國內佛教石刻研究專家一行7人,到佛溝考察。他們是: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蹟古遺址保護委員會石窟石刻專業委員會主任孫英民、原龍門石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溫玉成、北京大學教授李崇峰、清華大學教授李靜傑、龍門研究院研究員王振國、河南博物院研究員王景荃、河南省文物出境鑑定站站長劉建華,並舉行了「南陽佛溝摩崖造像專家研討會」。

香山佛溝摩崖造像是豫西南最大的處摩崖造像,也是南陽市唯一一處摩崖造像,在周邊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都是未見的。它內容豐富,題材多樣,非一般民眾所刻,必經寺院通曉佛經教義之高僧的指點策劃,雕刻時間最遲為北魏時期。1957年11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21日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石刻的發現,證明了方城---南陽為古代絲綢之路的源頭。

參考來源

  1. 佛溝摩崖造像,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