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倒鈎刺(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倒鈎刺
t01f7c9a273ef6c1c7a.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007272&sid=4204108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倒鈎刺

漢語拼音:Dǎo Gōu Cì
別名:小烏泡、刺黃連、刺茶、散血草、小倒鈎刺、絆腳刺、小黃泡刺
性味:味甘;微酸;性平
功能: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驅蛔
主治:扁桃體炎,急性結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無名腫毒,風濕痹痛,痢疾,蛔蟲症

倒鈎刺(中藥材)

倒鈎刺,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三葉懸鈎子RubusdelavayiFranch.的全株。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驅蛔之功效。常用於扁桃體炎,急性結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無名腫毒,風濕痹痛,痢疾,蛔蟲症。[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倒鈎刺

拼音名:Dǎo Gōu Cì

英文名:Delavay Raspberry

別名:小烏泡、刺黃連、刺茶、散血草、小倒鈎刺、絆腳刺、小黃泡刺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delavayi Franch.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三葉懸鈎子的全株。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集全株,洗淨,鮮用或切碎曬乾。

原形態

三葉懸鈎子 直立小灌木,高1-2m。莖枝無毛,具例鈎銳皮刺。三出複葉,互生;葉柄長3-4cm,有細小皮刺,頂生小葉柄長5-8mm;托葉剛毛狀;小葉片披針形,長4-6cm,寬8-15m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齒,兩面光滑,粉綠色。花1-2朵腋生或頂生,花梗長1-2cm,與萼均有細柔毛及皮刺;萼片披針形,附屬物葉狀,線形,具刺;花白色,直徑約1cm,花瓣倒卵形,外面有短柔毛,較萼片短;雄蕊花絲密被柔毛;花柱短於雄蕊,無毛。聚合果球形,直徑約1cm,肉質,多汁,成熟時橘黃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3000m的山坡雜木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

性味

甘;微酸;平

歸經

心;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驅蛔。主扁桃體炎,急性結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無名腫毒,風濕痹痛,痢疾,蛔蟲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複方

  • ①治扁桃腺炎,火眼,痢疾,疥瘡,風濕性關節炎:倒鈎刺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 ②治蛔蟲病:例鈞刺全株五錢。水煎服。
  • ③治腮腺炎,乳腺炎,無名腫毒:例鈎刺鮮品搗爛外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倒鈎刺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倒鈎刺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