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憂愁什麼呢(花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你還在憂愁什麼呢》是花粥 、厘小白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厘小白作詞、厘小白作曲,收錄於專輯《粥請客》中。
歌曲簡介
歌曲名稱:你還在憂愁什麼呢
歌曲演唱:花粥
發行地區:中國
歌曲歌詞
你還在憂愁什麼呢 - 花粥/厘小白
詞:厘小白
曲:厘小白
編曲/製作人:厘小白
混音:厘小白/宋澤坤
母帶:宋澤坤
錄音棚:各自家裡
當你發現一切不過是虛情假意
當你明白愛情沒有所謂的道理
每天成千上萬因為愛情的悲劇
沒準兒下一個就是你
怎麼總是感覺你對我忽遠忽近
可是走到你家樓下不過幾百米
如果每次吵架都要爭出個輸贏
莫非你把愛情當遊戲
你還在憂愁什麼呢
宇宙的探知夠你研究上好幾個世紀
還沒長眠不醒
不能停止革命
連隔壁老王都替你着急
憂愁什麼呢
這時代哪有戀愛會以結婚為目的
也許為了身體
也許為了利益
也搞不好 我真的很愛你
當我發現一切不過是虛情假意
當我明白愛情沒有所謂的道理
每天成千上萬因為愛情的悲劇
原本我就是之一
就算當時又一次把你擁入懷裡
就算天時地利人和它們都到齊
可是我們偏偏就是命中不註定
這遊戲我根本輸不起
你還在憂愁什麼呢
宇宙的探知夠你研究上好幾個世紀
還沒長眠不醒
不能停止革命
連隔壁老王都替你着急
憂愁什麼呢
這時代哪有戀愛會以結婚為目的
也許為了身體
也許為了利益
也搞不好 我真的很愛你
歌手簡介
中文名:花粥
國籍:中國
民族:漢
星座:巨蟹座
出生地:新疆烏魯木齊
出生日期:1993年7月21日
職業:歌手
畢業院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經紀公司:Depict flower Indie 畫朵獨立
代表作品:老中醫、二十歲的某一天[1]
早年經歷
花粥,1993年7月21日出生在新疆烏魯木齊,中國內地民謠女歌手、獨立音樂人。
2015年3月31日,發行個人首張專輯《乍見之歡》 ,並在合肥、南京等25個城市舉辦專輯首發巡迴演出 ,憑藉該專輯入圍第五屆阿比鹿音樂獎年度專輯、年度單曲及年度音樂人三項大獎 ;10月29日,發布青春愛情電影《既然青春留不住》主題曲《還好有你》的個人演唱版MV。2012年的3月,在長沙讀大學一年級的花粥開設了自己的豆瓣音樂人小站,發布了幾首DEMO,藉助聽眾的傳播,這些歌不久後都爬上了豆瓣音樂人的排行榜,她也因此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在那以後,花粥持續創作,並發布了更多作品。[2]
演藝經歷
2012年8月3日-9月2日,與音樂人宋冬野一起,在北京、天津等13個城市舉辦宋冬野&花粥夏季巡演 ;9月25日,參加由太合麥田主辦的"音躍獨立日之新鮮唱作人巡禮"系列演唱會第二場的演出,演唱代表作《老中醫》 ;12月12日,在北京舉辦新歌首唱會。
2013年1月24日,憑藉《屌絲之歌》獲得阿比鹿音樂獎年度音樂人、年度新人及年度單曲三項大獎;11月29日,與張藝德一起舉辦德粥party全國巡演上海站專場 ,這輪巡演共經歷36座城市。
2014年10月28日,在西安舉辦"突發驚喜"專場演出;11月1日,在上海舉辦花粥696LIVE專場演出;11月30日,參加「青年態度」-廣州大學生音樂節演出。
2015年3月31日,發行個人首張專輯《乍見之歡》 ;4月10日-5月10日,在合肥、南京等25個城市舉辦專輯首發巡迴演出 ;9月27日,在鄭州參加迷途音樂節演出 ;10月29日,發布青春愛情電影《既然青春留不住》主題曲《還好有你》的個人演唱版MV ;12月6日,在深圳參加理想音樂節的演出;12月28日,憑藉專輯《乍見之歡》入圍第五屆阿比鹿音樂獎年度專輯、年度單曲及年度音樂人三項大獎 ;12月底,參加深圳歡樂谷跨年歡樂季演出 。
2016年7月16日-17日,參加銀川樂堡綠放音樂節演出 ;8月20日,參加北京山谷民謠音樂節演出 ;9月15日,參加鄭州火柴音樂節演出 ;9月25日,參加煙臺山海音樂節演出;這一年與和駁倒樂隊完成了"不信你去打聽打聽"全國公路巡演。
2017年1月7日-8日,在天津上演兩場"德粥party" 。[3]
音樂作品
《老中醫》
《流氓》(鬼才作詞)
《屌絲之歌》(又名擼擼擼)
《北方爺們》。
《只不過是》
《耳朵》
《說來說去》
《二十歲的某一天》
《少年你在哪裡》
《遠在北方孤獨的鬼》
《給立樂》
《我們熱愛這世界》
《媽媽要我出嫁》
《女人》
《在路上》
《你需要什麼》
《送你一個大西瓜》
《屌絲英雄》
《同學少年都不賤》等
人物評價
花粥作品的歌詞略重口,卻又朗朗上口;她的嗓音及曲子是清新的;她的唱法慵懶、不羈、無病呻吟;在原創獨立音樂人中,帶有"重口味小清新"的標籤。(網易娛樂評)
沒有人教她怎麼去唱歌、寫詞、彈吉他,與很多民謠音樂人相比,花粥的歌會被評為"最不像歌的歌",甚至有人認為她的歌僅僅是因為運氣才被眾人熟知的,但是,雖然沒有嫻熟的技巧和華麗的歌詞,花粥的歌打動聽眾的是她對周圍世界真實的感受,她音樂中最好的一點恰恰是它的業餘性。(楊海崧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