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陵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信陵鎮地處湖北省巴東縣,是該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恩施自治州唯一的港口鎮,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門戶」之稱。[1]

信陵鎮歷史悠久,交通便利,山川秀麗,物產豐富。全鎮國土面積87.69平方千米(2017年)。13個村和6個居委會,常住總人口60882人(2017年),其中土家族、苗族、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8.5%。

中文名:信陵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湖北 恩施 巴東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部

面 積:87.69平方千米(2017年)

政府駐地:湖北省巴東縣信陵鎮朝陽路18號

電話區號:0718

人口數量:60882人(2017年)

著名景點:神農溪、鏈子溪、寇公文化公園、無源洞、巴東白鹿洞、大面山

火車站:巴東站(位於野三關鎮)

車牌代碼:鄂Q

概況

巴東縣轄鎮,縣政府所在地,巴東縣政治和文化中心,恩施唯一長江港口巴東港駐地鎮,縣政府駐西壤坡社區巫峽路一號。信陵鎮位於縣境中部偏北,長江南岸。面積87.69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0882人(2017年)。轄6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黃土坡。

沿革

據《湖北通志》:梁為信陵郡。康熙年代的《巴東縣誌》記載:信陵城,在治西15里,梁置信陵郡於此。民國初改為城鎮。1949年改城關鎮,1958年改為長江公社,1961年恢復城關鎮,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信陵鎮。1996年,面積87.2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轄西瀼坡、火焰石、營沱、水聚坪、荷花、黃家灣、土店子、將軍山、自斷脈、老屋場、青嶺、高陽、萬戶沱、三朝觀、黃土坡、紅石樑、中元子、金竹園18個行政村和葵花街、車站街2個居委會。2004年,鎮政府駐黃土坡,人口46226人,面積87.2平方千米,轄西壤坡、黃土坡、紅石樑、金堂、大坪、白土坡、營沱7個居委會和荷花、土店子、將軍山、黃家灣、水聚坪、金竹園、三朝觀、中元子、青嶺、老屋場、高陽、自斷脈、山帽子、龍潭坪14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該鎮轄西瀼坡、營沱、白土坡、大坪、黃土坡、紅石樑、神農溪7個社區及荷花、水聚坪、黃家灣、土店子、金竹園、三朝觀、中元子、青嶺、大面山9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信陵鎮屬三峽庫區移民重點鎮,同時也是西部大開發戰略恩施地區的黃金口岸,信陵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三峽工程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社會經濟建設,圍繞「農業穩鎮、科教興鎮、開放強鎮、民營富鎮、市場活鎮、依法治鎮」發展方略,憑着對教育發展的責任和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確保對教育工作的領導,信陵鎮人民政府組建了「信陵鎮基礎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了實質性工作機構——教育辦公室,由信陵鎮黨委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朱艷同志任組長,中心學校校長任常務副組長,政府教育幹事及中心學校工作人員為成員。教育辦公室代表鎮人民政府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職責,落實鄉鎮長管理教育的事務,保證了信陵鎮教育的穩定進步。

社會事業

信陵鎮現有初中兩所、中心完小8所(另有兩個教學點)、公辦幼兒園一所、民辦幼兒園7所。在校初中生2267人,在校小學生4299人,在園幼兒1300多人。在職教職工465人,退休教師167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59人,中級職稱317人,初級職稱81人,學歷合格率100%。

自然資源

信陵鎮自然資源豐富,一是屬天然富硒地區,盛產玉米、小麥、油菜、土豆、紅薯、芝麻、花生,此外長江沿岸宜柑面積廣,主產紅桔、臍橙、血橙、夏橙等品種,尤以其品質優良而享譽全國;二是礦產資源豐富,石灰石、水泥用粘土分布廣、儲量大、產量高;三是海拔(最高達1635.6米,最低66.8米)高低懸殊,具有山區垂直性氣候特徵,適宜農作物及藥材的生長

旅遊資源

鎮域臨江20餘公里,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名勝古蹟甚多。古傳巴東「八大景」和「摩岩石刻」、「古亭秋月」、「無源仙洞」、「巴山公園」等令遊客流連忘返,國際旅遊景點神農溪隔江相望,巴東長江公路大橋橫江臥波。1988年巴東縣被國務院列為開放縣,信陵鎮當之無愧地成為巴東開放的前沿陣地。

視頻

巴東縣信陵鎮航拍混剪(拍攝、剪輯:向洲、龍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