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像巴菲特那樣管理資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像巴菲特那樣管理資金

沃倫.巴菲特》一書獨闢蹊徑,以巴菲特特有的管理風格和領導方式為焦點,對他的戰略、領導才能和公司管理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和研究。首次揭示了作為經理人和領導人的巴菲特如何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塑造成美國最大和最成功的集團企業的奧秘。

圖書信息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第2版 (2006年11月1日) 平裝:223頁

開本:16開

ISBN:7500658095

條形碼:9787500658092

推薦

真正的沃倫·巴菲特絕不僅僅是個簡單的偉大投資者,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成功也絕不僅僅是巴菲特表演股票魔術的成功!

許多暢銷書部試圖通過分析沃倫·巴菲特的投資天才來破解他的秘密。但是,它們部沒有真正抓住要害!《像巴菲特那樣管理資金》一書獨闢蹊徑,以巴菲特特有的管理風格和領導方式為焦點,對他的戰略、領導藝術和資金管理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和研究。

《像巴菲特那樣管理資金》一書真正解釋了他40年來是如何讓他的投資工具——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成長的。詹姆斯·奧洛克林深入探究神秘的商業故事:巴菲特如何使用資金,如何讓他的經理人「像所有者那樣思考」。他揭示了一個明智管理的簡單模式,讓許多公司可以仿效和獲利!

媒體推薦

書評

詹姆斯的領悟和見解,加上巴菲特的真知灼見,實在引人入勝。

——馬丁格爾資產管理公司創始合伙人 阿諾德·伍德

一本發人深思的出色讀物——許多有意思的見解和重要論點耐人尋味,

——沃威克大學應用認知研究所心理學教授 尼克·切特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與眾不同!大多數書是告訴讀者如伺做,而現在有個人真正在做,這很重要,因為這樣可以證明書中所說的是可以操作的。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鮑勃·奧爾森

作者簡介

作者:(美)詹姆斯·奧洛克林

詹姆斯·奧洛克林是投資經理人,擔任合作保險社的全球股票戰略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合作保險社是英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資產超過360億美元。

詹姆斯·奧洛克林不僅僅是一名成功的股票推薦人,還是一名視角獨特的巴菲特研究專家,他追蹤了巴菲特由股票經紀人轉變到「煙蒂投資者」、再到資本經理人和公司領導人的歷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真實的沃倫·巴菲特

第一部分 人民領袖

第二章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無法迴避的強制性力量

第三章 領導才能與資金調撥

第四章 讓收購發揮作用

第五章 保險:沃倫·巴菲特的銀行

第二部分 長期資本經營者

第六章 永遠合時宜的人

第七章 能力範圍

第三部分 猶如當家作主

第八章 用戶指南

第九章 虛幻能力範圍

第十章 可知的未來

書摘

挽回失敗的良方

物理學法則表明大黃蜂不應該具有飛行能力。因為根據它的身體重量,它翅膀的表面積太小而且扇動速度過快,無法產生足夠的推力從而產生所需的升力。所以在理論上大黃蜂根本無法飛起來。這對沃倫·巴菲特的公司也是同樣的。就像在這一領域裡的基準概率所表明的那樣,金融法則也表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應該長期業績不佳。

單獨來看,在所進行的投資中失敗的基準概率是疊加,而如果是以巴菲特所選擇的公司形式把這些合在一起,那麼失敗的風險就成倍地增加了。作為應該有所有這些公開上市公司的管理實踐經驗的一家公開上市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應該不會有大作為。 但是明顯的是,像大黃蜂一樣,它飛起來了。而且還業績不俗。這就是沃倫·巴菲特之謎。

經驗證明:

◆保險業只是在理論上很有吸引力。但是實際上作為一條規則,保險公司並不具有產生低成本浮動的所需要的承保規則。而且這種行業的鬆散定價的本質通常會損害所有經營者的利益,阻止守規矩的保險商對這一行業在牢固的基礎上進行再投資。

◆高度多元化的公司是極其沒有效率的。在人力資源上很難管理而且很難決定究竟哪一個部門應該得到資金。在這一過程中資本被浪費了。

◆用併購把這樣一家公司拼湊在一起簡直是瘋了。大多數併購和兼併都會辜負進行併購的人的希望。兼併價格通常支付的過高,機構整合總是事與願違,而且在過程中資本價值也蕩然無存了。

◆把公司的全部現金用來再投資是很危險的。在充滿競爭的環境裡,管理者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如何讓股東能賺到最多的錢,如何讓他們管理的企業產生更多的錢。事實上,管理層通常是爭取最高的現金收益,並且把這些收益給予股東。

◆讓經理們各自為戰是很危險的。他們會習慣性地只考慮自己小部門的利益,而不是為公司的整體利益服務。

◆投資股票市場是一個失敗的建議。從把所有已知的信息折算到價格內這個意義上來說,投資股市是有效率的。因此在一個人的股市投資羅盤上是不應該找到那些不能完全反映自己價值中具有吸引力的基本要素的股票的。而且他也不能持續的這樣做。

◆在公司的目標回報實際上很高的時候,持有現金和其他低回報率資產只是一種固定載荷。

沃倫·巴菲特給自己的商業機器的關鍵部位選擇的是一種過時的經濟形態。他依賴他的保險公司,把保險公司當成了他生意所依靠的銀行。他還把再投資機會的大小也寄托在保險業上,即使是在因為保險業的財產由於最笨 拙的玩家的行動而被抵押出去的時候也不例外。

他還把一大堆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的子公司合併在一起,成立了一個經營業務廣泛的商業「帝國」。其經營業績對於他對這個「帝國」的投資的回報是至關重要的,而且當「財團」在金融術語中還是一個貶義詞的時候,適當定義富餘資本是最要緊的。

巴菲特還必須引導這些互不相干的公司從散兵游勇成為志同道合的兄弟,向他所規定的單一目標邁進,而不是為了各自利益行動。

令人吃驚的是,巴菲特在許多併購行動大多失敗的時候用併購把自己的商業帝國發展壯大。按理說,他用來收購的價格是很難為他的投資獲得回報的,他也應該是難以把新的雇員的利益和他們的新東家的目標聯繫在一起的。

在沒有併購的時候巴菲特會買股票,他會在股市上下很大的賭注,這種方式通常會被斥為庸才之舉。在既不收購也不在股市投資的時候,巴菲特會持有現金和其他低回報資產,等待合適的時機到來,等待能夠賺錢的年份。這麼做要負擔很大的風險 ,可能嚴重削弱他實現年增值15%的能力。巴菲特避免在管理中讓資本得到「最佳」運作,也不會在管理中對企業 再投入100%的現金。

在這個過程中,他拒絕遵循至少—個現代管理原則——讓伯克希爾公司的重要管理人員獲得股票期權作為鼓勵。但是他的下屬卻沒有因此缺乏幹勁。

巴菲特對華爾街不成文的公司管理原則嗤之以鼻。他拒絕對伯克希爾公司的收益增長做出預測。他也不會給投資者提供任何可以預測收益的規則。

他斷然拒絕給出任何可能預測收益或者預測規則的線性結論,而其他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會依靠這種線性結果來打理股市投資。在理論上,巴菲特這種廢除「投資者關係」的做法會約束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價值的增長。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巴菲特公司的股票比其他任何美國公開上市的股票都值錢。巴菲特拒絕按照華爾街要求的那樣管理公司並沒有阻礙他向全體股東們常年提供良好的收益。

他在遠離美國商業中心的地帶,單槍匹馬地做了這一切。[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