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息收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信息收集是一個名詞,屬於特定的專用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信息收集是指通過各種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收集是信息得以利用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信息收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信息管理工作的質量。

信息收集的原則

為了保證信息收集的質量,應堅持以下原則:

(1)準確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實,可靠。當然,這個原則是信息收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為達到這樣的要求,信息收集者就必須對收集到的信息反覆核實,不斷檢驗,力求把誤差減少到最低限度。

(2)全面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所搜集到的信息要廣泛,全面完整。只有廣泛、全面地搜集信息,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活動和決策對象發展的全貌,為決策的科學性提供保障。當然,實際所收集到的信息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全面完整,因此,如何在不完整、不完備的信息下做出科學的決策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3)時效性原則 信息的利用價值取決於該信息是否能及時地提供,即它的時效性。信息只有及時、迅速地提供給它的使用者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特別是決策對信息的要求是「事前」的消息和情報,而不是「馬後炮」。所以,只有信息是「事前」的,對決策才是有效的。

信息收集的方式

(1)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是獲得真實可靠信息的重要手段。社會調查是指運用觀察、詢問等方法直接從社會中了解情況,收集資料和數據的活動。利用社會調查收集到的信息是第一手資料,因而比較接近社會,接近生活,容易做到真實、可靠。

(2)建立情報網 管理活動要求信息準確,全面,及時。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靠單一渠道收集信息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行政管理和政府決策更是如此。因此必須靠多種途徑收集信息,即建立信息收集的情報網。嚴格來講,情報網絡是指負責信息收集、篩選、加工、傳遞和反饋的整個工作體系,而不僅僅指收集本身。

(3)戰略性情報的開發 戰略性情報是專為高層決策者開發,僅供高層決策者使用的比一般行政信息更具戰略性的信息。

(4)從文獻中獲取信息 文獻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是知識的集合體,如何在數量龐大,高度分散的文獻中找到所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是情報檢索所研究的內容。

現在,人們正處在一個知識量激增的年代。據估計,現在世界上每年發表的科技論文約500萬篇,出版的圖書約為50萬種,此外還有大量的特種文獻出版。另外,情報信息的載體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有印刷刑、縮微型、機器型、聲像型等等。在這樣一個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不掌握情報檢索的方法和技能是根本不行的。因此,不管是研究人員還是實際工作者,尤其是情報工作者都要掌握這項技術。

信息收集的步驟

信息收集的過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驟:

(1)制定收集計劃。只有制定出周密、切實可行的信息收集計劃,才能指導整個信息收集工作正常地開展。

(2)設計收集提綱和表格。為了便於以後的加工、貯存和傳遞,在進行信息收集以前,就要按照信息收集的目的和要求設計出合理的收集提綱和表格。

(3)明確信息收集的方式和方法。

(4)提供信息收集的成果。要以調查報告、資料摘編、數據圖表等形式把獲得的信息整理出來,並要將這些信息資料與收集計劃進行對比分析,如不符合要求,還要進行補充收集。

信息收集的來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其出版的《文獻術語》中將信息源定義為:「組織或個人為滿足其信息需要而獲得信息的來源,稱為信息源。」

信息源一般分為實物型信息源、文獻型信息源、電子型信息源和網絡信息源。

(1)實物型信息源

實物型信息源,又稱現場信息源,是指具體的觀察對象在運動過程中直接產生的有關信息,包括事物運動現場、學術討論會、展覽會等。

(2)文獻型信息源

文獻型信息源主要是指承載着系統的知識信息的各種載體信息源,包括圖書、報紙、期刊、專利文獻、學位論文、公文等。

(3)電子型信息源

電子型信息源是指通過使用電子技術實現信息傳播的信息源,包括廣播、電視、電子刊物等。

(4)網絡信息源

網絡信息源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信息源,是指蘊藏在計算機網絡,特別是因特網中的有關信息而形成的信息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