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劍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俞劍華 | |
---|---|
出生 |
1895年 山東濟南 |
逝世 | 1979年(83-84歲)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畫家、美術教育家 |
知名於 | 筆墨蒼勁,構圖豐滿,風格獨特。 |
知名作品 |
《中國繪畫史》 《中國畫論類編》 |
俞劍華(1895年6月19日-1979年1月6日),曾用名德,學名琨,字劍華、玉愚。山東濟南人[1];是我國著名的中國繪畫史論家、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
歷任華東藝專、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擅畫山水,亦工花卉,尤長於美術史論。創作的山水畫筆墨蒼勁,構圖豐滿,含蓄有味,風格獨特。1976年,他把一生收藏的圖書畫冊、資料期刊、著作手稿等4700餘冊,以及大量國畫作品贈送給南京藝術學院。
俞劍華先生從1895年(清·光緒21年)出生,到1979年去世,經歷清王朝、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到三十年代的新文化運動、抗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新中國建立、「文革」直至結束。青少年時期接受「新學」、「舊學」交替的教育,新文化運動對他影響最深,是第一個時期。從1926年他到上海,與黃賓虹、張大千等交往,任教新華藝專、上海美專、暨南大學及任上海學院副院長,到1949年是第二個時期,這是他已成為著名的畫家、美術史論家、教育家。建國後一直在南京藝術學院任教,經歷各次運動,是第三時期,也是他出成果最多的時期。重要的是他在美術學方面把三十年代新文化運動的成果帶到建國以後,起到承先啟後和奠基人的作用[2]。
俞劍華先生畢生奉獻於中國美術史和中國畫論研究,成就卓著,著作等身,出版有近千萬字的美術史論方面的著作,如《中國繪畫史》、《中國畫論類編》等,對推動我國美術史論研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歷任華東藝專、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擅畫山水,亦工花卉,尤長於美術史論。創作的山水畫筆墨蒼勁,構圖豐滿,含蓄有味,風格獨特。1976年,他把一生收藏的圖書畫冊、資料期刊、著作手稿等4700餘冊,以及大量國畫作品贈送給南京藝術學院。[3]
中國繪畫史論研究的成就與特點
對中國繪畫理論的研究
俞劍華對國畫理論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對國畫的系統研究和整體研究,如論文《國畫通論》、專著《國畫研究》。其二是對國畫理論問題的專題研究,如論文《試論山水畫的理論體系》、《以形寫神——畫論隨筆》、《寫真、傳神、寫心》、《談文人畫》等。在這些研究中,俞劍華提出不少有關國畫理論的新的觀點,或在前人基礎上,深化了有關專題的研究。
早在20年代後期,俞劍華就開始對國畫問題進行整體思考。1928年6月16日出版的《真美善》第二卷第二號發表了俞劍華的論文《國畫通論》,此文代表了俞劍華早期對國畫問題的綜合思考。該文共分六個部分,即:一、國畫的復興,二、國畫的價值,三、國畫的要素,四、國畫的分類,五、國畫的改良,六、國畫的寫生。這六個問題里國畫的要素和分類及寫生,是談論國畫中的具體問題。而國畫的復興、國畫的價值及國畫的改良則是結合20世紀中國畫壇有關中國畫的討論而展開的學術熱點。
對中國繪畫史的研究
俞劍華編撰了通史性質的《中國繪畫史》,深入思考編寫中國繪畫通史的史學理論問題。他於1948年在《文潮月刊》發表《怎樣編著中國繪畫通史》一文,1948年出版的《國畫研究》專列一章「畫史之研究」,探討中國繪畫史學的有關理論問題。俞劍華在探討中國畫史之內涵時提出:「完美豐富、系統正確之繪畫史,以敘述歷代之繪畫史跡,足以昭示中國繪畫演進之跡,使讀者瞭然於中國繪畫全般之面貌也。」他認為中國繪畫史所包含的方面太多,除繪畫本身外,對於考古學、哲學、文學、金石學、書法、建築、雕刻、古董,均須有相當之知識,否則就不易了解中國畫的深意。即使就中國畫本身而言,也包括畫政(繪畫與政治的關係)、畫家、畫跡(繪畫作品)、畫論、畫籍(與繪畫有關之書籍)、插圖共六個方面。
對中國古代畫論、畫史的註譯和研究
在畫論、畫史標點、注釋和研究方面,俞劍華亦做出了學術貢獻,他編撰了《顧愷之研究資料》、《石濤畫語錄標點注釋》、《宣和畫譜標點注釋》、《圖畫見聞志注釋》、《歷代名畫記注釋》,這些著作於1959年至1964年分別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這些古代畫論畫史著作,都是歷史上最重要的並具深遠影響,俞劍華將它們或作標點注釋,或作註譯研究,每本均有導言或附研究文章,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併刊出。
這些著作俞劍華參考《四庫提要》《書畫書錄解題》及其他書畫史籍版本,對原文中的難點一一作注釋,甄別辨析。這是一項費工而細緻的工作,且要有廣博的文化歷史、畫論畫史知識,方能進行,這些註譯工作充分體現了俞劍華的傳統文化和學術功力。而他為原著所寫的導言或研究文章,則反映了他的研究成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