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口即修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修口即修心,修口,並非強制自己不說話,做啞巴。心為人之主,只有心能管住嘴。修口即修心,前者是外形,後者為內質,合而為一,心性到位,一切跟着到位。心正、念正,言行自然端正
原文
一日,某男跟同單位女職工開玩笑:「你老公什麼都好,只一樣不好,不抽煙不喝酒,死了不如一條狗!」
女士輕輕一笑:「他哪能跟您比,又抽煙又喝酒,死了就如一條狗!」
某男被噎,面如豬肝,旁聽諸美女,樂不可支,七嘴八舌,痛打落水狗:
「難怪你這麼貪杯,原來是想做狗!」
「人家老公喝不喝酒,干你何事,幹嘛亂咬人?」
「想必狗喝多了,也發酒瘋咬人,千萬別是只狂犬!」
「假如不幸被咬,記着一定要打疫苗!」
某男見勢不妙,丟下一句「女人家,頭髮長,見識短!」,落荒而逃。
眾女鬨笑:「別急着跑,給你拿骨頭去!」
這是一則真實的笑話,那位女士正是靈溪。
從十年前的這段往事中不難發現,得佛法之初的我,只圖一時快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實在是心性有限,欠缺為他人着想的慈悲胸懷。
以常人之理來衡量,作為獨立自由的個體,人的思維及生活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正因如此,世界才多姿多彩,美麗繽紛。任何人沒有權力強求別人跟他保持一致,當他人不符合你的思想觀念時,你可以不理解,但不能不尊重。如同井水與河水,都是水,喝酒的與不喝酒的,都是人。那位男同事大概是酒精中毒,喝糊塗了,才會犯這樣常識性的錯誤,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戲弄他人未成,反自取其辱。
但毫無疑問,他的錯誤對我來說,恰如一塊試金石,準確的檢驗出一名修者當時所在的心性層次。其實話音剛落,悔意已生,師尊教誨「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我非但還口,而且還的異常結實,哪有半點修者德行?然而出口之言,如潑出之水,縱然後悔,焉能收回?
當時聽到我如是回答,在場女同事齊聲喝彩,大呼痛快。說實話,此人品行有失教化,在單位媚上欺下,說是道非,在多數人心目中,是個「不說人話,不做人事,不像人樣」的主兒。用她們的話來講,我是為大家「出了一口惡氣」,女同事的「高度評價」似重錘砸在心上:一個修善的佛家弟子,張口即出的「惡氣」從何而來?心不在法上,張口即是業,千真萬確啊!言為心聲,修口太差其實是心性太低的表現。我當時很慚愧,覺得自己簡直不配作師尊的弟子。
經過向內找,終於發現隱藏在思想中的「惡氣」之根,那是由一種變異文化培植的觀念與習慣。所謂的「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數十年變異文化的浸染與薰陶,使身在其中的人,思維方式及語言行為不知不覺的發生了可怕的變異,對於那些暴戾、野蠻、充滿殺伐之氣的低俗語言的攻擊,我們脫口而出的回應也大多夾槍帶棒,含着濃濃的火藥味,以惡治惡,以牙還牙已經習慣成自然。直至現在,還有多少人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當作處世之道,人們像刺蝟一般,相互戒備與防範,心與心之間,築起了冷漠堅硬的高牆。
人是群居的,這也註定了,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是難免的。那麼,當同伴不在意、不小心、有意或無意、或輕或重「犯我」時,我也一定要「犯人」嗎?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甚至兩腳,一定要這樣把傷害傳遞、升級、無限期的延續下去嗎?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善心化解、終止傷害。即便是對某些人所犯錯誤不理解、不接受,也盡可寬容、原諒,一笑置之。當我們心裡為別人傷害自己過不去時,我們已經和他犯着同樣的錯誤了!不是別人傷害我們,是自己敏感的的心,說白了是為私的心在傷害自己。仁者愛人,愛人,就是愛己!不愛人,就會傷人,其實是傷己。那麼原諒別人,其實是放過自己,所謂「吃虧即是撿便宜!」
修口,並非強制自己不說話,做啞巴。心為人之主,只有心能管住嘴。修口即修心,前者是外形,後者為內質,合而為一,心性到位,一切跟着到位。心正、念正,言行自然端正。
一個隨時隨地保持着慈悲、寬容、純善心態的人,他的語言也必定如同春天的陽光,散發着光明與祥和的能量,以無私的愛溫暖眾生的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