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申讀音是bǎo shēn。意思是保薦申報。[1]

[]

出處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誰知朝廷黃榜招賢,郡中把我名字保申上司去了。」

解釋

保薦申報。

在《申報》生存的78年間,除歷經了清朝同治、光緒和宣統三朝,世界還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發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俄國十月革命,發生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以及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和「四·一二」政變等重大歷史事件。此外,還有許多市井瑣聞和社會事件,如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楊文道冤獄案等。因此,以新聞、評論、廣告為內容的報紙,不管其記載是有意還是無意,觀點是否客觀、公正,但以文字記錄下豐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再以出版業和貨幣制度為例。中國的出版印刷事業是怎樣發展的?哪一家印刷所、書局何時開張,如何演變?官方和民眾對出版業的態度如何?出版過哪些書刊?歷年貨幣的變化,物價的漲落,外國資本的進入,民族資本的興衰,農業和手工業的凋敝等等,在《申報》的新聞和廣告裡都可以找到它們的源本和變故。 創辦者是個英國商人 《申報》的創辦人是同治初年來華經營茶葉和布匹的英國人安納斯托·美查(E· Major)。由於在中國待久了,美查對中國情形熟悉,學會了中國語言、文字。在生意不好時,美查決定改營辦報。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以每人出股銀400兩,合計1600兩作為股本,創辦了《申報》。美查根據生意場上的經驗,深知要使華文報紙得以生存和發展,在內容上就必須符合華人的要求。因此,他囑咐館內同事說:「這報是給華人看的,文字應從華人方面着想。」 《申報》創立後,美查頗信任華人,並放手讓他們去做。面對一種新創的新聞紙事業,在幾位主筆和館內人員的努力下,《申報》從形式到內容不斷改進,很快戰勝了它在上海的競爭對手《上海新報》和其它華文報,銷量從初創時的600份,到1889年美查離開時,增加到6000份。取名《申報》,源於民間喜用「申」字來代表上海。美查也知道,若把這張新辦的報紙冠上「申」字,一看就知道是上海辦的報紙,故正式名謂《申江新報》,縮寫為《申報》。初辦時《申報》每兩天出一刊,從第五號起每天出版(星期日休刊)。《申報》曾用過中國毛太紙、賽連紙、機制油光紙和竹連紙印刷,都是單面印,每張8版,每版長寬各約9英寸。1909年起開始使用新聞紙兩面印刷。 「將天下可傳之事,通播於天下」 如果用現代的眼光看《申報》的創刊號,它從形式到內容都顯得稚嫩。全部八個版面稱得上新聞的只有一篇,另一篇轉載港報的內容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地址,算不上是新聞。但這並不影響《申報》創刊號的主要目的,即以「本館告白」和「本館條例」來公布主人辦報紙的宗旨、方針以及稿約和廣告經費等重要內容。其要點可概括如下: 1、當代有許多可以作傳的事情,湮沒不彰,原因是沒有很好地加以記載。中國的古笈雖有記載,但都是前代的事情,且文辭高古,一般百姓看不懂。 2、古笈中雖然也有稍為通俗的書籍、小說、博物志等,但是有些內容荒誕無稽,只能作為文人的清談材料,不能雅俗共享。 3、新聞紙所刊出的文章,事情簡而能祥,文字通俗,不僅士大夫欣賞,即使工、農、商賈皆能通曉。 4、新聞紙內容,有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以及一切可驚可喜之事。 5、有了新聞紙才能將天下可傳之事,通播於天下,使人們不出戶庭而知天下之事。 6、條例申明:報紙零售和整批的手續及價格;歡迎投稿,不需付費;刊登告白(即廣告)的手續及付費辦法。規定西人的廣告費比華人的加倍。 由以上可見,《申報》開宗明義,以一般百姓為讀者對象,使得一些普通的中國人開始知道讀報,也使得一大批中國人從懂得讀報的第一天起,就是《申報》的讀者。 1905年、1911年和1932年,《申報》因「世勢日進,人事日繁」,而進行了幾次大的改革,整頓和調整過時守舊的做法,擬定新的辦報宗旨和工作方針,力圖順應歷史潮流,「以肩荷社會先驅和推進時代的責任,使社會進入合理的常軌,並民族臻於興盛與繁榮」。1932年的新編輯政策公布在該報60周年時評欄上,讀後使人有耳目一新,與時俱進的感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