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屍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2/2b/%E5%80%9F%E5%B0%B8%E6%8A%A5.jpeg)
《借屍報》,川劇《借屍報》又名《竇玉姐》。
劇目介紹
高腔傳統戲大幕
事出《聊齋志異·竇氏》。世家子南三復,曾聘曹進士之女,未娶。某日,南訪友歸途遇雨,至竇家暫避。竇老以禮相待,命女玉姐捧茶敬客。三復垂涎玉姐,次日借避雨酬情為由再去竇家。適二老外出,乃騙得玉姐與之苟合,謊稱即日遣媒下聘。但自此杳無音信,而玉姐已有身孕。南途中遇陳員外之女春鶯,驚其美艷,歸家即邀媒說合。玉姐臨盆,二老蒙羞,驅女攜嬰往尋三復;南負義,命人以棍棒逐趕。玉姐忿極,碰府而死。竇老與南對簿公堂,官受賄致冤不得伸。南與陳女成親之日,玉姐魂隨陳女入南宅,是夜,陳女暴死。陳父至南家,見門外吊一女屍。三復往視乃玉姐,誣竇老以女屍行騙,再賄求縣令枉斷。玉姐含冤莫白,遊蕩冥途逢劉鄉約之妻,認作乾媽,乃得鄉約與眾賭鬼之助,借新死之姚孝廉女,偽作曹進士之女,謊稱選妃事急,夜送南府成親。南入洞房始知為死屍。姚父聞訊趕來,見女屍乃入葬之親女,遂控三復盜墓。官懾於孝廉之威,不敢偏袒,秋後斬三復於市曹。劇終,三復就刑,劊子手為飾玉姐之同一演員,謂之「代角」,表現南之恐懼心態,有特色。
全劇共13場。
劇中之《避雨酬情》、《生子碰府》、《鬼家灣》等場次常作折戲演出。
劇本載《川劇傳統劇本匯編》第30集,重慶市藝術研究所存1955年重慶市川劇劇目鑑定本、1955年成都市川劇劇目鑑定本(名《竇玉姐》)。
中國戲曲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1]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淨、丑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2]"、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視頻
借屍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世界戲劇發展史及中國話劇的興起,豆丁網,2016-12-20
- ↑ 先秦兩漢俳優的發展歷程俳優文化與樂舞的淵源《韓非子·難三》有曰:「,裹縷時尚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