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倪寬 | |
---|---|
倪寬 |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倪寬 |
職業 | 御史大夫 |
知名於 | 修「六輔渠」與司馬遷等共同制定「太初曆」 |
知名作品 |
《倪寬》 《倪寬賦》 《封禪頌》 |
兒寬(?-前103),又作倪寬。西漢千乘(今山東廣饒縣樂安街道倪家村)人。治《尚書》,為孔安國弟子。所任官職:元鼎四年(前113年),任左內史。在任數年內,勸農業,緩刑罰,並負責在鄭國渠上流南岸開六條小渠,灌溉兩旁高地,稱為"六輔渠"。後任御史大夫,與司馬遷等共同制定"太初曆"。
史料記載
《漢書·藝文志》儒家有《兒寬》九篇(今佚,有清馬國翰輯本)。
基本簡介
兒寬,千乘人也。治《尚書》,事歐陽生。以郡國選詣博士,受業孔安國。貧無資用,嘗為弟子都養。時行賃作,帶經而鋤,休息輒讀誦,其精如此。以射策為掌故,功次,補廷尉文學卒史。
寬為人溫良,有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時張湯為廷尉,廷尉府盡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寬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曹,除為從史,之北地視畜數年。還至府,上畜簿,會廷尉時有疑奏,已再見卻矣,掾史莫知所為。寬為言其意,掾史因使寬為奏。奏成,讀之皆服,以白廷尉湯。湯大驚,召寬與語,乃奇其材,以為掾。上寬所作奏,即時得可。異日,湯見上。問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湯言兒寬。上曰:"吾固聞之久矣。"湯由是鄉學,以寬為奏讞掾,以古法義決疑獄,甚重之。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寬為掾,舉侍御史。見上,語經學,上說之,從問《尚書》一篇。擢為中大夫,遷左內史。
寬既治民,勸農業,緩刑罰,理獄訟,卑體下士,務在於得人心;擇用仁厚士,推情與下,不求名聲,吏民大信愛之。寬表奏開六輔渠,定水令以廣溉田。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租多不入。後有軍發,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襁屬不絕,課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寬。
及議欲放古巡狩封禪之事,諸儒對者五十餘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馬相如病死,有遺書,頌功德,言符瑞,足以封泰山。上奇其書,以問寬,寬對曰:"陛下躬發聖德,統楫群元,宗祀天地,薦禮百神,精神所鄉,徵兆必報,天地並應,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也。然享薦之義,不着於經,以為封禪告成,合祛於天地神只,祗戒精專以接神明。總百官之職,各稱事宜而為之節文。唯聖主所由,制定其當,非君臣之所能列。令將舉大事,優遊數年,使群臣得人自盡,終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然之,乃自製儀,采儒術以文焉。
既成,將用事,拜寬為御史大夫,從東封泰山,還登明堂。寬上壽曰:"臣聞三代改制,屬象相因。間者聖統廢絕,陛下發憤,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泰一,六律五聲,幽贊聖意,神樂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為萬世則,天下幸甚。將建大元本瑞,登告岱宗,發祉闓門,以候景至。癸亥宗祀,日宣重光;上元甲子,肅邕永享。光輝充塞,天文粲然,見象日昭,報降符應。臣寬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壽。"制曰:"敬舉君之觴。"
後太史令司馬遷等言:"曆紀壞廢,漢興未改正朔,宜可正。"上乃詔寬與遷等共定漢《太初曆》。語在《律曆志》。
初,梁相褚大通《五經》,為博士,時寬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為得御史大夫。至洛陽,聞兒寬為之,褚大笑。及至,與寬議封禪於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誠知人。"寬為御史大夫,以稱意任職,故久無有所匡諫於上,官屬易之。居位九歲,以官卒。
《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翻譯兒寬是千乘縣人。攻讀、研究《尚書》,拜歐陽生為師。因為國家選拔學業很高的博士,到孔安國門下學習。他家境貧窮,曾經為其他學生做飯。當時,他當僱工,(就)帶着經書去耕種,休息時就誦讀詩書,他專心學習達到如此境界。因為參加射策擔任掌故,任廷尉文學卒史。兒寬,為人溫和良善,憑藉正直和智慧在社會上生活,善於作文,但勇猛威武不足,不善言辭。當時張湯是廷尉,廷尉府全部任用文史法吏這一類官吏,而兒寬憑藉儒學書生的身份處在他們中間,被認為不懂得府中事務,不讓他管理某一官署,任命他為副史,到北邊去管理畜牧幾年。回到廷尉府,報上管理畜牧的簿子。恰逢廷尉那時有難以確定的奏章(不合上意),已經兩次打回了。掾史不知是什麼意思,兒寬就向他解釋用意。於是掾史就讓兒寬寫奏章。奏章寫好後,掾史們讀了都佩服不已,他們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張湯。張湯很吃驚,召來兒寬與他交談,於是認為他是奇才,以他為掾史。呈上兒寬所作奏章,很快得到讚許。另一天,張湯晉見皇上。皇上問:"前幾天的那份奏章絕不是一般官吏能寫出來的,寫奏章的人是誰呀?"張湯回答是兒寬。皇上說:"我原來就聽說此人,已很久了。"張湯讓兒寬擔任上奏、審判定界的掾史,用古法來議決疑案,很器重他。到張湯擔任御史大夫,讓兒寬任掾史,舉薦他為侍御史。晉見皇上,與皇上談經學,皇上非常高興,再問了一篇《尚書》。提拔他為中大夫,又晉升他為左內史。兒寬後來管理百姓,獎勵農業耕作,減緩刑罰,整理案件,禮賢下土,致力於得人心。選用仁義寬厚之士,體恤百姓疾苦,不追求名利聲望,得到了官吏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兒寬上表,請求開六輔渠,制定用水的法令以擴大農田的灌溉範圍。收租稅,當時財政,百姓因貧弱及農要之時,不能即時徵收。後來有法令,左內史擔負徵收賦稅,應當免職。百姓聽說後,都怕失去兒寬,大戶人家用牛車,小戶人家戶肩挑背背,用繩子捆綁不絕於道,賦稅收得比應收的多。皇上由此更加認為兒寬是奇才。當初,梁相褚大精通《五經》,是博士,當時兒寬是弟子。到御史大夫位空缺,褚大應召,褚大自以為能擔任御史大夫。褚大到了洛陽,聽說兒寬擔任了御史大夫,就大笑。一直到與兒寬在皇上面前議封禪一事,褚大不如兒寬。下朝後很佩服兒寬,說:"皇上的確了解人。"兒寬擔任御史大夫,因適合擔任此職,所以很久都沒有向皇上提出建議,勸諫,官員們看輕他。兒寬任御史大夫九年,去世於任上。
人物墓葬
倪寬墓位於廣饒縣樂安街道田王村南約500米,南與"冢頭歐陽墓群"相望。該墓為磚石
結構,現有封土高約3米,直徑約40米,占地面積1200多平方米。過去墓地古木參天、景色幽靜,舊志列為廣饒八大景之一,有"倪冢秋煙"之喻。倪寬墓葬於1976年10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