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作業基礎管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作業基礎管理是中國的文化術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作業基礎管理(ABM),是指利用作業成本信息,幫助管理人員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資源的作業。作業是指相關的一系列任務的總稱,或指組織內為了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消耗資源的活動。

作業基礎管理是一種系統範圍的、綜合的方法,它使管理層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目標是增加顧客價值、並通過提供這種價值獲得利潤的作業上。作業基礎管理包括產品成本計算和流程價值分析。ABM利用作業成本計算作為其主要信息源。

作業基礎管理是以流程中關鍵作業的活動量作為績效衡量指標,取代傳統以財務信息為基礎的管理方式。因而作業基礎管理是屬於績效管理的一種,一般比較熟悉的名稱是「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Management)」,或是「平衡計分卡(Balance Score Card)」。

在方法上作業基礎管理是通過「策略選擇(Strategy Articulation)」的技術,將企業整體的願景、使命、策略目標,分解追蹤到部門,甚至流程的策略目標,再運用流程設計的技術,找出關鍵作業項目,同時設計可以收集各作業活動量的信息以及報告成果的制度。

由於作業基礎管理必須使用策略選擇及績效管理的觀念與方法,因而屬於超高難度的流程方法。

作業的基本特徵

1.作業是投入產出因果連動的實體。即作業是一個有資源投入和效果產出的實實在在的過程;

2.作業貫穿於公司經營的全過程,構成包容企業內部和連接企業外部的作業鏈;

3.作業是可量化的基準。

由於作業具有這些特徵,就使得作業在成本計算和企業管理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針對傳統管理會計不能提供準確的產品成本信息的缺陷,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產生了作業基礎成本計算(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它是對傳統成本計算的一種發展,傳統成本計算是將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而將間接成本(製造費用)按照直接人工小時(或機器小時、直接人工成本)分配到產品成本中去。其內涵的假定是:產品消耗的間接製造費用資源與生產產品發生的直接人工小時數成正比。這個假定是不現實的。因為製造費用既包含着單位水平作業成本,也包含着批水平作業成本、產品水平作業成本和設備水平作業成本,而後三者並不隨直接人工小時等與產量高度相關的指標成比例變化的。作業基礎成本計算對傳統成本計算進行了創新。其理論依據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並導致成本的發生。因此,作業基礎成本計算在進行產品成本計算時,對於間接製造費用,首先是按照資源動因歸集到各項作業或作業成本地;然後,再按照作業動因將作業成本或作業成本地的成本分配到產品,因而作業基礎成本計算不僅可提供作業成本信息,而且較傳統成本計算可以提供更加準確的產品及顧客成本信息。在作業基礎成本計算的基礎上,人們更深入地認識到,作業不僅是更準確的產品成本計算的基礎和橋樑,而且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企業通過提高作業的效率及消除非增值作業,通過對作業鏈(價值鏈)的重構,對於降低企業成本,提高顧客貨值和企業經濟效益有着重大意義。因此,作業基礎管理(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 ABM)便繼作業基礎成本計算之後應運而生。作業基礎管理從內容上看,除了作業成本計算和作業成本管理之外,還包括對一些非成本因素的量度,如生產周期、適應性和顧客服務。

作業基礎管理主要項目

企業就擬定策略方向及目標,並依據策略目標制定營運計劃。

找出會影響營運計劃成敗的關鍵績效招標(KPI),訂出各項指標的預期成果。

針對如何達成KPI,擬定「績效計劃(Performance Plan)」,決定必須執行哪些工作。 依序將績效閉幕與KPI成果目標,分配至各事業單位,部門及給予部門,並展開各層級績效計劃及KPI,通過這個方式,營運計劃與績效計劃的內容變得更詳盡,不但貫穿整個企業組織,而且切實可行。

在事業單位及部門層級,績效計劃就明確各項資源分配情形,同時產生編制預算所需的數據。

必須等事業單位績效計劃、PKI及預算完全展開後,再分配展開各部門績效計劃,PKI及預算,重複同樣步驟將年度目標分配到各子部門,如此才能確保基層單位績效目標與公司整體策略目標是一致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