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侯朝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歸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復社領袖。

生平簡介

侯方域是明戶部尚書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均因反對宦官專權而被黜。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合稱明末「四公子」,與陳貞慧交情尤深。明朝滅亡後,侯方域流落江南,入清後參加科舉,為時人所譏:「兩朝應舉侯公子,忍對桃花說李香。」晚年失悔此舉。 清順治二年,28歲的侯方域回到歸德府老家。由於不甘寂寞,積極為清朝鎮壓農民軍出謀劃策,為鎮壓清初最大的農民起義榆園軍起義立下奇功。 [1]

靠侯方域獻計,清軍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張存仁精準地扒開荊隆口黃河大堤,將直隸、山東、河南許多地區化為無人區,殺人以百萬計,一舉鎮壓了號稱有百萬之眾的榆園軍各部,成功解決了清朝初年的危機。 事後清朝朝廷諱忌提及清軍扒開黃河,以水代兵的事跡,並未給予侯方域相應嘉獎。 至35歲,回想起自己遭遇坎坷,事業一無所成,悔恨不已,便將其書房更名為「壯悔堂」,表示其壯年後悔之意。在這裡,完成了他的兩部文集《壯悔堂文集》10卷、《四憶堂詩集》6卷明志。 清朝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655年1月30日),37歲的侯方域因不能做官鬱悶在懷和思念香君,染病身亡。 清初作家孔尚任撰《桃花扇》劇本,描寫的就是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側面反映了明亡清興的歷史背景。

文學成就

侯方域(1618-1654)明末清初文學家。字朝宗,商邱(今屬河南)人。明末諸生。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均因反對宦官專權而被黜,有的還曾入獄。侯方域少年即有才名,參加復社,與東南名士交遊,時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陳貞慧為"四公子"。曾為史可法幕府於揚州。入清以後,於順治八年(1651)時,應河南鄉試為副貢生。

侯方域擅長散文。他提倡學習韓愈、歐陽修,尊唐宋八大家,以寫作古文雄視當世。他早期所作華藻過甚、功力猶不深。自謂:"僕少年溺於聲伎,未嘗刻意讀書,以此文章淺薄,不能發明古人之旨。"(《與任王谷論文書》)後來日臻妙境,時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為"國初三大家"(宋犖《三家文抄序》)。稱其文之佳者:"奮迅馳驟,如雷電雨雹之至,颯然交下,可怖可愕,□然而止,千里空碧。"

侯方域的作品有人物傳記,如《李姬傳》寫品行高潔、俠義美慧的李香君,同時也寫反面人物阮大鋮,有聲有色,形象生動;如《馬伶傳》寫伶人刻苦學藝故事,情節曲折,精神感人:均有唐代傳奇筆法,具有短篇小說特點。有論文書信,如《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答田中丞書》、《朋黨論》、《王猛論》等,或痛斥權貴,或直抒懷抱,都能顯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暢恣肆的特色,尤其是《與阮光祿書》,洋洋灑灑,詞嚴氣盛,揮斥鞭辟,頗能感人。

侯方域也能詩,如《哀詞·少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開府都督淮陽諸軍事史公可法》(有序)是一首35韻的五古,歌頌史可法的生平業跡,以為用兵不如諸葛亮,而死節則可擬為文天祥,"稱量確當"(徐恭士、宋犖等《四憶堂詩注語》)。

撰有《壯晦堂文集》10卷,《四憶堂詩集》6卷。

明末四公子

方以智(字密之)、侯方域(字朝宗)、陳貞慧(字定生)、冒襄(字辟疆)。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張存仁傳》:六年八月,起授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直隸、山東、河南三行省,巡撫保定諸府,提督紫金諸關,兼領海防。盜發榆園,為大名諸縣害。存仁聞歸德侯方域才,貽書咨治盜策,方域具以對。存仁用其計,盜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