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作客老屋(姚澤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客老屋》中國當代作家姚澤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作客老屋

老屋是父母一生奮鬥的住所,是我度過美好童年的家,也是我長大以後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的地方,更加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

日行千里為求學,兩日三地回老屋。9月12日上午,我們一家三口從資興市出發,經過4個半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益陽市,吃完中餐已經是下午兩點,於是,我們又急忙趕往女兒的大學報到,讓人意外的是大學保衛部竟然允許我們的車輛進入校區,在大學青年黨員和志願者,以及學哥學姐的熱情幫助下,不到兩個小時,圓滿完成了報到、繳費、住宿等相關手續,幫女兒整理好衣服,簡單打掃完宿舍衛生,已經是下午五點。一心想着回老屋看看的我,又驅車趕往常德漢壽縣,到達老屋所在村莊,天色已晚,只好先到大姐夫家休息一晚。

可能是心情比較興奮,第二天清早,吃完大姐做的早餐便開車來到老屋面前,站在老屋面前,看着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您,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一晃離家在外近30年,父母從2003年6月7日遷往資興市也有18個年頭;我站在老屋面前,不敢舉步向前,我如同一位作客老屋的路人……

現在的老屋始建於1995年,我曾模糊的記得,在此之前是一棟簡陋的木架結構茅草房,記得當年出去打工唯一的心愿就是將老屋翻新。老屋整體來看,好像比以前低矮了很多,他像有點駝背父親的身影,年輕時,他總是那麼高大帥氣,衰老以後,變得瘦小駝背。我想,也許不是他變矮了,而是我們像年輕時的父親一樣變高大了!我輕輕走進老屋後面的天井,生怕打擾到人家,仔細觀察着周圍的一切,天井的右邊是媽媽的廚房,左邊是兩間睡房一間堂屋,正對面是衛生間、浴室、雜物間,三間小屋一字排開。站在天井中,讓我不由自主的想起每逢春節家人們相聚時的場景,小小的天井裡面坐滿了回家過年的親人,小孩打鬧嬉戲,大人聊天喝茶,媽媽一天到晚,從不停歇,往返於菜園和廚房之間,一日三餐總會變着花樣做很多過年的家鄉菜。

每次春節回老屋,我總是喜歡在灶台前幫媽媽燒火,既暖和又可以跟她聊天,站在廚房灶台旁邊,發現雖然鐵鍋不見蹤影,但讓我驚喜的發現是被柴火和稻草熏黑的屋頂下方還依然懸掛着烘烤臘魚臘肉的橫樑,橫樑上鐵鈎還保存完好,這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的老父親,因為只有他才能打造出這樣的傑作,它見證着老屋過年時曾經的熱鬧和喜慶。馬路邊靜靜流淌的河水似乎是在訴說着往日美好的陳年往事。我仿佛置身於當年在天井照「全家福」的場景中,儘管當時經濟狀況不很理想,但是,我們的精神生活從未貧乏。合影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在《我的父親》一文中,我曾描述過,每遇大雨天,無數次從夢中驚醒,感覺老屋的床頂又漏雨了,腦海里總是浮現父親深夜起床補漏的情景,自己仿佛置身於老屋之中;如今老屋的兩間睡房被人用來餵雞,完全看不出以往的模樣。也許是老屋長期無人居住和修繕的原因,老屋前面的豬欄以及後面的衛生間、浴室、雜物間,有的已經垮落,有的已經塌陷,只有用水泥板砌成的洗衣台還依然如初,讓人能夠找到曾經洗刷衣物的感覺,不用洗衣的時候,它就是我們的乒乓球檯。

我站在老屋禾場旁,特想找到一條泥巴小路,去菜園看看媽媽種下的橘子樹;去田埂上看看曾經種下的意大利楊樹的「根」,更想去稻田邊的小水電站走一走,那裡有兒時留下的足跡和歡聲笑語。無奈,呈現在眼前的是雜草叢生,無法行走,只能踮腳遠眺,久久不願離去。當愛人的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她在車裡已經呆了很長時間。

臨走的時候,我走近老屋後面的池塘仔細看了一下,曾經可以容納幾十個孩子游泳的池塘卻變成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水窩,我將池塘相片分享到「老姚家微信群」以後,引起了外甥和侄子他們的共鳴,又是一波滿滿的童年回憶!

回望老屋與周邊的歐式別墅和平整的馬路以及美麗的鄉村風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強烈的反差,老屋像是一位暮年的老者,落後於時代前進的步伐,又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但老屋更像一個新時代的標誌,永遠聳立在那裡。剛剛準備上車,卻聽見有人喊我,回頭一看,原來是老同學周漢文的二哥,多年不見,差一點沒有認出,簡單的聊了幾句以後,他便有事離開了,自己突然有種「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傷感。

房前冬盡春草生,屋後雜草長成林;

遊子歸來親已去,久立門前似路人;

梁庭舊聯尚還在,院內不見喚兒聲;

轉身欲走又回頭,滿含淚水不忍行。[1]

作者簡介

姚澤金,男,愛好新聞及文學寫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