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俞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俞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ú yīn ,是指帝王表示允可的詔令。 中文名 俞音 外文名 ㄧㄩˊ ㄧㄣ 拼 音 yú yīn 應 用 用為稱對方允諾敬詞.

俞音
圖片來自百度

目錄

1 解釋.2 出處.

解釋

(1).帝王表示允可的詔令。(2).用為稱對方允諾的敬詞。 [1]

出處

蘇轍 《免尚書右丞表》之二:「顧惟尺寸之材何與棟樑之選?比陳誠懇,尚閟俞音。」 宋 趙抃 《次韻許遵少卿見寄》:「君恩早賜俞音下,即擁菟裘故里還。」 明 張居正 《謝聖諭存問並賜銀兩等物疏》:「臣自奉俞音,得以休沐,屏居謝事,息慮澄心。」宋 蘇軾求婚啟》:「 中郎 墳典之付,豈在他人? 太真 姑舅之婚,復見今日。仰緣夙契,祗聽俞音。」

示例

【最早從事黨的文化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人】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文化界統一的革命團體的指示。潘漢年根據中央指示,出任由中央宣傳部領導的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央「文委」)第一書記,推動左翼文化運動的發展。他先後組織領導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左翼文化總同盟」及「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化運動總同盟」等文化團體的籌建工作,成為左翼文化運動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為了爭取左翼文化運動的旗幟性人物,潘漢年多次登門拜訪魯迅先生,與他促膝長談,虛心傾聽對左聯籌備工作的建議,並就「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名稱中是否用「左翼」二字等具體事宜徵求意見,終於請出魯迅先生擔任「左聯」統帥,為「左聯」的醞釀和建立創造了條件。全面抗戰爆發後,郭沫若「別婦拋雛」從日本回到上海,潘漢年立即代表黨接待了他,並讓熟悉上海情況的夏衍給他當助手。不久,郭沫若便出任《救亡日報》社社長,發揮了他在文化界的特殊作用。黨的文化統一戰線工作的開展,擴大了黨對進步文化界的影響,促進了革命文藝運動的發展,為反對國民黨反革命「文化圍剿」,在國統區人民中傳播進步思想,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歷史功績。

俞音
圖片來自百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