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倩倩(李錫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倩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倩倩》中國當代作家李錫文錄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倩倩

倩倩,今年有三十歲了吧?還記得我這個叔叔不?

倩倩10歲那年,隨着父母移居到了墨爾本,在住所附近的移民小學讀書,先是重點補習英語,兼學[[語文]數學,半年之後進入同步學習。

其實倩倩來澳之前,已在國內「強化」了幾年的英語,但那種「中國式」教學法和發音(客觀說這些年來國內英語教學水平是提高很快的,但有不平衡現象),使得她到了澳洲的課堂上,幾乎「聾啞」:掌握不少單詞,但不會用。急得有時回到家裡大哭,媽媽就勸她說:「那你還是回中國吧!」這句話無意中成了「嚇唬」,倩倩就不那麼哭了。一說「回去」她就怕。

雖然初來澳洲語言跟不上,但倩倩還是寧願住在這裡。這兒上學簡直是「半學半玩」,小學四年級的課程,其難度只相當於國內二三年級。沒有人逼着你要考多少分,要考哪個「重點校」;沒有人給你留一大堆課外作業,不像我們,沉重的書包壓得學生們像個小老頭;更沒有人隨便喝斥、數落你,讓名次靠後的你像個小傻瓜一樣地站到講台上「示眾」。課堂上,有時就是在「玩」中學到了知識。上課時,大可不必端莊坐正,你可以圍着老師聽課,也可以坐在地板上聽課,還可以同老師討論問題,只是考試時,那試題跟所學課程比較,常常是「離題萬里」。比如倩倩有一次就碰到兩個難題:一道是「你知道造1噸紙需要多少噸木材嗎?」,另一道「是你住的那個地區對環境污染影響最大的是什麼?」簡直成了「百科知識競賽」。

其實小孩接受快,用不了一年半載,那英文課本就能看懂了,老師講課也聽明白了。很快,倩倩成了爸媽的「老師」。外出購物或者辦事時,帶上這個「小翻譯」方便多了。但倩倩有時犯小脾氣,需要她說話時,偏偏「免開尊口」,急得大人們訓斥她兩句「這孩子怎麼回事!」。那次我帶她去一家超市附近吃「麥當勞」,因為漢堡種類很多,我讓她指一下,吃哪一種,她卻搖頭不語,我只好對人家說「隨便吧」(Free)。服務員取出一塊遞給我,這時倩倩小聲用漢語說:「我就喜歡這種!」

這調皮的孩子吆!

別看倩倩是個小學生,學校可注意培養她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哩!有一次,班裡安排她們幾個女生到社區居民家中為孤寡老人募捐,倩倩和一個伊拉克小姑娘分到一個組。周日,她們手持學校開的「證明」和募捐登記表,一大早出發了。兩人在Blackburn一帶挨家挨戶敲開門,請主人捐款。居民們看到是兩個小姑娘在做「善事」,紛紛誇她們「有出息」,並拿出零錢來。有捐10元、20元的,有捐50元的,也有捐5元的。一天下來,竟募集到400多澳元。回到家,倩倩得意地告訴媽媽:「一開始我還不好意思張口,後來就習慣了!」媽媽聽了,為孩子的進步十分高興。

帶着倩倩去植物園餵鴿子,孩子多開心哦!

澳洲,孩子們犯了錯兒,不能隨便打罵,家長打罵自家孩子也是不可以的。一天,倩倩來到學校,細心的老師發現她眼睛有些紅腫,便問她是怎麼回事?倩倩開始不肯說,但在老師的一再追問下,便說出昨晚在家挨打的事。老師一聽便急了,馬上報告校方,給倩倩的父親打電話「召」到學校,警告他說:「如果我們再次發現你打罵女兒,就報警察局了!」父親表示「一定改錯,下不為例」。在學校學了半天的法律條文,才被「放」出來。聽倩倩說,有位來自老撾的同學,被爸爸打過一次,爸爸因此被警方拘留了半個月。洋人的孩子從小就有點兒法律意識,若是爸爸打屁股,他(她)會警告說「你再打,我到警察局告你去!」

倩倩着孩子懂事理。她忘不了遠在南京的奶奶,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奶奶寫一封信,「匯報」在澳生活、學習情況。她知道父母來澳不久,家庭生活比較緊張,從不向大人伸手要吃要穿,不亂花錢。倩倩對我這個「叔叔」印象蠻好,家裡做什麼好吃的,忘不了給我端來一點嘗嘗,有時我說「不餓」,她「吼哈、吼哈」喊着,以比武的架勢往我嘴裡塞,我只好從命了。倩倩這小房東,跟我的小孩差不多大,看見她,便想起可愛的女兒,也就把她當成了女兒。

帶着倩倩去植物園餵鴿子,孩子多開心哦!

12月初,聖誕節就要來臨了,居民們家中點亮了蠟燭,擺上了聖誕樹;大街兩旁的樹上掛滿了彩燈,超市里堆放着各式各樣的聖誕禮物,到處是節日氣氛。在澳的華人們紛紛聚集一起,籌劃着節日期間的活動。

這時,我卻要離澳回國了。當倩倩知道我要走的消息,跑到我的房間裡,忽閃着大眼睛,問我送件什麼禮物給我,我說「什麼都不送。你在這裡好好念書,長大了有出息,我就很高興了!」最後,倩倩親手做了一個聖誕卡送給我,上面用英文寫着:

「Merry Christmas to you!」(祝你聖誕快樂)[1]

作者簡介

李錫文,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