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俄羅斯PP2000衝鋒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PP-2000式9毫米衝鋒鎗原圖鏈接圖片來源於網絡

俄羅斯PP2000衝鋒鎗PP-2000式9毫米衝鋒鎗隸屬於俄羅斯陸軍的主力制式輕武器之一,該衝鋒鎗後來在2004年巴黎軍備展中首次亮相。 [1]

簡介

PP-2000式衝鋒鎗最大的特點是機匣部件大量採用了高強度塑料,空槍重僅為1.4千克,而且提高了武器的抗燒蝕能力。該槍採用自由槍機後坐式自動原理和人機工程設計,有單發點射和全自動射擊兩種模式,射速為650發/分鐘,有效射程可達200米,使用7N31式9×19毫米穿甲彈時可以擊穿防彈衣。該槍既可配用標準彈匣也可配用螺旋式彈匣,容彈量分別為32發和64發。槍上配有導軌系統,可以安裝各種光學瞄準具。根據需要膛口可以安裝消聲器

外觀布局

PP2000衝鋒鎗由圖拉儀器設計局(KBP)的著名設計師戈里亞捷夫院士什浦諾夫教授(俄軍新一代制式手槍中的GSh-18手槍也出自此立人之手)主持設計,2004年夏季首次公開亮相,很快以新奇的外觀和可觀的威力吸引了眾多眼球

PP-2000式9毫米衝鋒鎗原圖鏈接圖片來源於網絡

PP2000衝鋒鎗的槍體之小巧,幾乎可以與現代的戰鬥手槍相媲美。在取下附加槍托並使用20發短彈匣供彈時,該槍完全可以像一支手槍那樣單手持槍射擊。握把、扳機護圈和下機匣為整體設計,並採用高強度的塑料(內嵌金屬件)製成。採用塑料材料一方面有利於減輕零部件的質量,提高零部件的工藝性、降低成本;另一方麵塑料材料的耐腐蝕性較好,導熱性也低,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握持塑料製成的握把不會覺得太冰手。扳機護圈的尺寸較為寬大,即使射手戴着厚手套依然可以操作自如。考慮到在雙手持槍射擊時,前方輔助操槍的手如果位置不當,手指就會被從槍口帽逸出的火藥氣體灼傷,因此扳機護圈的前部採用加粗設計,用作小握把,以便於雙手握持操控武器。槍身結合銷的解脫手柄就藏在小握把底端。

彈匣接口設在握把內。彈匣卡筍為按鈕式,位於扳機護圈後方,一般裝在機匣的左側,如有需要也可以換裝到右側。彈匣有20發和44發兩種,可適應不同任務的需求:在需要隱藏攜行武器時,使用20發彈匣,有利於減小全槍高度;在近距離正面突擊作戰中使用44發彈匣,有利於提高火力持續性。彈匣的容量有零有整,看起來有些奇怪,但兩個彈匣加起來剛好是俄軍衝鋒鎗彈藥基數的一半(俄軍衝鋒鎗的彈藥基數定為128發)。

此外,44發彈匣還可以安裝在槍尾專門的卡槽內充當槍托使用,這一設計也是PP2000一亮相便使人耳目一新的亮點之一。但必須承認,彈匣插在槍尾充當簡易槍托使用時確實不大舒適:一方面,加裝了簡易槍托後全槍長度仍然較小,抵肩射擊時動作不夠舒展;另一方面彈匣底部的平面太小而且堅硬,抵在肩窩並不舒服。因此,在選型試驗後期,PP2000又增加了可供選擇的摺疊式金屬框架槍托,也是插在槍尾卡槽內使用,攜行時可向右摺疊,還可用於近身搏擊。只是這種改變說不清是進步還是倒退― 抵肩舒適性的問題雖然有所緩解,但金屬槍托的長度不比彈匣充當的簡易槍托長,抵肩動作依然難以舒展。摺疊的槍托雖然減小了攜行長度,但在突發情況下,來不及打開的槍托會妨礙射擊。此外,粗糙的槍托也破壞了原本流暢的線條,不僅有損美觀,還多了一些鈎掛。

位於槍管上方的拉機柄也有別於傳統設計。最初的樣式與PP90M1衝鋒鎗類似,槍機前方的連杆暴露在機匣外,像個按鈕,直接按住向後推。這種結構看似新穎,也有利於減小全槍橫向尺寸,但操作起來非常不便。後來在槍機連杆前方增加了一個鉸接手柄,可以扳起向左或者向右旋轉,使用後鬆開又會在內置彈簧的作用下回位到與槍管平行的位置,在不增加橫向尺寸的前提下令使用更為順手。直接暴露在外面的槍機連杆和槍管上表面,有利於散熱,在試驗中曾連續射擊240發都沒有出現過熱現象。

