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假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假髻

假髻別稱「編」、「副」

解 釋 供婦女裝飾或代真發的髮髻

文史記載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等

目錄

文史資料的記載

盛行時期[1]

文史資料的記載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今送 光烈皇后假紒帛巾各一,及衣一篋,可時奉瞻。」《宋書.五行志二》:「晉 海西公太和以來,大家婦女,緩髻傾髻,以為盛

飾。用發既多,不恆戴。乃先作假髻,施於木上,呼曰假頭。人慾借,名曰借頭。」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揚州鬏勒,異於他地,有蝴蝶、望月、花

籃、折項、羅漢鬏、懶梳頭、 雙飛燕、到枕松、八面觀音諸義髻,及貂覆額 漁婆 勒子。」 《北堂書鈔》一三五引 《晉中興書》:「太元中,公主婦人緩鬢假髻,

以為盛飾。用發多,不可恆戴,乃先於籠上裝之,名曰假髻,或 名假頭。」又見《晉書五行志》上。至唐,稱「義髻」。唐婦女所作髮髻,有的同前一樣,用 髲髢加

添而梳成,有用鐵絲織成而外編以發加於髻上。 楊貴妃常以義髻為首飾。

盛行時期

  隋唐五代婦女盛行高髻,不僅以假髮補充,而且還像漢代巾幗那樣做成脫戴很方便的假髻,稱為「義髻」《唐書·五行志》:「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 胡服 胡帽,婦人則簪 步搖釵, 衿袖窄小。」楊貴妃常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時

人為之語曰:「義髻拖河裡,黃裙逐水流。」在新疆 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張雄夫婦墓出土一件木胎外塗黑漆的義髻,其底部小孔留有金屬簪的銹跡,此墓出土女俑頭上髻式與此相同,上繪精緻花紋。該地唐墓出土一件紙胎塗漆描花的頭飾,與 峨髻

相近, 南京南唐二陵俑也戴此種頭飾,惟沒有繁縟的花紋,出土時稱為 紙冠,也可能為義髻之一種。此外回鶻髻也是假髻,巾子則是襯墊頭髮所用。


參考資料

  1. 假髻,搜狗, 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