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儲朝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儲朝暉
出生 1964年
安徽岳西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知名於 主要成就教育研究
知名作品不忘教育初心
《[重建教育生態]]》
回歸常識做教育

儲朝暉[1]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專業教育碩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史專業博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學校史志分會理事長,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副會長,《教育史研究》副主編。

2010年被《時代周報》組織的兩岸四地媒體人評選為"2010年影響中國時代進程100人"中的十大教育工作者,2012被網易評選為年度教育意見領袖。2014年入選搜狐網"2014中國教育推動者"。

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160餘篇,其中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資料中心收錄。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半月談》、《東方早報》、人民網、搜狐網等媒體上發表評論二百餘篇。現擔任《光明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專家委員會委員 代表作品,《不忘教育初心》《重建教育生態》《回歸常識做教育》《中國教育再造》等。

]

人物經歷

1981年入徽州師專物理系,同年冬開始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產生興趣,確立以教育為職業、以研究為生命、將教育辦得更好為人生目標定位。 1983年開始進行教育與社會調查並堅持至今。

1985年從徽州師專畢業由安徽省教育廳發專文分配到安徽省陶行知紀念館工作;是依據陶行知教育思想倡導農科教結合觀點的最早提出者之一,任《陶行知全集》(川教版)1-12卷專職編輯和編委。

1992-1995年在安徽省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專業在職進修,

1998-2001年在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學位研究生學習,

2001-2004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史專業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獲博士學位後到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工作後,先後在教育部人事司、辦公廳、發展規劃司從事調查與專題研究工作,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專題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展教育專題文字組長。

2006年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評為研究員。

2008年起任中央教科所教育基本理論研究室主任。

2011年發起恢復重建中華教育改進社。

2013年8月在恢復重建的中華教育改進社第一屆社員代表會上當選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長。2014年先後應邀赴哥倫比亞大學參加郭秉文研討會、赴多哈參加世界教育創新大會。

2015年11月當選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聯誼會主席。

2015年任中國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

2016年當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文化分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7年當選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7年轉任《教育史研究》編委會副主任

主要作品

專著

《中國教育再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國大學精神的歷史與省思》(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10年再版

《教育改革行知錄》,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中國幼兒教育憂思與行動》,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生活教育與心靈教育》,香港教育學院心靈教育中心2010年版

多維視野中的生活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陶行知畫傳》,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理想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

親子成長遊戲》,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葉企孫畫傳》,四川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以人為本的教育轉型》 ,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並已將版權輸出即將出版英文版,2016年版。

《多維陶行知》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6年版。

《中國教育六十年紀事與啟思》(上下冊) ,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2017年獲第一屆山西出版獎優秀圖書獎。

中國近代大學精神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016年獲第五屆全國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 。

《回歸常識做教育》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入選中國教育新聞網推薦的2017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

心平氣和做教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不忘教育初心》,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重建教育生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主編

《20世紀中國教育家畫傳》(10卷本,入選2012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2013年版,內含黃延復等著《梅貽琦畫傳》,梁吉生等著《張伯苓畫傳》,宋恩榮等著《晏陽初畫傳》,金林祥著《蔡元培畫傳》,竇忠如著《王國維畫傳》,鄒新明著《胡適畫傳》,謝長法著《黃炎培畫傳》,柯小衛著《陳鶴琴畫傳》,靳貴珍等著《徐特立畫傳》,仲玉英等著《蔣夢麟畫傳》,吳洪成著《梁漱溟畫傳》,徐衛紅著《陳寅恪畫傳》,儲朝暉著《陶行知畫傳》《葉企孫畫傳》。

《小學心靈教育教師用書》,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中學心靈教育教師用書》,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0-6歲兒童養育專家全知道》,內含錢玲娟等著《幼兒玩具玩與學》,劉燕華著《嬰幼兒護理與習慣養成》,陳輝著《幼兒行為問題應對》,[日]無虅隆著、胡學亮譯《發現孩子:早期教育釋疑》,儲朝暉著《親自成長遊戲》,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翻譯

《為生活而教育》(陶行知原著,入選博雅雙語名家名作系列叢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郭秉文原著,入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入選2014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論文

