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偏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偏盲:醫學術語,指視野的某一部分缺損而言,因視路病變所引起的偏盲,常有助於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如視交叉部受到腫瘤壓迫時,常造成典型的雙顳側偏盲。某些眼科疾病也可引起偏盲型視野缺損,如晚期青光眼的鼻側視野缺損,視網膜血管阻塞時的偏盲型視野缺損,視網膜部分脫離時相對方向的視野缺損等。

基本內容

偏盲:醫學術語,指視野的某一部分缺損而言,因視路病變所引起的偏盲,常有助於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如視交叉部受到腫瘤壓迫時,常造成典型的雙顳側偏盲。某些眼科疾病也可引起偏盲型視野缺損,如晚期青光眼的鼻側視野缺損,視網膜血管阻塞時的偏盲型視野缺損,視網膜部分脫離時相對方向的視野缺損等。[1]

診斷

眼及眶區CT檢查

眼及眶區的CT檢查是通過CT對眼及眶區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

CT掃描可提供一種高分辨力、切面圖像及灰階眼部圖像,它以X線為能源而顯示人體的層面圖像。目前CT已很普及,從而為眼科疾病的診斷提供了一種優越的檢查方法。但由於種種原因,在眼部病變的CT分析和診斷上仍存在諸多問題。眼內疾病的診斷超聲優於CT,而在眼眶病變的診斷中,CT優於超聲。本文就眼眶病變CT診斷上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並介紹與診斷有關CT的基礎知識,這對全面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1. 眼部CT掃描方法

1.橫斷掃描 患者仰臥檢查床上,自眶耳線下方1cm頭顱頂側作連續掃描,直量軸5mm厚的層面檢查需要6~8個層面。作薄層掃描時(1mm層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個層面。

2.冠狀掃描 患者仰臥或俯臥檢查台上,頭過伸,使頭矢狀線與床面一致,兩側眶耳線與掃描基線垂直,向外耳道前4cm處向前連續掃描,層厚4~5mm)。如作眼內病變CT掃描則自眼球開始向後掃描。

3.造影增強方法 靜脈給予造影劑的方法是在幾分鐘內將造影劑注射,全量注射完畢後再開始掃描。

4.壓頸檢查 眶內靜脈曲張常規CT掃描時多不顯影,或僅顯示小部分病變,欲觀察病變全部範圍可行頸部加壓檢查。將血壓計袋纏於患者頸部,擺好位置,加壓至5.33kPa(高於靜脈壓),再行掃描檢查,掃描完畢後立即將氣囊放鬆。

5.視神經和視神經掃描方法

有時為詳細觀察視神經病變(腫瘤、外傷等病變),需要特殊CT檢查方法。首先需要1mm薄層面,因為正常視神經約4mm粗,較厚的層面不利於分析。第二要特殊掃描角度,即作與眶耳線呈負15°的掃描線,再令病人眼向上視,這時視神經伸直,且與掃描線平行,CT即可在一個層面上觀察視神經眶內段甚至管內段的全長。

2. 眼部CT掃描層面厚度

常規眼部CT掃描厚度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掃描8個層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內結構。眶內病變體積較大,適合5mm厚度的掃描層面。但遇一些特殊情況或病變需較薄層面厚度掃描,如球內病變眼外肌病變、視神經病變、或估計病變直徑小於5mm時,需要3mm或1mm層厚掃描,否則因層面厚,病變小,而只有一個層面顯示病變,不利於診斷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遺漏病變的顯示。由於薄層斷面較少受體積平均影響,從而提高了圖像分辨力,顯示病變更加清楚。

眼壓

診斷青光眼的檢測方法。

眼底鏡檢查法

眼底檢查宜在暗室中進行。病人取坐位,醫生取坐位、立位均可。右手持眼底鏡位於病人的右側進行。[2]

病因

如視交叉部受到腫瘤壓迫時,常造成典型的雙顳側偏盲。某些眼科疾病也可引起偏盲型視野缺損,如晚期青光眼的鼻側視野缺損,視網膜血管阻塞時的偏盲型視野缺損,視網膜部分脫離時相對方向的視野缺損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