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傅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傅剛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傅剛,男,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人物履歷

1956年出生,199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獲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至1998年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完成博士後研究。現為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文選》學研究會會長(國家一級學會)、先秦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曾任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客座教授(2003-2005)、台灣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2008)、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2011)、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2009-至今)、早稻田大學訪問教授(2017)。代表著作有《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昭明文選研究》、《文選版本研究》、《蕭統評傳》(合作)、《<玉台新詠>與南朝文學》、《漢魏六朝文學與文獻論稿》等。正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春秋左傳》校注及研究」工作。

學術成果

論著

1995年:《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吉林教育出版社版;《中國詩歌史論叢書》之一種,獲首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獎三等獎、1995―1996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成果獎

1997年:《魏晉風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昭明文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本書系博士學位論文,獲首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0年:《文選版本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第八屆(2002)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北京市第七屆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2年:《蕭統評傳》(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中國文學作品選注》(魏晉南北朝分卷主編),中華書局

2006年:參加《中華文明史》「先秦至隋部分文學史」撰寫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年:《魏晉南北朝散文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傅剛主編,張珊、傅剛著

2014年6月:《文選版本研究》增訂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5年10月:《反淫》,(《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年3月:《漢魏六朝文學與文獻論稿》(增訂本),商務印書館

2016年3月:《魏晉南北朝文學史》主編(馬工程《中國文學史》),高教出版社

2016年:《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分卷副主編、第三版《文學卷》副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分卷主編

2017年1月:主編《中國古典文獻的閱讀與理解》,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7月:《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選入商務印書館「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

其它

1991年:《歷代文學名篇·南朝文學名篇》,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新編千家詩》(參加編寫),中華書局

2009年:《詩心抉微》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游國恩文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文

《賦之來源及其流變》,《上海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第3期

《文貴清省說的時代意義──論陸雲<與兄平原書>》,《文藝理論研究》1984年第2期

《吳蜀文學不興的社會原因探討》,《社會科學研究》(四川)1986年第2期

《陸機初次赴洛時間考辨》,《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

《曹丕曹植文學價值觀的一致性及其歷史背景》(合作),《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論陸機詩歌創作的藝術特色》,《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2期

《時代思想的異端者──評〈論衡〉》,《遁世與救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太康文學思想述評》,《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鄴下文學論略》,中州古籍出版社版1992年版,《建安文學新論──全國第三屆建安文學討論會論文集》

《關於陸機幾個問題的澄清》,《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增刊》1992年版

《兩種距離感的把握》──何遜《日夕望江贈魚司馬》,《文史知識》1993年第11期

《吳邁遠生平事跡考》,《文學研究》第3期,南京大學中文系1993年4月版

《論<文選>所載陸機<輓歌>三首》,《文學遺產》1996年第1期

《論<文選>「難」體》,《浙江學刊》1996年第6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簡評日本學者清水凱夫《<詩品>、<文選>論文集》,《文學遺產》1996年第3期

《論漢魏六朝文體辨析觀念的產生和發展》,《文學遺產》1996年第6期

《<文選>編者及編纂年代考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7年第1期

《從<文選>選詩看蕭統的詩歌觀》,《國學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學出版社版1997年版

《永明文學至宮體文學的嬗變及梁前期文學狀態》,《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3期

《論<文選>的編輯宗旨、體例》,《鄭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

《關於日本古鈔<文選>殘二十一卷》,《文學遺產》1997年第6期

《文選版本敘錄》,《國學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版

《傳統選學和新選學》,《文史知識》1998年第4期

《文選三十九類說補證》,《文獻》1998年第3期

《試論梁代天監、普通年間文學思想與創作》,《文學遺產》1998年第5期

《永隆本<西京賦>非盡出於李善本說》,《中華文史論叢》第60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文選>與中古文學研究》,《文史知識》1999年第11期

《論<文選>與<詩品>、<文心雕龍>及<文章緣起>間的關係》,《文學評論叢刊》第2卷第1期,江蘇文藝出版社1999年5月版

《從<文選>選賦看蕭統的賦文學觀》,《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漢魏六朝文體辯析的學術淵源》,《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

《俄藏敦煌寫本Φ242號《文選注》發覆》,《文學遺產》2000年第4期

《論李善注<文選>版本》,《國學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漢魏六朝著書、編集體例考論》,《文學前沿》,首都師大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文選>李善注原貌考論》,《文史》(總第51輯)2000年第2輯

《論《文選》的收錄標準及與齊梁時期作家作品評間的異同》,《殷都學刊》1999年第1期

《關於<文選>分類—屈守元先生<紹興建陽陳八郎本文選五臣注跋>讀後》,《書品》1999年第3期,中華書局

《關於現存幾種五臣注<文選>》,《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五輯中華書局2000年2月版

《<文選>的流傳及影響》,《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第1期

《論韓國奎章閣本<文選>的文獻價值》,《文獻》2000年第3期

《<典論·論文>二題》,《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9輯

《漢魏六朝撰著作者考論》,《中國文化研究》秋之卷,2000年8月

《〈文選〉版本在明清的存藏和流傳》,《〈昭明文選〉與中國傳統文化——第四屆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略說〈千家詩〉》,《學林漫錄》十五集,中華書局2000年版

《〈玉台新詠〉編纂時間再討論》,《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文史」與「詩文評」——論文學批評的分類》,《新文學》創刊號,河南大象出版社

2002年版《論<玉台新詠>的編輯體例》《國學研究》第十一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宮體詩論》,《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第1期

《<玉台新詠>研究二題》,《古典文學知識》2003年第3期

從《文選序》幾種寫、鈔本推論其原貌》,《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南朝樂府古辭的改造與艷情詩的寫作》,《文學遺產》2004年第3期

《<玉台新詠>編纂研究》,《中國社會與文化》第十九號,日本中國社會文化學會2004年6月

《「宮體詩」與<玉台新詠>研究史的檢討》,《學林》,日本立命館大學2004年

《<玉台新詠>版本補錄》,《文史》2004年第3期

《三蕭論》,《中文自學指導》,華東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辦,2006年

《日本猿投神社藏<文選>古寫本研究》,《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四輯,中華書局2007

《略論紀昀的<玉台新詠>研究》,《人文中國學報》第十四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玉台新詠>校箋(二)》,《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學研究》第四輯,學苑出版社2008

科研項目

北京大學中古史中心《西漢楚竹書整理與研究》之肆《反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完成。

《魏晉玄學與文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完成。

《<文選>版本研究》,博士後研究項目,完成。

《<文選>學史》,優博資助項目,完成。

《中日文選學比較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完成。

《<玉台新詠>與南朝文學》,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完成。

《玉台新詠研究》,高校古委會資助項目,完成。

《春秋左傳校注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進行。

《春秋左傳校注》,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進行。

研究領域

中國文學史(先秦漢魏晉南北朝)、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國古典文獻學、出土文獻、經學等方面。[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