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康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康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地處科爾沁左翼中旗中部,東與吉林省長嶺縣大興鎮相鄰,南和巴彥塔拉鎮毗連,西與架瑪吐鎮接壤,北和代力吉鎮交界,區域面積458.2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32745人。[1]

1956年7月,保康努圖克改為保康鎮。1956年11月15日,旗政府由巴彥塔拉遷駐保康。1958年10月,撤銷保康鎮建制,改為保康人民公社。1966年3月,保康鎮區從保康公社分出重設保康鎮。

截至2020年6月,保康鎮下轄37個行政村、1個社區,另轄2個村級單位。

截至2018年末,保康鎮有工業企業2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2家。

中文名:保康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

地理位置:科爾沁左翼中旗中部

面 積:458.26 km²

下轄地區:37個行政村、1個社區,另轄2個村級單位

政府駐地:東道爾吉花嘎查

電話區號:0475

郵政區碼:029300

車牌代碼:蒙G

戶籍人口:32745人(2018年)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成立保康努圖克,為第七區。

1951年2月,保康努圖克為六區。

1956年4月,由長嶺縣和科左中旗政府協商後將長嶺縣東保康劃歸科左中旗。

1956年7月,保康努圖克改為保康鎮。

1956年11月15日,旗政府由巴彥塔拉遷駐保康。

1958年10月,撤銷保康鎮建制,改為保康人民公社。

1966年3月,保康鎮區從保康公社分出重設保康鎮。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改設蘇木鄉鎮,保康公社劃歸保康鎮。

2000年12月,巨寶山鄉併入保康鎮。

2006年8月,勝利鄉(2000年底太平鄉併入勝利鄉)併入保康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保康鎮轄東道爾吉花、西道爾吉花、白吉來、包門艾力、蘇吉、和希根淖爾、查干呼、吐古倫柴達木、西莫瑞、東莫瑞、後浩坦額仁、前浩坦額仁、哈沙吐、巴彥胡碩、旺沁套布、額木勒吐、套格吐套布、蒙古大營、塔拉吐、音德日吐20個嘎查,保康西、保康南、保康中、保康東、保康北、衙門台、吳蒙街、新立窯、向陽、大北馬家、小北馬家、四海店、王家窯、十付犁杖、西潘家窩堡、東潘家、王家窩堡、閻家窯、六合屯、建華屯、巨寶山、大新立電、巨寶屯、孟家窩堡、勝利屯、安家窯、東張家窯、盧家窯、謝家窯、富海、東保安、仁義、腰保安、巨寶、西太平、後太平、新民、前太平、大辛屯、平安新40個村。共60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保康鎮下轄37個行政村、1個社區:保康西村、保康南村、保康中村、保康東村、保康北村、衙門台村、吳蒙街村、四海店村、王家窯村、東道爾吉花嘎查、王家窩堡村、閆家窯村、小北馬家村、大北馬家村、白吉來嘎查、新立窯村、西道爾吉花嘎查、十付犁杖村、蘇吉嘎查、東潘家村、西潘家窩堡村、向陽村、包門艾勒嘎查、和希根淖爾嘎查、查干呼嘎查、吐古倫柴達木嘎查、巨寶山村、東莫瑞嘎查、西莫瑞嘎查、建華屯村、六合屯村、後浩坦額仁嘎查、前浩坦額仁嘎查、哈沙吐嘎查、大新立屯村、巨寶屯村、巴彥胡碩嘎查、保康工業園區社區,另轄2個村級單位:保康林場生活區、保康果園村生活區,鎮人民政府駐東道爾吉花嘎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保康鎮地處科爾沁左翼中旗中部,東與吉林省長嶺縣大興鎮相鄰,南和巴彥塔拉鎮毗連,西與架瑪吐鎮接壤,北和代力吉鎮交界,區域面積458.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保康鎮地處松遼平原西端,地勢平坦。

氣候

保康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夏季炎熱,雨量集中,雨熱同步;秋季雨少降溫快;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氣溫5.2℃。年平均日照時數2906小時。極端最高氣溫37.8℃(2001年7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32.9℃(1970年1月15日)。最高月均氣溫27℃(2001年7月);最低月均氣溫-16.2°C(1970年1月)。無霜期年平均140天。年平均降水量361.4毫米。年相對濕度55~61%。受季風氣候影響,冬季多刮偏北風,夏季多刮偏南風。年風速在3.9~4.5米/秒之間。

水文

保康鎮境內有烏力吉木仁河流經前浩坦額仁嘎查至蒙古大營,在塔拉吐西北處匯人新開河,新開河流經塔拉吐以南8個嘎查村境

經濟

綜述

2011年,保康鎮財政總收入291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8%,比1978年增加500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00萬元,增值稅1000萬元,企業所得稅700萬元,個人所得稅41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6%、4.2%、3.1%、2.1%。

截至2018年末,保康鎮有工業企業2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2家。

農業

2011年,保康鎮有耕地面積36.4萬畝,人均6.8畝;草牧場17.3萬畝,林地面積11萬畝。為農牧結合類型區,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農業總產值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實現農業增加值600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63%。以種植玉米、葵花、雜糧雜豆為主,生產糧食15萬噸,人均2787.4千克。其中玉米種植面積21.7萬畝,葵花種植面積3.9萬畝,雜糧雜豆種植面積7.3萬畝。特色種植以香瓜、蔬菜、西瓜、甜菜、花生為主,種植面積3萬畝,設施農業達5000畝,農村合作組織達28個。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為主,牲畜年末存欄10.3萬頭(只、口);生豬飼養量7.2萬頭,年末存欄4.12萬頭;羊飼養量1.89萬隻,年末存欄1.1萬隻:牛飼養量1.17萬頭,年末存欄0.98萬頭;共有東莫養羊小區、大辛屯養牛小區、後太平養羊小區、六合屯養殖場運宏養豬場等規模養殖小區和養殖場12個;二馬吐、套格吐、安家、西太平、後太平、大辛電、合心等7個秸稈養牛專業村,完成人工造林2萬畝,村屯綠化19個,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全鎮所有草場都進行了圍封,大型農業機械0.3萬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6210元。

工業

2011年,保康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比上年增長8%;工業增加值0.6億元,占生產總值的1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職工2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商業

2011年末,保康鎮有商業網點2153個,職工578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4.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75億元,比上年增長21.3%。

視頻

航拍內蒙古之通遼市科左中旗保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