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謀人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謀人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化石發現地,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元謀人遺址距今約170萬年。發掘年代,1965年。 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 元謀人遺址中還出土有雲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早更新世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元謀人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雲南高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 1982年國務院公布元謀人遺址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遺址簡介

元謀人遺址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麓。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遺址中還出土有雲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早更新世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 元謀人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雲南高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2]

考古發現

據考古發現,早在170萬年前,我國即已存在有遠古人類——雲南元謀猿人。 1965年初,為了配合西南地區建設和西南大動脈——成昆鐵路的勘察設計,國家地質部地質研究所的地質工作者錢方趙國光浦慶余王德山4人,組成西南地區新構造研究組到達元謀。 發現元謀東南方向上那蚌一帶底層出露好、化石多、構造現象清楚,決定把上那蚌地區作為勘察研究重點。5月1日午後17時左右,錢方在上那蚌村西北方向800米處牛肩包西南一個高4米的元謀組組成的褐色土包下部,發現了幾顆半露出地表的雲南馬牙齒化石。

化石遺蹟

當錢方挖掘雲南馬牙齒化石時,發現在雲南馬牙齒化石旁邊還有一些化石,化石大部分埋在土中;表面露出一些痕跡,當時即用地質錘的尖端進行仔細挖掘,驚奇地發現了2顆人牙化石。其中一顆牙齒化石齒冠半露地表,牙根埋在土中,另一顆則全部埋在土層中,兩顆牙齒化石相距10餘厘米,同時還找到了一個嚙齒類動物的下牙床及其他一些化石碎片。 研究組的其他人看到這兩顆呈淺灰白色、化石程度較深的牙齒化石後,興奮異常,認為有可能是原始人類或猿類的一對門齒。第二天早晨,研究組再次來到牙齒化石發現地區,在小土包上進行仔細搜索和挖掘,又找到了幾顆馬牙、牛牙、鹿角和一些化石碎片。

當年9月,牙齒化石帶回北京後,經中國地質博物館胡承志教授研究鑑定,認為其基本形態可與北京人同類牙齒相比較,比我國在此之前發現的「北京人」、「藍田人」化石早100多萬年,屬於直立人種中的一個新亞種,隨之以發現化石產地的元謀縣命名,命名為直立人元謀亞種。簡稱「元謀直立人或元謀猿人」,成為中國首次發現的早更新世古人類。

出土文物

伴隨元謀人牙齒出土的,還有7件石製品,人工痕跡清楚。原料為脈石英,器型不大,經研究鑑別,屬舊石器,其類型包括尖狀器、刮削器和砍砸器。它們和人牙雖不居於同一水平面上,但層位大致相同,距離又不遠,應是元謀人製作和使用的。

發現的炭屑多摻雜在粘土和粉砂質粘土中,少量在礫石凸鏡體裡。炭屑大致分為3層,每層間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動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徑可達15毫米,小的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達16粒之多。

此外還發現兩塊黑色的骨頭,經鑑定可能是被燒過的。研究者認為,這些是當時人類用火的痕跡。這一發現,和在距今約180萬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發現的燒骨,如確係人工用火證據,則把人類用火的歷史大大提前。在遺址中還找到一些有明顯人工痕跡的動物骨片,說明當時已會製造骨器和簡單的工具了。

說明元謀人不僅會使用自己製造的工具從事狩獵及採集活動,而且還學會用火,用火烤食他們所獲取的獵物,開始擺脫了茹毛飲血的時代。

發掘測定

197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雲南省博物館、元謀縣文化館聯合發掘了元謀人遺址。地層中出土了6件石器,3個層位中分布有大量碳屑,說明「元謀人」不僅能製造工具,而且不能排除會用火的可能性。1976年,中科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李普等人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元謀人」的時代為距今170萬年。隨後,地質研究所和貴陽地化所分別採集元謀組古地磁樣,並得出基本相同的結果。 1984年以後,地質力學所、雲南省地科所、貴陽地化所等單位再分別採樣、測定。多次映證「元謀人」的時代仍為170萬年。 1998年,中國科技大學黃培華等用電子自弦共震法測定「元謀人」的時代為距今160萬年,再次證明「元謀人」時代的古老性。如今,儘管認為「元謀人」的時代為中更新世的意見依然存在,但是,「元諜人」時代屬於早更新世,距今年代為170萬年的觀點已普遍被學術界所承認。

化石研究

=

「元謀人」的牙齒 === 「元謀人」的牙齒為同一青年男性個體的左側、右側上內側門齒,齒冠長度分別是11.4毫米和11.5毫米;寬度分別是8.1和8.6毫米,高度雖經磨耗而減小,但仍達11.2和11.1毫米。「元謀人」經研究歸屬早期直立人。其特徵為:牙齒粗碩,齒冠擴展指數達141.9;齒冠唇面除接近頸線的部分較為隆突外,其餘部分較平扁,有明顯的湯姆氏線,唇面溝及淺凹面;舌面的底結節發達,占舌面的二分之一;具鏟型結構。研究者認為「元謀人」應為直立人的一個新亞種,建議以發現人類化石的元謀縣為名,命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Hommo erectus yuanmouensin,sub sp.nov)。 元謀人遺址發掘時,地層中發現大量碳屑,長徑一般在4—8毫米之間,大致可分為3層,分布在上下3米的界線內,有的較集中,呈雞窩狀,碳屑常與哺乳動物化石伴生。地層中還含有燒骨(經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鑑定可能為燒骨)。因此,不能排除「元謀人」已會使用火的可能性。

1965年5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在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發現。這裡地處元謀盆地邊緣,盆地內出露一套厚達695米的河湖相沉積。從下到上分為4段28層。元謀人牙發現於第4段第22層中。此後,又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元謀人的地質時代屬早更新世,據古地磁斷代,年代為距今170萬年。 元謀人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一左一右,屬於同一成年人個體。齒冠保存完整,齒根末梢殘缺,表面有碎小裂紋,裂紋中填有褐色粘土。這兩枚牙齒很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複雜,具有明顯的原始性質,被命名為 "元謀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稱"元謀人"。

石製品

先後出土的7件石製品,人工痕跡清楚。原料為脈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們和人牙雖不居於同一水平面上,但層位大致相同,距離又不遠,應是元謀人製作和使用的。發現的炭屑多摻雜在粘土和粉砂質粘土中,少量在礫石凸鏡體裡。炭屑大致分為3層,每層間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動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徑可達15毫米,小的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達16粒之多。此外還發現兩塊黑色的骨頭,經鑑定可能是被燒過的。研究者認為,這些是當時人類用火的痕跡。這一發現,和在距今約180萬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發現的燒骨,如確係人工用火證據,則把人類用火的歷史大大提前。

哺乳動物化石

與元謀人共生過的哺乳動物化石,有泥河灣劍齒虎、雲南馬、爪蹄獸、中國犀、山西軸鹿等29種,絕種動物幾乎占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這表明元謀人的生存時代不會晚於早更新世。

遺址價值

元謀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中國及一些國家已將此發現寫進了教科書。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元謀人遺址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謀人遺址有紀念碑,不遠處有博物館,館內陳列着元謀人牙齒化石的標本,古生物化石及其他有關實物、資料。

「元謀人」的發現,將中國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100多萬年,表明地處長江流域的雲南是人類起源與發展的關鍵地區和核心地區,有力地挑戰了人類起源於非洲中心這一學說,為人類起源與發展多元中心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元謀人」作為中國人類歷史的開篇,自此被載入了中國歷史教科書的第一頁。[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