1.博物館觀眾接待中的幾個心理學問題/《中國博物館》1987年1期

2.對"驗證向心力公式實驗"的改進/《中學物理教學研究》1987年8-9期合刊

3.三維教育論初探/《潛科學》1987年6期

4.邊遠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之路/《教育與職業》1988年6期

5.陶行知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89年3期

6.試論發展外向型教育/《特區教育》1989年2期

7.盲流衝擊與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技術教育》1989年12期

8.也談漢字的"識繁寫簡"/《漢字文化》1990年2期

9.平民教育與皖西農民運動的興起/《教育史研究》1990年3期

10.當今文盲特點及掃除文盲的方法/《教育研究》1990年7期

11.給貧困地區帶來希望的教育發展之路/《明日》1990年6期

12.圖書館的公共關係問題/《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1年2期

13.陶行知與印度/《南亞研究》1992年1期

14.陶行知與內蒙古教育/《教育史研究》1992年2期/《中國民族教育》1993年4期轉載

15.試探高等教育的開放體制/《池州師專學報》1994年2期

16.試談在山區教育中加強林業教育/《中國林業教育》1995年4期

17.陶行知與基督教/《金陵神學志》1998年1期;《歙縣文史資料》第六冊,2000年11月

18.試論"教學做合一"/《麗水師專學報》1998年3期

19.世紀輪:戴東原·陶行知/《陶行知與中外文化教育》人教社1999年9月出版

20.論陶行知人口科學思想/《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3期

21.稷下學宮與當代大學精神的弘揚/《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22.教育的經濟作用特性新析/《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3期

23.全球化視野中的中國鄉村教育邊緣化問題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年5期

24.研究生學術活動的理念及運作/《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年1期

25.論陶行知教師培養目標的邏輯系統/《高等師範教育研究》2003年1期

26.探析孔子之"心"/《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1期

27.論教育研究的人學路徑/《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1期

28.顏元對中國書院理念的變革及其啟示/《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2期

29.何為中國大學精神之源/《江蘇高教》2004年4期

30.大學精神語義的實證分析/《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4期

31.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管理創新的文化視角/《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6期

32.省思中國大學精神/《邯鄲學院學報》2005年3期

33.走出教育公平的觀念誤區/《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7期

34.生活教育的當代發展/《生活教育》2006年4期

35.超鏈接文本話語系統中教育的嬗變/《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1期

36.大學精神與大學理念--中西大學的心靈差異/《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2期

37.高等教育貴族化的原因及矯治/《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6期

38.中國近代教會大學精神生態及其啟示/《江漢大學學報》2006年12期

39.北京大學精神一解/《大學(研究與評價)》2006年12期

40.余家菊論鄉村教育及國家主義鄉村觀的兩難處境/《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5期

41.香港十年之教育/《中華讀書報》2007-06-27

42.義務教育公平的矛盾分析(上、下)江蘇教育2007年2、3期

4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與陶行知研究/《生活教育》2007年9期

44.高等教育經費分擔的現狀、問題及應對/《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年2期

45.東亞文化之根與教育再造/《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3期

46.幼兒教育要確立為實現人類發展希望奠基的新目標/《學前教育研究》2008年3期

47.徽州文化與陶行知的精神成長/《黃山學院學報》2008年8期

48.教育是人類最尖端的活動和學問/《中國教育報》2008-02-02

49.正確解讀學校的生命密碼/《中國教育報》2008-09-02

50.直面幼兒教育十大觀念衝突/《中國教育報》2008-09-18

51.近代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的生成與特徵/《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年6期

52.學生成長發展的學校管理體制障礙分析/《中國教育學刊》2009年8期

53.60年教育發展啟示:體制改革是關鍵/《人民教育》2009年10期

54.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明確的目標和路線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6期

55.公民意識教育始於行/《中國德育》2010年12期

56.社會需求是高校定位的終極指南/《中國教育報》2010-05-20

57.60年中國高等教育效能分析/《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4期

58.中國教育國際化六十年的歷程與啟示/《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3期

59.農村教師問題的成因及綜合求解/《生活教育》2011年第3期

60.南科大:開啟公眾對教育變革的理性表達/《小康》2011年7期

61.陶行知民主教育的精神實質/《中國德育》2011年8期-

62.辛亥革命與中國近代大學精神發展/《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9期

63.學前教育發展需運用投入槓桿吸納多方資源/《中國財政》2011年10期

64.教育家辦學需要適宜的制度環境/《中國教育報》2011-03-22

65.陶行知教育生涯中的細節與精神/《中國教育報》2011-10-18

66.財政投入與幼兒教育公平性研究/《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期

67.大學精神研究的論域初探/《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5期

68.大學管理從"心"開始/《光明日報》2012-01-30

69."名師"是歧路"良師"是正途/《中國教師報》2012-05-23

70.民國時期黨化教育的犧牲者郭秉文與東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期

71.晏陽初-陶行知--相切與相離/《傳記文學(台灣)》2012年11月號

72.學前教育快速發展亟需公平基石/《基礎教育參考》2012年第15期

73.大學為何呼喚理想/《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2期

74.尋覓西北聯大的生命密碼--西北聯大的興衰及其啟示/《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4期

75.主體與需求多樣是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前提/《基礎教育參考》2013年第3期

76.陶行知終身教育理念及其實施/《終身教育》2013年第6期

77.大學精神的既有研究與待解難題/《大學(學術版)》2013年10期

78.教育經費如何管好用好/《人民教育》2013年12期

79.信仰是現代教育的精髓/《中國教師報》2013-07-03

80.中國教育六十年發展的啟示/《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3期

81.郭秉文與陶行知在中國教育現代化中的互動與選擇/《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5期

