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佩氏肥腹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佩氏肥腹蛛

中文名:佩氏肥腹蛛

拉丁學名:Steatoda

paykulliana (Walckenaer,1806)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螯肢亞門

綱:蛛形綱

亞 綱:柄腹亞綱

目:蜘蛛目

亞 目:新蛛亞目

科:球蛛科

屬:肥腹蛛屬

種:佩氏肥腹蛛

分布區域:西南亞,

南歐, 非洲

佩氏肥腹蛛,學名 Steatoda paykulliana (Walckenaer,1806)。球蛛科肥腹蛛屬的一個物種。雌蛛體長7.60。頭胸部長3.00,寬2.60;腹部長4.60,寬4.20。背甲黃褐色,頸溝放射溝黑棕色,在中窩前有一「V」字形黑棕色斑。前眼列明顯後凹,中眼區近方形,長等於寬,前邊稍大於後邊。側眼丘稍隆起,但側眼不相接。8眼近乎等大,各眼基均有黑色環。螯肢黃褐色,前齒堤有1齒,後齒堤無齒。顎葉黃褐色,外側緣黑棕色。下唇、胸板黑棕色。各步足腿節、膝節及脛節為灰黑色,而背面及側面均有一黃褐色縱條斑,各步足後跗節及跗節呈黃褐色,腹部卵圓形。背面黑棕色,生活在石下或岩石縫間(Levi,1982)。 [1]

佩氏肥腹蛛形態特徵

雌蛛可產一或二個卵袋。卵袋最大直徑為15。每個卵袋內含幾百粒卵,一個卵的直徑大約為0.9。幼蛛經8—10個月成熟。捕食多種昆蟲。

額高約為前中眼直徑的3倍。螯肢黃褐色,前齒堤有1齒,後齒堤無齒。顎葉黃褐色,外側緣黑棕色。下唇、胸板黑棕色。

各步足腿節、膝節及脛節為灰黑色,而背面及側面均有一黃褐色縱條斑,各步足後跗節及跗節呈黃褐色。

雌蛛 體長7.60。頭胸部長3.00,寬2.60;腹部長4.60,寬4.20。背甲黃褐色,頸溝放射溝黑棕色,在中窩前有一「V」字形黑棕色斑。

前眼列明顯後凹,後眼列稍後凹。前中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後中眼間距小於後中側眼間距。中眼區近方形,長等於寬,前邊稍大於後邊。側眼丘稍隆起,但側眼不相接。8眼近乎等大,各眼基均有黑色環。

額高約為前中眼直徑的3倍。螯肢黃褐色,前齒堤有1齒,後齒堤無齒。顎葉黃褐色,外側緣黑棕色。下唇、胸板黑棕色。各步足腿節、膝節及脛節為灰黑色,而背面及側面均有一黃褐色縱條斑,各步足後跗節及跗節呈黃褐色。

足式:1,4,2,3。腹部卵圓形。背面黑棕色,在前方近前緣的腹部2/3處有一黃色弧形斑,背中央有一黃色縱斑。該黃色縱斑的左右兩側各有3個肌痕。腹部腹面黑棕色,無斑。

雄蛛 體長5.60—6.40。一雄蛛體長6.40。頭胸部長3.20,寬2.60;腹部長3.40,寬2.40。螯肢棕黑色,前齒堤有一小齒,小齒外側尚有3個瘤狀突,後齒堤有一大齒。

螯牙短粗,下緣具一角狀距突。足式:1,4,2,3。其他特徵同雌蛛。 [2]

佩氏肥腹蛛生活習性

生活在石下或石縫間

佩氏肥腹蛛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西南亞南歐非洲

國內分布:新疆[3]

佩氏肥腹蛛本種提示

本種外雌器及觸肢器的結構與米林肥腹蛛.Steatoda mailingensis(Hu et wu)(1987b:271—273,fig.15)非常相似,但前者外雌器的陷窩長,雄蛛觸肢的脛節短於跗舟、螯牙下緣具一角狀距;而後者外雌器的陷窩短,雄性觸肢的脛節比跗舟長、螯牙前側基部有一近方形距。

參考來源

  1. 佩氏肥腹蛛, 植物智, 2020-01-18
  2. 原來佩氏肥腹蛛長這樣_好看視頻 - 秒懂視頻V  視頻時長 00:51 2019年12月25日 - 原來佩氏肥腹蛛長這樣,本視頻由秒懂視頻V原創提供,0次播放,好看視頻是由百度團隊打造的集內涵和顏值於一身的專業...
  3. 佩氏肥腹蛛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