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元羅(?-568年9月9日),本名羅剎[1][2],字仲綱,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後裔,太師、江陽王元繼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北魏時期
元羅以節儉樸素着稱,以司空參軍事為起家官,轉任司徒主簿,兼領嘗食典御、散騎侍郎、散騎常侍。雖然父親和哥哥尊貴顯赫,元羅卻虛心謙讓,恭順的接待他人,後升任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元羅的大哥元乂在朝中專權時,元羅聲望遍布天下,當時有才學名氣的人士王元景、邢子才、李獎等人都成為元羅的賓客,跟着他前往青州。當時梁武帝蕭衍派遣將領侵犯北魏邊境,北魏朝廷以元羅代理撫軍將軍,都督青光南青三州諸軍事。元羅從青州刺史解任,入朝擔任宗正卿。建義元年五月丁巳朔(528年6月3日),尚書右僕射元羅出任東道大使,與副大使征東將軍、光祿勛元欣,副使封隆之、邢子才、李渾、李象、祖鴻勛等人一起巡視各地,升降官員的官職,先施行後報告[3][4][5][6]。元羅巡察安撫東道後,投降葛榮的高乾兄弟相繼向元羅投降[7][8]。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前往洛陽,說要看女兒爾朱皇后分娩,魏孝莊帝元子攸害怕河陰之變的舊事,擔心自身難保,與城陽王元徽、侍中楊侃、李彧、元羅等人謀劃,眾人都勸說魏孝莊帝刺殺爾朱榮[9][10]。普泰元年三月丙子(531年6月7日),魏節閔帝元恭在顯陽殿接見元羅和其他皇室宗親,加以慰勞勉勵[11]。太昌元年五月丙申(532年6月21日),侍中、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元羅升任儀同三司、尚書令[12]。魏孝武帝元修將要迎娶高歡長女高氏為皇后時,詔令元羅和太常卿李元忠前往晉陽送交定親禮物[13],元羅很快出任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14][15]。
東魏時期
元羅為人怯懦,天平二年,梁武帝派遣北梁州刺史蘭欽進攻漢中,圍逼梁州,行台元子禮、將軍薛儁、張菩薩都被俘虜,十一月壬戌(535年12月29日),元羅獻城向南梁投降[16][17][18][19][20]。
南朝時期
大同二年五月乙巳(536年6月9日),南梁任命元羅為征北大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封東郡王[21][22]。大同六年五月戊寅(539年6月27日),前任青冀二州刺史元羅出任右光祿大夫[23]。侯景起兵後,任命元羅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改封江陽王。太清二年九月丙寅(548年10月25日),左光祿大夫元羅加鎮右將軍[24]。正平二年(549年)六月,侯景封元羅為西秦王[25][26][27]。太清三年(549年)十一月,元羅加儀同三司[28]。大寶二年(551年)正月,侯景任命元羅為太傅[29][30][31]。太始二年三月戊子(552年4月29日),王僧辯攻入建康台城,王克和元羅率領台城內的南梁舊臣在道路上迎接王僧辯[32]。
西魏北周時期
梁元帝蕭繹擊敗侯景後,宇文泰向南梁求元羅,元羅於是回到北方,在西魏出任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少師,承襲了江陽王的爵位。元羅侄子元稚舒的兒子元善從南方進入關西,元羅將江陽王的爵位還給元善,被改封為固道郡公[14][15]。周明帝宇文毓二年(535年)九月甲辰,元羅被封韓國公,以延續北魏的後嗣[33][34][35]。天和三年八月乙丑(568年9月9日),元羅去世[36][37]。
其他
元羅擔任直閣時,曾經路過中山郡,對中山郡內史王世弼說:「堂堂兩州刺史,如今變為一郡官,也真讓人心不平。」王世弼說:「儀同的稱號,從鄧騭開始;平北將軍做郡官,從下官開始。」[38][39]
元乂死後,元羅逼奸元乂的夫人胡玄輝,當時的人認為這非常醜陋,也有人說這是元羅救命的計策[14][15]。
家庭
兄弟姐妹
- 元乂,北魏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侍中、領左右、江陽景昭王
- 元爽,北魏散騎常侍、衛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領左右直長
- 元蠻,北齊開府儀同三司
- 元爪,北魏給事中
- 元氏,元叉姐,嫁張慶
- 元氏,嫁侯剛之子
- 元阿妙,嫁李神俊
子女
參考資料
- ↑ 《魏書·卷十六·列傳第四》:元叉本名夜叉,弟羅實名羅剎,夜叉、羅剎,此鬼食人,非遇黑風,事同飄墮。嗚呼魏境!