82.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與出路/《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6期

83.人類教育怎樣創新/《光明日報》2014年12月9日

84.對中國教育"均值"與"方差"的觀察可信嗎?《光明日報》2015年3月24日

85.教育改進的想象與實證,《光明日報》2015年5月12日

86.鄉村留守兒童的問題 就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光明日報》2015年8月11日

87.行政手段能解決省域高教資源均衡問題嗎?《光明日報》2015年9月29日

88.葉企孫與清華教授治校,《中國教育報》2015年5月22日

89.建立體制對創新的包容是當務之急,《中國教育報》2015年8月31日

90.為什麼必須取消高考加分?《鳳凰周刊》2015年第7期

91.西南聯大師生與國民黨的周旋,《鳳凰周刊》2015年第10期

92.中國大學生為何不愛創業?《鳳凰周刊》2015年第17期

93.抗戰烽火中的三所大學,《鳳凰周刊》2015年第26期

94.高校招生政治思想品德加分政策的演變及其分析,《江漢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

95.加強職校實習生權益保障建設,《中國國情國力》2015年第8期(4000)

96.陶行知與張伯苓的學術與政見異同《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 年第3期

97.王星拱的治校理念及其對提升大學品質的啟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

98.徐特立在抗日戰爭中的立場和定位,《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

99. 遲遲不就位的第三方教育評價 《光明日報》2016年1月26日

100. "互聯網+教育"還是"教育+互聯網"? 《光明日報》2016年4月19日

101. 解放出來 回歸當下(我們怎樣紀念陶行知) 《光明日報》2016年7月26日

102. 從根子上消除大班額 《中國教育報》2016年4月13日

103. 從人本值看以人為本的教育如何可能 《湖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年第4期

104. 陶行知和胡適的徽州文化認同與家鄉教育情結 《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3第1卷 第1期

105. 職業教育須警惕過度行政化 《鳳凰周刊》2016年第3期

106. 陶行知和胡適的同道之誼 《鳳凰周刊》2016年第13期

107. 胡適與陶行知為何分道揚鑣 《鳳凰周刊》2016年第18期

108. 陶行知是穩重的自由主義者 《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

109. 葉企孫與西南聯大新探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年第2期

110. 向非專業方式改進教育說"不" 《人民教育》2016年第9期

111. 研究的目光盯在孩子成長上《中國教育科學》2016年第2期

112. 教育改革要避免掉進"非教育陷阱" 《今日教育》2016年第1期

113.中國教育的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今日教育》2017年第1期

114.校園欺凌治理尚處於起步階段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第3期

115.論推動自主招生進入常態化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第4期

116.亞洲教育的新定位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7年第3期

117.中國人思維的軟肋與教育改進 ,《教育研究與評論》2017年第4期

118.校園欺凌的中國問題與求解 ,《中國教育學刊》2017年第12期

119.一邊變老一邊追尋幸福的真諦 ,《中國教育報》2017年8月6日

120.良好的教育生態應遵守校際倫理 ,《當代教育家》2017年第6期

視頻

即時評:儲朝暉、趙婀娜談教育熱點

研究領域

教育管理、教育史、教育技術、教育心理、農村教育、職業教育、大學精神。

研究方向

在內容上已形成四個比較深入的研究方向:

一是關於中國大學精神與現代大學制度的研究,依據對中國大學發展問題的判斷,立意為中國大學"立心",建設理想大學,集中研究中國大學精神的基本內涵及其歷史演進。

二是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從80年代初以來以復興、激活中國教育為目標,以教育管理為主線,提出中西兼容地再造中國教育的再造論。

三是對中國近現代教育家的研究,主編《20世紀中國教育家畫傳》,其中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更為深入,已發表研究文章覆蓋了陶行知研究的各領域。

四是心靈教育,致力於培養心靈健全的人。已經形成文理滲透,在大量田野調查和親身實踐的基礎上通過體悟進行研究的獨特研究方法,運用集成人學的視野分析教育問題。

人物言論

2011年10月18日,陶行知先生誕生120周年。 2011年10月17日,《光明日報》第16版"教育時空"欄目發表儲朝暉撰寫的《今天,我們為何紀念陶行知》一文。儲朝暉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看到陶行知先生這些樸實的話語,你有沒有陷入沉思?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依然閃光,照徹今天的教育之路。我們為何紀念陶行知?不只是為他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裡孜孜以求地為教育所作出的探索,更是為了追問,今天,他的教育思想有多少變為了現實?教育思想不分年代,沒有新舊,有的,只是真知。今天,讓我們靜下心來,思索一下陶行知先生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思索一下,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這是我們對先生最好的紀念。

視頻

儲朝暉:政府和學校的邊界要劃清楚

視頻

儲朝暉教授致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