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倒掛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倒掛牛
8d7f7256beb5468ba52bdbd9a7d7d7bd.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377#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倒掛牛

漢語拼音:Dào Guà Niú
別名:大牛昂、牛王刺
性味歸經:味澀,性熱。歸肺、肝經。有小毒
功能:解表發汗,化瘀止痛
主治:傷風感冒,頭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酒皼鼻

倒掛牛

倒掛牛,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多毛葉雲實Caesalpiniadecapetala(Roth)Alstonvar.pubescens(TangetWang)P.C.Huang的根及莖皮。具有解表發汗,化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傷風感冒,頭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酒皼鼻。[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倒掛牛

拼音名:Dào Guà Niú

英文名:Mysorethorn

別名:大牛昂、牛王刺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esalpinia decapetala(Roth)Alston var.pubescens(Tang et Wang)P.C.Huang[Caesalpinia sepiaria Roxb.var.pubescens Tang et Wang]

出處

出自《陝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多毛葉雲實的根及莖皮。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挖取根部或剝取莖皮,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多毛葉雲實 落葉攀援灌木。有鈎刺,全株密被褐色短柔毛,老枝紅褐色。二回羽狀複葉,長20-30cm,羽片3-10對,有柄;每羽片有小葉6-9對。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花黃色,雄蕊稍尖,伸於萼外。莢果狹長圓形,長6-10cm,略彎,近木質。種子長圓形,褐色;有花紋,長約1cm。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750m的平川、丘陵或山坡的路旁或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南貴州等地。

藥理作用

  • 1.抗炎作用: 本品根乙醇提取物0.1g/kg腹腔注射可顯着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0.01g/kg還可顯着抑制角叉菜膠、蛋清所致大鼠足腫脹,0.1g/kg作用更為顯着。對於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胸膜炎滲出,0.1g/kg、0.2g/kg分別腹腔注射也有顯着抑制效果,表明本品根醇提取物有顯着抗炎作用。
  • 2.毒性: 本品根乙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303.7g/kg。

性味

澀;熱;有小毒

歸經

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

解表發汗,化瘀止痛。主傷風感冒,頭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酒皶鼻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倒掛牛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倒掛牛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