- ↑ 《北史·卷十六·列傳第四》:及法僧反叛後,樹遺公卿百僚書,暴叉過惡,言:「叉本名夜叉,弟羅實名羅剎。夜叉、羅剎,此鬼食人,非遇黑風,事同飄墮。嗚呼魏境!離此二災。惡木盜泉,不息不飲,勝名梟稱,不入不為,況昆季此名,表能噬物,日露久矣,始信斯言。」
- ↑ 《魏書·卷十·帝紀第十》:五月丁巳朔,加大將軍爾朱榮北道大行台。以尚書右僕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征東將軍、光祿勛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後聞。
-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五月丁巳朔,以右僕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光祿勛元欣副之,循方黜陟,先行後聞。
- ↑ 《北齊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七》:永安初,元羅為東道大使,署封隆之、邢卲、李渾、李象、鴻勛並為子使。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梁紀八》:五月,丁巳朔,魏加爾朱榮北道大行台。以尚書右僕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光祿勛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後聞。
- ↑ 《北齊書· 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莊帝尋遣右僕射元羅巡撫三齊,乾兄弟相率出降。
- ↑ 《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莊帝遣右僕射元羅巡撫三齊,乾兄弟相率出降。
- ↑ 《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六》:榮乃暫來向京,言看皇后娩難。帝懲河陰之事,終恐難保,乃與城陽王徽、侍中楊侃、李彧、尚書右僕射元羅謀,皆勸帝刺殺之。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四·梁紀十》:帝懲河陰之難,恐榮終難保,由是密有圖榮之意。侍中楊侃、尚書右僕射元羅亦預其謀。
- ↑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丙子,帝引見尚書右僕射元羅及皇宗於顯陽殿,勞勉之。
- ↑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五月丙申,前廢帝廣陵王殂。以太傅、淮陽王欣為太師,封沛郡王;司徒公、趙郡王諶為太保;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清河王亶儀同三師;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州牧、南陽王寶炬為太尉公;侍中、太保、錄尚書事長孫稚為太傅;侍中、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元羅儀同三司、尚書令;驃騎大將軍、吏部尚書元世雋儀同三司。
- ↑ 《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武帝將納後,即高祖之長女也,詔元忠與尚書令元羅致娉於晉陽,高祖每於宴席論敘舊事,因撫掌欣笑云:「此人逼我起兵。」
- ↑ 14.0 14.1 14.2 《魏書·卷十六·列傳第四》:叉弟羅,字仲綱,以儉素着稱。起家司空參軍事,轉司徒主簿,領嘗食典御、散騎侍郎、散騎常侍。雖父兄貴盛,而虛己謙退,恂恂接物。遷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叉當朝專政,羅望傾四海,於時才名之士王元景、邢子才、李獎等咸為其賓客,從游青土。時蕭衍遣將寇邊,以羅行撫軍將軍,都督青光南青三州諸軍事。罷州,入為宗正卿。孝莊初,除尚書右僕射、東道大使。出帝時,遷尚書令,尋除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羅既懦怯,孝靜初,蕭衍遣將圍逼,羅以州降。叉死之後,羅逼叉妻,時人穢之。或雲其救命之計也。
- ↑ 15.0 15.1 15.2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叉弟羅,字仲綱。雖父兄貴盛,而虛己接物。累遷青州刺史。叉當朝專政,羅望傾四海,於時才名之士王元景、邢子才、李獎等咸為其賓客,從游青土。罷州,入為宗正卿。叉死後,羅通叉妻,時人穢之,或雲其救命之計也。孝武時,位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孝靜初,梁遣將圍逼,羅以州降,封南郡王。及侯景自立,以羅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改封江陽王。梁元帝滅景,周文帝求羅,遂得還。除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少師,襲爵江陽王。舒子善住,在後從南入關,羅乃以爵還善住,改封羅為固道郡公。
