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你是人間四月天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2005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徽因。是林徽因寫給兒子梁從誡的詩集。

                書 名         你是人間四月天                 作 者         林徽因
                ISBN         9787505950740                 類 別         小說、詩歌、散文集
                定 價         19.8元                 頁 數         253
                出版社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         2005-12-1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

目錄

內容簡介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永正圖書推出的「比煙花寂寞」系列之三。「比煙花寂寞"系列包括《民國女子》《愛眉小札》《你是人間四月天》《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詩》。這系列以前所未有的包裝形式推出,引起讀者尖叫連連。一經上市,便引發各大報紙、媒體的一致報道。 有人崇拜她,把她當做女神、偶像;也有人放出話來,「喜歡她的女人,品行有問題;喜歡她的男人,腦子有問題。」

她是缺乏幽嫻品德的女人,她喜好與人辯論,她用詩句表達她的哀愁,她精通文理,學貫中西。她對文學和藝術,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長富貴,命運坎坷,修養讓她把熱情藏在裡面,熱情卻是她生活的支柱。

她,就是那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因。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說、詩歌、散文、劇本集,幾乎收錄了林徽因所有的經典文學作品。其散文成就頗大,雖然數量不多,但風格獨特,知識性強。詩歌尤多,其詩作融入中國古典詩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現手法,每篇文章都是她靈動思緒和滿腹才華的凝結。她的語言溫婉淡雅,如行雲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風。可以說。她的文字擁有超越時間的魅力。筆下流露出令人驚訝的對民間百態的深諳。 [1]

作編輯品目錄

  • 詩歌
  •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
  • 深夜裡聽到樂聲
  • 情願
  • 山中一個夏夜
  •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
  • 靈感
  • 深笑
  • 風箏
  • 別丟掉
  • 雨後天
  • 記憶
  • 靜院
  • 無題
  • 題剔空菩提葉
  • 黃昏過泰山
  • 八月的優愁
  • 靜坐
  • 時間
  • 秋天,這秋天
  • 人生
  • 展緩
  • 哭三弟恆——三十年空戰陣亡
  • 激昂
  • 散文
  • 悼志摩
  • 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 山西通信
  • 文藝叢刊小說選題記

小說

  • 九十九度中
  • 模影零篇 鍾綠
  • 模影零篇 吉公
  • 模影零篇 繡繡
  • 模影零篇 文珍

人物形象

林徽因:一代才女,秀外慧中的民國女子,早已化為一代傳奇,於歷史中定格為「人間的四月天」。

作品原文

你是人間四月天

  • ——一句愛的讚頌
  •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着變。
  •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 黃昏吹着風的軟,
  • 星子在無意中閃,
  • 細雨點灑在花前。
  • 那輕,那娉婷,你是,
  •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 你是天真,莊嚴,
  • 你是夜夜的月圓。
  •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 柔嫩喜悅,
  • 水光浮動着你夢期待中白蓮。
  •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 是燕在梁間呢喃,
  •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點評鑑賞

把林徽因定為作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基於她的創作,雖然文學對於林徽因來說,並非主業,著述數量不多,卻不為小格局所困,其造詣並不亞於現代文壇的諸多名手,而她作為建築師的特殊素養和身份,以及頗受追捧的秀外慧中的才女氣質,也奠定了其在現代文壇的獨特地位和價值。 林徽因的文學創作,多集中於上個世紀的30年代,這時的她正是開始成熟但依然多夢的時期。《你是人間四月天》將林徽因創作的詩歌、散文、小說擇精匯編成集,形成純粹的文學讀本,集中體現了林徽因的創作成就和文學才華。

詩歌是林徽因創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體裁,書中收錄了25首詩作,其溫潤柔美的風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細膩、深情的特徵,在色彩繽紛的現代詩壇,如一朵「夢期待中的白蓮」,典雅端莊、不同凡響。她善於在人與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詩性,以寄託情懷,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運用之嫻熟,意境創造之幽長,已是現代詩風中較為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詩歌的影響,可見一斑。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情感用排比的手法一波波襲來,伴以音樂般的明快節奏,使作品不僅美而且易於吟詠,朗朗動人。如果在文人分類中再給林徽因定位,則她首先應該是一位詩人。

