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偈頌七十六首41-45

偈頌七十六首41-45

來自詞典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偈頌七十六首41-45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釋師範

偈頌七十六首41-45是南宋僧人釋師範的作品之一。

釋師範(1178年-1249年),字無准,號佛鑒禪師。四川梓潼(今四川省梓潼縣人)人,俗姓雍,為南宋臨安府徑山寺沙門,為禪宗六祖惠能大鑒禪師下第二十世孫,臨濟宗破庵祖先禪師(1136年-1211年)法嗣,禪門高僧。

目錄

正文

其四十一

雪山六年凍不死,一麻一麥餓不死。 無端更道悟明星,躂倒至今扶不起。 普賢蹙頞,文殊偷喜。

其四十二

才擬恁麽,便不恁麽。 成現生涯,陳年滯貨。 雪峰輥出三個球,{上祝下土}著嵩山破灶墮。

其四十三

只個叢林粥飯僧,濫膺徽號愧無能。 臨風將底祝君壽,遙指南山千萬層。

其四十四

土宿頷下長髭鬚,淨飯宮中生悉達。 西在此土絕知音,千古萬古阿刺刺。

其四十五

昨日九月九,過了重陽節。 今日憶重陽,陞堂何可說。 擬欲問黃花,黃花雖有在東籬。 擬欲問白醪,白醪雖有非我知。 不如一時放下衲被幪頭,從教門外颼颼, 雨颼颼,幽州江品, 採石渡頭,三三兩兩釣漁舟。[1]

作者生平

師範法師九歲時依陰平山道欽和尚出家,讀書過目成誦,聰明過人。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背著腰包行囊行腳至成都正法寺,向益堯首尚請教坐禪工夫。堯和尚說:「禪是何物?坐的是誰?」法師於是日夜參究。一天如廁時,因為提着話頭,而有所省悟。隔年到廣浙參謁佛照禪師於阿育王寺,照禪師問:「何處人啊?」師範法師回:「劍州。」禪師又問:「帶得劍來嗎?」法師便大喝一聲!佛照禪師笑曰:「這烏頭子也亂做。」(師貧無錢財剃髮,故人見之都稱他烏頭子。)。

師範法師後陸續向多位大德參學,如:靈隱寺的松源岳禪師、淨慈寺的肯堂充禪師,及傳授法脈傳承予他江西華秀峰的破庵祖先禪師,悟境深厚。一日有一道人問破庵禪師說:「猢猻子捉不住奈何?」破庵回曰:「用捉作麼?如風吹水自然成文。」師範禪師聽後,言下大悟。不久後下山,分別擔任明州清涼寺、焦山寺、雪竇寺、徑山等寺住持。於南宋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奉召入修政殿說法,賜金縷僧衣,賜號「佛鑒禪師」。

佛鑒禪師於南宋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三月十八日圓寂,世壽七十二歲。圓寂前與來客言笑諧謔一如平常,到夜裡寫了一首偈:「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更要問端的,天台有石橋」偈一寫完便頃刻即逝。圓寂後停龕十四天,理宗遣中使送供香賜錢帛以治後事,將佛鑒禪師全身安於圓照塔中供奉。[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