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儒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儒林古稱儲村因儲氏族人最早於此建村定居而得名。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儲光羲的故鄉,唐肅宗李亨賜名「儒林」。儒林鎮歷史悠久,鎮域內周寨白米塘等村莊,據傳為三國時東吳大將周瑜屯兵陳糧之所;魯墅八陣圖村為南宋名士、諸葛亮第三十二世孫諸葛維賢所建;大涪山普門禪寺始建於唐代後毀於戰亂,1993年經常州市宗教局批准重建,是周邊地區重要的宗教旅遊點。儲氏樹德堂婦科中醫藥店已有200多年的經營史;柚山放燈節被列為金壇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

地名含義

儒林古稱儲村,因儲氏族人最早於此建村定居而得名。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儲光羲的故鄉,唐肅宗李亨賜名「儒林」。

儒林鎮歷史悠久,鎮域內周寨、白米塘等村莊,據傳為三國時東吳大將周瑜屯兵陳糧之所;魯墅八陣圖村為南宋名士、諸葛亮第三十二世孫諸葛維賢所建;大涪山普門禪寺始建於唐代後毀於戰亂,1993年經常州市宗教局批准重建,是周邊地區重要的宗教旅遊點。儲氏樹德堂婦科中醫藥店已有200多年的經營史;柚山放燈節被列為金壇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自然概況

儒林鎮位於金壇市東南部,距金壇市區25公里,東鄰武進區湟里鎮,南連宜興市新建鎮和溧陽市上黃鎮,西濱長盪湖,北與金壇市堯塘鎮接壤。地形以高亢平原為主,西部 長盪湖沿岸多低洼圩田,西南部有少量低山丘陵,盛產優質石灰岩和煤炭。中干河、北干河、湟里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儒林河貫穿南北,239、240兩條省級公路在境內交匯。全鎮地域總面積6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9公頃。 [2]

建置沿革

儒林1949年5月設鄉。1957年8月南社鄉併入儒林鄉。1958年9月與水北鄉合併,成立水北人民公社。1959年2月由水北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儒林人民公社。1983年6月恢復鄉建制,1988年5月撤鄉建鎮。2000年1月,原儒林、五葉2個鎮合併,成立新的儒林鎮,鎮政府所在地設在儒林集鎮。2001年4月,全鎮35個行政村、1個鎮辦養殖場合併成為12個行政村。[3]

簡介

2001年,儒林鎮共實現農業總產值2.42億元,是常州市農業「十強鄉鎮」之一,其中:多種經營產值2.0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5.3%,以螃蟹養殖為龍頭的特種水產養殖是儒林鎮的特色產業,2001年,儒林鎮水產養殖面積達2670公頃,水產品產量達3895噸,儒林鎮生產的「長盪湖牌」中華絨螯蟹暢銷海內外,在香港市場享有「江南第一蟹」的美譽,自1998年起被評為常州市名優農副產品,在99'常州市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產品。2001年,儒林鎮共實現工業產值9.25億元,銷售收入8.68億元,利稅總額1.15億元,已形成以化工、服裝、建材和機械加工製造為支柱產業的工業經濟發展新格局。常州康泰化工有限公司是儒林鎮的龍頭企業。2001年,公司共實現銷售收入3.8億元,利潤4200萬元,是常州市農村十強企業集團之一,屬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4]

經濟產業

儒林鎮,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鄉明珠,風水寶地,地處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經濟帶中心,總面積61.2平方公里,總人口3.68萬,轄區有12個行政村,是金壇市經濟重鎮,常州市農業十強鄉鎮,以河蟹為主的水產業尤為發達,是久負盛名的水產之鄉,儒林鎮水產養殖面積達3733公頃,其中網圍養殖1733公頃,以河蟹、青蝦、甲魚、鱖魚等名貴水產品總量5800餘噸,產值達3.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90%以上,長期以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水產養殖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來抓,1998年以經濟實業總公司申請註冊了「長盪湖」牌商標,2003年以鎮農服公司申報認定河蟹、青蝦、中華鱉無公害農產品,中華絨螯蟹在上海推介會上贏得「蟹後」的美稱,2004年在香港又一次獲得「蟹後」的桂冠,並與另一隻「蟹王」被香港五豐行以20萬港元的天價買走,「長盪湖」牌中華絨螯蟹在香港及東南亞地區享有「江南第一蟹」的美譽。儒林鎮2006年被農業部[(2006)50號]授於江蘇省金壇市儒林鎮河蟹健康養殖示範區。2007年,黨委、政府同時加大高效漁業的投入,相應出台了儒政發(2007)第17號《關於加強高效漁業建設》文件,投資216萬元在北干河建立588畝高效漁業示範區。按照生態學和工程學原理,全面建成「環境優美、設施配套、技術先進、效益顯著」規模化高效漁業示範區建設,達到池塘連片,溝路渠綠化配套,高分子微孔增氧等養殖設施齊全,用標準化手段創新了「四改」技術,即基礎設施的改造、增氧技術的改革、施肥培水技術的改進、投餌技術的改善,將實現河蟹100公斤、青蝦50公斤、其它名貴水產品100公斤,畝產值超萬元,畝淨效益6000元以上。[5]

黨建工作

儒林鎮黨委下轄有7個黨(總)支和7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612多人。7個黨總支分別是儒林管理區黨總支、清溪管理區黨總支、白雲管理區黨總支、金水管理區黨總支、漿坪管理區黨總支及儒林鎮聯校總支。78個支部中,有機關事業黨支部19個、農村黨支部55個和企業黨支部4個。鎮黨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中央、省、市、縣委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結合儒林鎮基層黨組織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

堅持抓黨建與抓發展相結合,全面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儒林鎮基層黨組織緊緊圍繞加快發展這一中心任務和大局,把黨建工作目標和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明確加強黨的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有力地促進了儒林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障和推動了中心任務的完成,把黨建工作做到了實處。

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闢基層黨組織建設新領域、不斷更新黨的基層工作理念。一是更新組織建設理念,注重研究基層組織作用發揮的途徑,做到各有側重、分類指導。二是更新黨員價值理念,通過給黨員設崗定責,強化黨員意識,拓展黨員參與社會工作的領域,使黨員的價值在更多更廣的領域得到體現。三是整合黨建資源的理念,充分認識新時期基層黨組織增強自身資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實施黨的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實現對政治資源和組織資源的整合和運用。

紮實開展教育培訓活動,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儒林鎮把提高基層黨員素質作為一項硬性任務,從教育培訓入手,全面提高農村基層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通過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自覺性。通過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科學技術知識和法律知識等理論知識的教育,提高了廣大基層黨員的素質,不斷增強他們「帶頭富、帶領富」的本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