散文的創作更能明晰地窺視林徽因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收四篇作品中有兩篇是懷念徐志摩的,可見這一題材在林徽因創作及讀者心目中的重要。雖然這些文字在表面已是煎熬過後的沉靜、理智,但字裡行間的感傷及淒婉之情昭然若揭,令人感動。也許徐志摩對她來講只是一個「朋友」——一個能傾注如此讚譽的特殊「朋友」,但眾人卻為他們之間勾勒出一幕楚楚動人的情感悲劇,這一空間實在具有太大、太永久的誘惑力,而且確有動人的故事蘊藏其間,引得讀者不懈地進行更為生動的、理想化的補充和演繹。這是文壇一段曖昧不清的情感糾葛,為她與徐志摩之間靈魂深處的契合,留下了不解之謎。其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靈纏綿,只有他們自己才能解答,惟其如此,這一段情緣才具有了朦朧而不確定的意境之美,才讓人對林徽因的一段段動人文字咀嚼再三、品味再三。而作品之中關於文學問題的見解,則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林徽因的確是一位文學家,她身上有着文人專有的素質和眼光,而非是牽強附會,附庸之舉。

小說之於林徽因,與其說體現的是一種創作,不如說更多的是展示了她的一種文學素養。她掌握了小說的真諦和理論,比如她在《文藝叢刊小說選題記》一文中說道:……一個作者,在運用文字的技術學問外,必須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觀與客觀之間,感覺和了解之間,理智上進退有餘,情感上橫溢奔放,記憶與幻想交錯相輔,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筆下才現着活力真誠。

這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創作論述,她對文學的理解是具有理論基礎的。然而,她卻未能講出更加精彩動人的故事,她似乎更加注重表現一種細膩的生活情狀,因而顯得沉着和平淡,但文筆間流露出的語言功底、對民間百態的深諳和作品中不經意的詩意營造,使她的小說,具備了一定水準和價值,也僅此而已,這並不妨礙林徽因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出色的作家,本書所展示的作品,已經可以說明這一點。

《你是人間四月天》的價值還在於圖片的配排和鏈接,將林徽因家人,友人及所處時代的背景影像,提供給讀者,給人一種新穎立體的閱讀視角和審美參照,其中她與印度文學泰斗泰戈爾、中國近代巨擘梁啓超及現代詩壇才俊徐志摩等的合影照片十分珍貴,而鏈接文字又使圖書的信息量加大,豐富拓展了書的文化底蘊。

這是詩人、建築學家、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部文學傳記。這部傳記以詩的語言、散文筆法,描繪了林徽因早年遊學英倫,與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一段戀情,成為文壇千古佳話。她是徐志摩終生熱戀着的女人,也正是她的愛造就了作為詩人的徐志摩。然而,她最終成了維新派首領梁啓超大公子梁思成的夫人。青年時代,林徽因足跡踏遍歐美,成為我國第一代女建築學家。她是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散文、小說和戲劇作品,是現代文學史上獨領風騷的巾幗才俊。本書以鮮為人知的資料,詳實地記錄了林徽因這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欣賞價值。

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閩候(今福州)人,建築師、作家、新月派詩人之一。 1

904年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官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林長民早年留學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華女子中學,1920年4月至9月隨父林長民赴歐洲遊歷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布魯塞爾等地,同年入倫敦聖瑪利女校學習,與在倫敦經濟學院上學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國復入培華女中讀書。1923年參加新月社活動。1924年留學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選修建築系課程,1927年畢業,獲美術學士學位。同年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學習舞台美術設計。1928年3月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婚後去歐洲考察建築,同年8月回國。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鬥爭之後,與世長辭,年僅51歲。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詩集有《林徽因詩集》(1985)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