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史·速哥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史·速哥傳出自《元史》,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於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禕(1321~1373)主編。全書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和滅亡的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視修史工作,他即位的當年,即元朝滅亡的當年,1368年,便下詔編修《元史》。[1]

原文

速哥,蒙古怯烈氏,為人外若質直,而內實沉勇有謀,雅為太宗所知。命使金因俾覘其虛實語之曰即不還子孫無憂不富貴也速哥頓首曰臣死職耳奉陛下威命以行可無慮也帝悅,賜所常御馬。至河,金人閉之舟中,七日始登南岸,又三旬乃達汴。

及見金主,曰:「天子念爾土地日狹,民力日疲,故遣我致命,爾能共修歲幣,通好不絕,則轉禍為福矣。謁者令下拜,哥曰:「我大國使,為爾屈乎!」金主壯之,取金卮飲之酒曰:「歸語汝主,必欲加兵,敢率精銳以相周旋,歲幣非所聞也。」速哥飲畢,即懷金卮以出。速哥雖佯為不智,而默識其地理厄塞、城郭人民之強弱。

既復命,備以虛實告,且以所懷金卮獻。帝喜曰:「我得金於汝手中矣。」復以賜之。始下令徵兵南伐。及金亡,詔賜金護駕士五人,曰:「此以旌汝為使之不辱也。」昔使過崞州,崞人盜殺其良馬,至是,兼以崞民賜之。歲乙未,帝從容謂速哥曰:「我將官汝,西域、中原,惟汝擇之。」

速哥再拜曰:「幸甚!臣意中原為便。」乃以為山西大達魯花赤受命方出,有回回六人訟事不實,將抵罪,遇諸途,急止監者曰:「姑緩其刑,當入奏。」復見帝曰:「此六人者,名著西域,徒以小罪盡誅之,恐非所以懷遠人也。願以賜臣,臣得困辱之,使自悔悟遷善,為他日用,殺之無益也。」帝意解,召六人謂之曰:「生汝者速哥也,其竭力事之」至雲中,皆釋之。後有至大官者。其寬大愛人多類此。卒年六十二。贈推忠翊運同德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宣寧王,諡忠襄。 (節選自《元史•列傳十一》)

譯文

速哥,蒙古族人,姓怯烈氏,為人外表樸素耿直,而內心沉着,有勇有謀,為太宗所深知。太宗命他出使金朝,趁機探聽虛實,對他說:「你此去即使不能回來,你的子孫也不用擔憂不會富貴。」速哥拜謝道:「臣為君死,是職分。奉陛下使人敬畏的命令出使金國,沒有什麼憂慮。」

太宗非常高興,賜他自己常騎的御馬。到了黃河,金國人把他關在船中,七天後才登上南岸,走了三十天才到達汴京。等見到金國皇帝,他說:「我天子念你國土日益狹小,民力日益睏乏,所以派我來傳達命令,若能每年向我蒙古納貢永遠友好,就轉禍為福了。」謁者命令他下拜,速哥說:「我是大國的使者,難道向你們屈服嗎?」金國皇帝認為他很豪壯,取過金杯讓他飲酒說:「回去告訴你們君主,如果一定要交兵,我們願意率精銳部隊相較量,年年納貢我沒有聽說過。」速哥喝完,就懷揣着金杯出來了。速哥雖然外表假做不聰明,卻暗暗記下地理的阻塞之處和城郭、百姓的強弱。

復命時,詳盡地把金朝的虛實告訴皇帝,並把懷揣的金杯獻上。皇帝高興地說:「我從你手中取得金國了!」又把金杯賜給了他。於是開始下令徵兵南伐。等到金國滅亡,太宗下詔把金國的五個護駕士賜給速哥,告訴他說:「這是為了表彰你作為使者沒有受辱。」過去速哥出使路過崞州,崞州人盜殺了他的良馬,到這時,皇帝又把崞州百姓賜給他。乙未年時,皇帝私下(或:趁閒暇時)對速哥說:「我要讓你做官,西域、中原,希望你來挑選。」速哥連拜兩次說:「非常幸運啊!我想中原還是好一些。」皇帝於是讓他擔任山西大達魯花赤。

他接受命令剛出任,有六個回回族人因訴訟之事不符實際,要抵罪,速哥在路上遇到他們,急忙制止看管的人說:「暫緩對他們的懲罰,我要入宮啟奏皇帝。」他又拜見皇帝曰:「這六個人,在西域很出名,只因為小的罪過就把他們全殺死,恐怕這不是使遠方之人歸順的辦法。希望把他們賜給我,我能困辱他們,使他們自己悔悟變善,為他日所用,殺掉他們沒有益處。」皇帝明白他的用意,召來他們六個人說:「使你們活下來的是速哥,你們要竭力侍奉他。」至雲中郡,速哥都把他們釋放了。後來他們有做到大官的。速哥為人寬大愛護賢人大多和這類似。

他六十二歲去世。朝廷追贈他為推忠翊運同德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他為宣寧王,贈諡號為忠襄。 [2]

作者簡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後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並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 ,為其後「台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範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諡「文憲」,故稱「宋文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