PP-2000式9毫米衝鋒鎗原圖鏈接圖片來源於網絡

保險-快慢機轉換的三角狀選擇手柄位於機匣左側,握把的後上方位置。這與現代很多槍械為便於左撇子射手單手操作,常在機匣左右兩側都設保險和快慢機轉換器的做法有所不同。但這也算不上是什麼大缺點,只要將彈匣卡筍換到右側,左撇子射手在單手持槍的時候,也可以單手完成基本操作。

在試驗評比中,專家們對該槍的外觀設計褒貶不一,大多數認為現代感十足,非常「喜歡」,但也有些人抨擊它「過於精巧細緻,像玩具多於像武器」。但不可否認,PP2000設計上的獨具匠心在吸引眼球之餘總還有不少可取之處,極盡輕巧、簡潔之能事,兼顧隱藏攜行和火力持續性的需要。[2]

內部結構

與現代感十足的外觀布局相反,PP2000衝鋒鎗在內部結構上相當傳統。它採用同類武器中應用最廣泛的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這種原理經過多年的使用實踐,技術成熟而且作用非常可靠。 擊錘式擊發機構,可實施單發或連發射擊。槍機運動到最前方位置,包住槍管尾端(即包絡式槍機)時擊發。這種閉膛待擊方式,有利於避免質量較大的槍機在運動時可能產生的晃動對精度的不良影響,而包絡式槍機的結構既有利於縮短全槍長度,又可以在萬一發生遲發火或早發火故障時避免損壞槍的工作機構或傷害射手。擊針採用斜向布置,以直線方向迎接擊錘從上到下的撞擊,避免了擊錘斜向撞擊對槍機的不利影響。

眾所周知,自動射擊的速度對武器可控性和射擊密集度的影響很大。如果對理論射速不加以控制的話,無疑將會無謂地增加彈藥的耗費,使武器系統的費效比升高。大多數衝鋒鎗和自動手槍由於受外形尺寸的制約,自動機運動行程較短,自動循環速度快,射速比較高。雖然PP2000式衝鋒鎗的長度尺寸非常小,但由於它採用了獨創的減速機構,延長了發射機構運動時間,將武器的理論射速控制在了600發/分左右。

在槍身質量輕、槍管短而且彈藥初速較高的情況下,保證射擊精度確實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實踐證明,PP2000將拉機柄置於槍管上方,斜向布置的擊針,延長發射機構運動時間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精度。

彈藥 PP2000衝鋒鎗可以發射任意一種9×19毫米規格手槍彈,包括俄國制式的7N217N31手槍彈,也可以兼容西方國家生產的或者俄羅斯本國仿製的9×1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當前,單兵防護手段的不斷升級及其普遍使用使俄軍非常重視彈藥的穿甲能力。在這一指導思想下研製列裝的7N21和7N31彈藥都具有較強的穿甲能力。

7N21由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研製,彈頭裝有經過熱處理調質的鋼芯。彈芯半裸於被甲表面,擊中硬目標後與被甲分離,單獨穿過目標。由於彈頭動能高達550焦耳,加之鋼芯硬度較高,不容易變形,因而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

7N31由圖拉儀器設計局開發,彈頭具有經熱處理硬化的蘑菇形鋼芯,鋼芯頭部鈍平並半裸在被甲外面,鋼芯與被甲之間是鋁合金材料的襯套。擊中硬目標後彈芯與被甲分離。由於彈芯的長徑比比7N21大,在軟目標內更容易翻滾,因此殺傷效果更好。該彈的彈頭質量很輕(只有4.2克,而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彈頭質量則將近8克),但初速很高。高初速與特殊彈頭結構的結合使該彈成為9×19毫米手槍彈中的穿甲之王。使用PP2000發射時,在90米的射距上可以擊穿3毫米厚的鋼板,在50米處可以穿透厚度為5毫米的鋼板,如果在20米距離上射擊,則可以輕鬆地穿透8毫米厚的鋼板。

PP2000 衝鋒鎗的威力對個別人的「玩具論」是一個相當有力的回應。但這卻不能作為在選型中壓倒對手的砝碼,因為幾乎所有參試樣槍配用的都是這幾種彈藥。此外,俄特種部隊在2000年採納使用的SR2衝鋒鎗,由於配用9×21毫米的系列手槍彈,在穿甲方面更具潛力。

性能數據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555毫米
  • 全槍重:1.5千克
  • 彈匣容彈量:44發
  • 戰鬥速射:800發/分
  • 有效射程:200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