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倒根野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倒根野蘇
e57ae0b71a5b235adc3f3f80606c5a4e.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37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倒根野蘇

漢語拼音:Dǎo Gēn Yě Sū
別名:無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健胃消食,清熱解毒
主治:脘腹脹痛,食滯納呆,脅痛黃疸,感冒發熱,乳癰,蛇蟲咬傷

倒根野蘇

倒根野蘇,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藍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Burm.f.)Haravar.glaucocalyx(Maxim.)Hara的全草或葉。具有健胃消食,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脘腹脹痛,食滯納呆,脅痛黃疸,感冒發熱,乳癰,蛇蟲咬傷。[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倒根野蘇

拼音名:Dǎo Gēn Yě Sū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Plectranthus glaucocalyx Maxim.;Isodom glaucocalyx(Maxim.)Kudo]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藍萼香茶散的全草或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原形態

藍萼香茶菜,多年生草本,莖高達1.5m。莖下部被疏柔毛,上部近無毛。葉對生;葉柄長0.5-3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6.5-13cm,兩面沿脈略被疏柔毛。聚傘花序具梗,3-5花,組成疏鬆、頂生圓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卵形,被微柔毛;花萼筒狀鐘形,長約1.5mm,外被灰折鬼短柔毛及腺點,萼齒5,較萼筒短,多少呈二唇形,上唇3齒,中齒略小,下唇2齒,較長,果時增大,長達3mm;花冠白色,長5.5mm,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淺囊狀,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及花柱直伸花冠外。小堅果寬倒卵形,先端無毛。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谷、林下、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

化學成分

葉含蘭萼甲素和乙素(glaucocalyxinA、B),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蘭萼丙素(glaucocalyxin C).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清熱解毒。主脘腹脹痛;食滯納呆;脅產能黃疸;感冒發熱;乳癰;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倒根野蘇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倒根野蘇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