-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梁州刺史元羅以州降梁。
- ↑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壬戌,北梁州刺史蘭欽攻漢中,剋之,魏梁州刺史元羅降。
- ↑ 《南史·卷七·梁本紀中第七》:十一月壬戌,北梁州刺史蘭欽攻漢中,魏梁州刺史元羅降。
- ↑ 《梁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六》:破通生,擒行台元子禮、大將薛儁、張菩薩,魏梁州刺史元羅遂降,梁、漢底定。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梁紀十三》:北梁州刺史蘭欽引兵攻南鄭,魏梁州刺史元羅舉州降。
- ↑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乙巳,以魏前梁州刺史元羅為征北大將軍、青冀二州刺史。
- ↑ 《南史·卷七·梁本紀中第七》:五月癸卯,以魏梁州刺史元羅為青、冀二州刺史,封東郡王。
- ↑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五月戊寅,以前青、冀二州刺史元羅為右光祿大夫。
- ↑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九月丙寅,加左光祿大夫元羅鎮右將軍。
- ↑ 《梁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五十》:至是,景殺蕭正德於永福省。封元羅為西秦王,元景龍為陳留王,諸元子弟封王者十餘人。
- ↑ 《南史·卷八十·列傳第七十》:六月,景乃殺蕭正德於永福省,封元羅為西秦王,元景襲為陳留王,諸元子弟封王者十餘人。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梁紀十八》:景以儀同三司郭元建為尚書僕射、北道行台、總江北諸軍事,鎮新秦;封元羅等諸元十餘人皆為王。
- ↑ 《梁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五十》:以王偉、元羅並為儀同三司。
- ↑ 《梁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五十》:景以王克為太師,宋子仙為太保, 元羅為太傅,郭元建為太尉,張化仁為司徒,任約為司空,於慶為太子太師,時靈護為太子太保,紇奚斤為太子太傅,王偉為尚書左僕射,索超世為尚書右僕射。
- ↑ 《南史·卷八十·列傳第七十》:二年正月,景以王克為太宰,宋子仙為太保,元羅為太傅,郭元建為太尉,張化仁為司徒,任約為司空,於慶為太師,紇奚斤為太子太傅,時靈護為太子太保,王偉為尚書左僕射,索超世為右僕射。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四·梁紀二十》:侯景以王克為太師,宋子仙為太保,元羅為太傅,郭元建為太尉,支化仁為司徒,任約為司空,王偉為尚書左僕射,索超世為右僕射。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四·梁紀二十》:戊子,僧辯命侯瑱等帥精甲五千追景。王克、元羅等帥台內舊臣迎僧辯於道,僧辯勞克曰:「甚苦,事夷狄之君。」克不能對。
- ↑ 《周書·卷四·帝紀第四》:甲辰,封少師元羅為韓國公,以紹魏後。
-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甲辰,封少師元羅為韓國公,以紹魏後。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七·陳紀一》:九月,甲申,周封少師元羅為韓國公以紹魏後。
-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八月乙丑,韓國公元羅薨。
-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八月乙丑,韓公元羅薨。
-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直閣元羅,領軍叉弟也,曾行過中山,謂世弼曰:「二州刺史,翻復為郡,亦當恨恨耳。」世弼曰:「儀同之號,起自鄧騭;平北為郡,始在下官。」
-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直閣元羅,領軍元叉弟也,曾過中山,謂曰:「二州刺史,翻復為郡,當恨恨耳。」世弼曰:「儀同之號,起自鄧騭,平北為郡,始在下官。」
- ↑ 《北史·卷四十三·列傳三十一》:庶妻,元羅女也。庶亡後,岳使妻伴之寢宿。積五年,元氏更適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