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護鳥類公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護鳥類公約
[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呢圖網]

中文名: 保護鳥類公約

公約目標: 防止野外鳥種滅絕

重要性: 鳥類滅絕使生態失去平衡

學 科: 動植物類

保護鳥類公約是為保護鳥類而設置的公約,共五條。[1]

公約目標

​一、防止野外鳥種滅絕。

二、監測全球鳥類及其重要棲息地之保育狀況。

三、評鑑並確保全球性鳥類及重要之生物多樣性代表地區之適當保育。

四、提升世人對鳥類及自然環境之重視與關懷。

五、重視鳥類,關注鳥類滅絕。

1981年9月,國務院規定每年的4月至5月初確定一個星期為"愛鳥周"。

歷史

鳥的歷史比人類歷史還要悠久。地球上的鳥分游禽、涉禽、攀禽、鳩鴿、鶉雞、猛禽、燕雀七大類。全世界約有鳥類8600種。在鳥類最昌盛的 時期,世界鳥類約有160萬種。我國現有鳥類1175種,約占世界鳥類的13%以上,是世界上擁有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

愛鳥是一種美德。在英國倫敦,無論大人、小孩不但不打鳥,而且熱情款待鳥類;在尼泊爾加德滿都,烏鴉可以漫步街頭,車輛也要閃避;在鳥的王 國--斯里蘭卡的首都科倫坡,街道兩旁樹上鳥窩累累,鳥從居民窗戶飛進飛出。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選定了國鳥,有的國家如日本還規定了鳥節。

人們之所以愛鳥,不僅僅是因為鳥能給自然界帶來無限生機,給人類生活增添無窮樂趣,還因為絕大多數的鳥是益鳥,對維護生態平衡有利。比如, 杜鵑有"春的使者"的美稱,一隻杜鵑一年能吃掉松毛蟲5萬多條;大山雀是"果園裡的衛士",一隻大山雀一天捕食的害蟲相當於自己的體重;貓頭鷹被稱 為"捕鼠能手",它在一個夏季可捕食1000隻田鼠,從鼠口奪回糧食1噸;啄木鳥堪稱"森林的大夫",一對啄木鳥可保護500畝林木不受蟲害;喜鵲一年的食 物中,80%以上都是害蟲;一窩燕子一個夏季吃掉的蝗蟲,如果頭尾連接起來,可長達3公里。有些鳥類雖然不吃害蟲,但它是花粉、樹種的傳播者。生活 在熱帶的太陽鳥,經常在花叢中穿來穿去,起到傳遞花粉的作用。

重要性

鳥類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員,人類的朋友。如果鳥類在地球上絕跡,不但大自然要失去鶯歌燕舞的生氣,更重要的是生態失去平衡,人類將會遭災。鳥 類滅絕後,昆蟲、小獸就會大量繁殖,森林、草原會被一食而空,地球上的動物以及我們人類就會失去資源,失去食物。

由於環境的污染,加上亂捕濫獵等原因,鳥類資源遭到破壞,種類、數量越來越少。據統計,已有90種鳥從地球上消失。保護鳥類,人人有責!

相關視頻

保護鳥類資源 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參考來源

  1. 保護鳥類公約,鳥網 , 201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