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佩特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佩特拉(Petra)引是約旦的一座古城,位於約旦首都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一條連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峽的狹窄的峽谷內。古代曾為重要的商路中心,厄多姆國的都城。1812年以來陸續發現許多古蹟,大都雕刻在一條深谷的岩壁上。為約旦旅遊業的重點城市之一。

中文名 佩特拉

外文名 Petra

性 質約旦的一座古城

位 置 約旦安曼南250公里處

名稱由來

它以岩石的色彩而聞名於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稱為「玫瑰紅城市」。這是源於19世紀的英國詩人J·W·柏根的一首詩里的一句:「一座玫瑰紅的城市,其歷史有人類歷史的一半。」(但幾年之後,當柏根去該地參觀後,他不得不承認當初所作出的此番描述是不確切的,佩特拉並非是玫瑰紅色的,它甚至不能稱為一座城市,卻更像一座紀念碑似的公墓——這兒的房屋可能是泥制的,已不復存在。實際上,這裡的岩石不只呈紅色,還有淡藍、橘紅、黃色、紫色和綠色。)佩特拉一詞源於希臘文「岩石」(petrus)。很可能《舊約全書》中稱的「塞拉」(意義也是岩石),即摩西出埃及後「點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學者認為《舊約》中的塞拉只是指石頭,而不是一個城市的名字。

總述

佩特拉整座城市的高大雄偉的殿堂排布在周圍山崖的岩壁上,門檐相間,殿宇重疊,十分壯觀[1] 。山谷在寶庫的一邊展開,展現出眾多的開鑿於岩石中的墳墓。這些墓由粉色的沙岩構成,也摻雜着很多其他顏色。有的碑上的雕刻暴露在風中,受到侵蝕而無法辨認。有足夠的考古學方面的證據表明,早先的佩特拉既不是玫瑰紅的也不是類似鮭魚的粉紅色,而灰泥粉飾,與現今看到的情況完全不同。

地理位置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極其神秘並很特殊,唯一的入口是狹窄的山峽。此峽谷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能讓一輛馬車通過,全長1.5千米左右。進入峽谷,甬道迴環曲折,險峻幽深,路而覆蓋着卵石。峭壁上的岩石,在風雨長期作用下變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順峭壁仰望蒼穹,藍天一線,壯觀而又美麗,「一線天」的名稱由此而來。公元1812年,佩特拉被一個名叫約翰·伯克哈特的瑞士探險者重新發現。此人能說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打扮得像一名穆斯林。他說服了當地的一位嚮導,表示希望能在一座墓前敬獻一頭山羊(因為他聽到傳說這座墓的附近有一座被埋沒的城市)。那位嚮導便帶着伯克哈特沿着如今遊客到佩特拉的必經之路錫克——一條深陷在岩石的狹窄的裂縫行進。當他們沿着狹窄、隱蔽的錫克前進時,忽然間看見了陽光照射下的寶庫正面,毫無疑問,這樣的經歷在任何時代都給人一種驚奇的感受。

主要景點

卡茲尼宮殿:「寶庫」卡茲尼(Khazneh)建於紀元初年,其建築特色具有典型的古希臘後期建築風格。這一建築的設計風格與其說是納巴泰式,不如說是古典式的。這是一座在岩石中建成的巨型建築——其正面寬27米(另一資料:30多米),高40米,入口高達8米,使得任何站在裡面的人都顯得極其渺小。卡茲尼名為「寶庫」是因為傳說這是歷代佩特拉國王收藏財富的地方。整個殿門分兩層,下層有兩根羅馬式的石柱,高10餘米,門檐和橫樑都雕有精細的圖案。殿門上的約3個石龕中,分別雕有天使、聖母以及帶有翅膀的戰士的石像。宮殿中有正殿和側殿,石壁上還留有原始壁畫。進入其中後有一巨室,石階盡頭是一壁龕,其中或許存放過一位神的塑像。前面的空地是專門容納前來朝拜的巨大人群的。佩特拉正面頂部的瓮被認為曾是用來存放某位法老財寶的,以前許多的旅遊者曾嘗試用槍擊中這隻瓮以獲取其中的財寶。從佩特拉中部出發經半小時的山路便到達代爾。代爾是重要的進行宗教慶祝活動的場所。高地另一段陡峭的山路通往阿塔夫山脊。在一片人造的高地上有兩方尖碑,山腰再往上一些是另一塊被夷平的地,約有61米長,18米寬。高地被理解成用於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高祭台上是放祭品的地方,納巴泰人供奉兩個神:杜莎里斯和阿爾烏扎。這裡的祭台有排水道。可能是用來排放血的,有跡象表明,古納巴泰人曾用人來進行祭祀。 西克峽谷:一位學者旅遊此地是這樣描繪佩特拉的:通往佩特拉的必經之路是一個叫西(錫)克(Siq)的山峽,深約200英尺。這條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達山腰的岩石要塞。這就是加保·哈朗(聖經中稱為荷爾的)要塞。西(錫)克山峽漆黑一片,回聲蕩蕩,可是一轉過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峽,則是另一番景觀,世上最令人驚嘆的建築就呈現眼前:高130英尺,寬100英尺,高聳的柱子,裝點着比真人還大的塑像,整座建築完全由堅固的岩石雕鑿成形。這座建築名叫卡茲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其色彩,由於整座建築雕鑿在沙石壁里,陽光照耀下粉色、紅色、桔色以及深紅色層次生動分明,襯着黃、白、紫三色條紋,沙石壁閃閃爍爍,無比神奇。過了卡茲尼,西(錫)克峽霍然開闊,伸向約1英里寬的大峽谷。這峽谷中有一座隱沒於此的城市:懸崖絕壁環抱,形成天然城牆;壁上兩處斷口,形成這狹窄山谷中進出谷區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鑿有更多的建築物。有些簡陋,還不及方形小室大,幾乎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緻——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層柱式前廊,所有這一切都雕築在紅色和粉色的岩壁里。這些建築群是已消失的納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廟。

時代變遷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極其神秘。它隱沒於死海和阿克巴灣(現今的約旦國境內)之間的山峽中。佩特拉不完全是一個消失了的城市,歷史學家們還清楚地記得它的存在。在公元2、3世紀——羅馬帝國全盛時期——佩特拉曾一度是羅馬東部省城的佼佼者,然而後來卻一度長期衰落。通往佩特拉的必經之路是一個叫西克的山峽,深約200英尺。這條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達山腰的岸石要塞。這就是加保。哈朗(聖經中稱為荷爾)的要塞。西克山峽漆黑一片,回聲蕩蕩,可是一轉過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峽,則是另一番景觀,世上最令人驚嘆的建築就呈現眼前:高130英尺,寬100英尺,高聳的柱子,裝點着比真人還大的塑像,整座建築完全由堅固的岩石雕鑿成形。這座建築名叫卡茲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其色彩,由於整座建築雕鑿在沙石壁里,陽光照耀下粉色、紅色、桔色以及深紅色層次生動分明,襯着黃、白、紫三色條紋,沙石壁閃閃爍爍,神奇無比。過了卡茲尼,西克峽霍然開闊,伸向約1英里寬的大峽谷。這峽谷中有一座隱沒於此的城市:懸崖絕壁環抱,形成天然城牆;壁上兩處斷口,形成這狹窄山谷中進出谷區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雕鑿有更多的建築物。有些簡陋,還不及方形小室大,幾乎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緻——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層柱式前廊,所有這一切都雕築在紅色和粉色的岩壁里。這些建築群是已消失的納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廟。

視頻

佩特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