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倭蜂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倭蜂猴
原圖鏈接

倭蜂猴[1]雲南省南部分布的發現最早記錄是1986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北京動物園的專家,在雲南箇舊市一個公園裡發現了幾隻體型很小而又獨特的猴子,經鑑定後確認是新物種倭蜂猴。此後人們還在雲南的河口、金平綠春麻栗坡馬關蒙自屏邊文山等地區發現野生倭蜂猴的身影。它是目前研究甚少的靈長類,其野外生態學研究更少。

倭蜂猴體形呈圓筒狀,體被細絲絨狀的毛,橙色至赤褐色。大,看起來很萌,眼角膜為橙紅色,夜裡在手電筒照射下會反射橙黃色光。廓、手、足皮膚黑色,腹毛灰白色。倭蜂猴背部深褐色條紋隨季節的變化而不同,在夏季條紋變淺,甚至消失,而在冬季深褐色條紋又重新出現。


外形特徵

倭蜂猴[2]是中國體型最小的一種原猴類,成體體長195~230mm,體長在性別上無差異,體重222~750克,個體間的體重差別較大。體型成圓筒狀,體被毛細絲絨狀,主要為棕橙或棕黃色,背脊中央常有棕褐色條紋,尾極短,通常隱藏於毛被之中。吻短,臉圓,頭圓。眼大而圓,眼圈及周邊毛髮形成棕褐色環。鼻子、耳廓、手和足皮膚黑色,腹毛灰白色。四肢粗短,後肢稍微長於前肢,前肢上臂內側具有毒腺,後足第2趾具鈎狀爪,其餘各指(趾)均具扁平指甲。

生活習性

該種的棲息環境、生活習性與蜂猴相似,性情溫和,飢夜行麓性,樹棲,極少下地,其活動、覓食、交配、繁殖及眠休等均在樹上度過,白天蜷縮成團隱蔽在高大喬木的樹洞、枝葉繁茂的樹冠附近或濃密枝條的枝叉上休息,黃昏後開始活動覓食。性喜單獨活動,行動特別緩慢,多為攀爬式運動,不會跳躍,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有所加快。

  • 避危

當倭蜂猴受到攻擊時,在其的胳膊肘內側的腺體能夠產生毒素,梳理毛髮時,毒素會遍布它們的皮毛,它們會滾成一個球,只留下有毒的皮毛在外面。當捕食者在樹上時,它們也會滾成一個球從樹上落下,從而逃避危險。有時它們會採取牙齒咬的被動防禦方式來逃避敵害。

  • 食性

倭蜂猴是一種雜食性動物,傾向於食蟲性,並且有特化的刨樹皮和食用樹膠的取食行為。人工飼養條件下,倭蜂猴喜食蝗蟲、蜚蠊等昆蟲和鵪鶉等動物活體;也愛吃軟甜多汁的水果,如巴蕉、香蕉龍眼荔枝等,一般只吃果肉,丟棄果皮;還食用少量的煮熟的米飯糰、麵粉團。在野外環境下,倭蜂猴一般夜晚出來覓食,利用的食物來源豐富,包括昆蟲、樹膠和其他植物分泌物。

生長繁殖

母猴懷孕期5~6個月,一年四季均能交配,多在冬季產仔,每胎1~2仔。斷奶期為9個月,雌性成熟期與此相當,雄性成熟期則為17~20個月,壽命10年。小猴出生後,眼睛就是睜開的,就能夠抓住母蜂猴腹部的毛,不到一天就能夠在樹枝上倒掛。

棲息環境

倭蜂猴一般選擇熱帶、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竹林等作為生活環境,並選擇其中一些有藤本纏繞的高大喬木的枝椏、稠密的灌木或竹林的竹枝上端作為棲息位點,棲息位點通常離地面8m以上。多在海拔500m以下的原始林中生活。

分布範圍

倭蜂猴是中南半島的特有物種,分布範圍狹窄,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撾、柬埔寨東部和中國雲南南部。中國境內僅分布於雲南的河口、金平、綠春、麻栗坡、馬關、蒙自、屏邊、文山等地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