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先天下之憂 原出於僧舍——范仲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先天下之憂 原出於僧舍——范仲淹
圖片來自搜狐網

先天下之憂 原出於僧舍——范仲淹,幼時居佛寺,常聞正法,嚴持戒律,刻苦礪志,借佛道之菩薩行以御政事,;先天下之憂而憂之語,即源於菩薩利樂有情之意也

原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常為志士仁人作為座右銘。此語乃北宋仁宗皇帝宰相范仲淹的名言,流傳至今而不泯。

范仲淹(989 - 1052),字希文,北宋時吳人。兩歲失恃,家貧母嫁,待曉事之日,泣辭母去,居於里中僧舍,刻苦讀書,大中祥符時,進士及第。初任秘閣校理,每慷慨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皆效法,氣節之尚,足見一斑。仁宗皇帝知其名節拜相,經略陝西,以御西夏。仲淹為軍,嚴號令,重賞罰,撫士卒,威懾敵國,西夏不敢犯境。後又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裁削冗員佞吏。聯合富弼實行;慶曆新政,提出十項改革意見,即:明黜陟、抑佞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命令、減徭役。不到半年,為饞所中,出任陝西宣撫使,繼遷戶部侍郎,徏青州,皇祐四年(1052)卒,壽64。卒諡文正,贈兵部尚書。

范仲淹,幼時居佛寺,常聞正法,嚴持戒律,刻苦礪志,借佛道之菩薩行以御政事,;先天下之憂而憂之語,即源於菩薩利樂有情之意也。是故,出仕為官之後,不違聖教,喜近高僧,積極參究禪法,樂善好施,自奉節儉,佛戒寓心。將所節之俸祿,廣置義田,瞻養缺食之族人,又興學校教育孤弱。當逝世噩耗傳出,巷閭悲嚎,如喪考妣。

范仲淹以法傳家,世代興隆,子范純仁又繼而為相,世所欽羨。[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