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先秦手工業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先秦手工業史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先秦手工業史》的基本內容是自遠古至秦統一前手工業發展的歷史。主要有:養蠶織絲和麻、毛、棉紡織技術的發明和進步;陶、瓷的發明及工藝進步歷程;銅、鐵、錫、鉛、汞等古礦的開採、冶鑄與青銅器、鐵器製造的發明和發展;金銀器玉器、骨器、漆器、木作、玻璃器、皮革用品等製造技術的發明和發展及其工藝的改進;木石、金屬工具的製造與逐步改進;建築建材釀酒、煮鹽各業的創始與發展等。

基本內容

定價:55.00

作者:陳振中

頁數:822頁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開本:32

ISBN:7211058579、9787211058570

語種:簡體中文

書名:先秦手工業史

作品簡介

《先秦手工業史》的基本內容是自遠古至秦統一前手工業發展的歷史。主要有:養蠶織絲和麻、毛、 棉紡織技術的發明和進步;陶、瓷的發明及工藝進步歷程;銅、鐵、錫、鉛、汞等古礦的開採、冶鑄與 青銅器、 鐵器製造的發明和發展; 金銀器、玉器、骨器、 漆器、 木作、 玻璃器、皮革用品等製造技術的發明和發展及其工藝的改進; 木石、金屬工具的製造與逐步改進;建築、建材、釀酒、煮鹽各業的創始與發展等。[2]

序言

為陳振中先生這樣的老友的最後著作《先秦手工業史》寫序,是我不能辭卻的義務,但也是相當沉重的責任。幾次籌思提筆,總覺得對陳先生的業績和精神體會不足,有負其夫人邢志義女士的委託。

陳振中先生與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多年同事,雖然不在一個研究所,他工作的經濟研究所是中國經濟史學的重鎮,同我們歷史研究所多有往來。陳先生長我兩歲,是甘肅定西人,在蘭州大學歷史系讀本科後,於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史教研室研究生畢業,任教北師大、人大幾年,1981年來到經濟研究所。我就是在當時獲識陳先生的。

記得陳先生來找我,就是為了研究先秦時期青銅生產工具的事。他講給我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認為那時流行的中國青銅器時代罕將青銅用於工具製造的說法不見得符合事實,需要以考古工作的實際發現進行檢驗。此後若干年間,我們每有見面機會,他總是告訴我他在這一問題上調查研究的進展。

文摘

從已有的出土物、文獻記載並參照民族學資料,原始社會的木器大體有用於生產的工具如尖頭木棒、木鋤、耒、耜、「千筇」、原始紡織機具、木經軸、卷布棍、木刀等;用於居室建築的梁、柱等木構器件等;用於制陶的工具陶柏、輪盤等;用於交通的舟、車,以及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皿木碗、木桶等。此處只介紹幾種重要的生產工具及反映當時木作技術發展水平的有關發現。其餘則結合建築、紡織、制陶、舟車製作等在有關章節一併敘述。

一、生產工具

古代的生產工具主要有兩類:一是直插式的,以尖頭木棒為其鼻祖,其後發展為耒、耜等;一是橫斫式的,以木鋤為其鼻祖,其後發展為斧、錛、钁、鋤等。起到創始地位的兩類木工具,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其柄部形制而存在。

後記

《先秦手工業史》是振中繼《青銅生產工具與中國奴隸制社會經濟》和《先秦青銅生產工具》出版之後為學術界留下的最後一部專著。現今本書的出版了卻了他辭世之前的最大心愿,這一定會使他在天之靈得以慰藉。

振中從1956年以來,一直從事中國經濟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並為此付出了畢生精力。作為他的親人,我們相濡以沫幾十年,我深知他在研究工作中是如何勤奮努力,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乃至廢寢忘食。即使在退休之後,他仍然潛心研究,筆耕不輟。《先秦手工業史》書稿就是在他年逾七旬,身患多種疾病,特別是腦梗塞引發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仍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完成的。他在彌留之際,仍在惦記着如何完成該書的附錄以及書稿的審核、修訂。他原計劃在第九章 之後有一個附錄——《1998年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出土先秦青銅器統計表》。他說:「如果身體健康允許,定把它做完;如果健康狀況不允許,將闕如。雖然少個附錄,全書還是完整的……」2005年8月26日病魔殘忍地奪去了他的生命。如果他的生命能再延續一些時間,書稿定會更加翔實而完善。可惜,他走得太快了,一切未曾來得及做完,帶着太多的遺憾匆匆地走了。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手工業

第一節 石器製作

一、 舊石器時代的石器製作

二、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製作

第二節 木器製作

一、 生產工具

二、木板的開劈和木件的接合方法

第三節 原始陶器及其製作

一、各時期各地區出土的陶器及其特點

二、新石器時代制陶工藝的逐步形成

第四節 玉器和骨器製造

一、玉器的起源及其在新石器時代的突出發展

二、史前制玉工具及其工藝推論

三、骨器(包括角、蚌、牙器)製作

第五節 原始社會的建築

一、舊石器時代的穴居和 巢居及晚期的建築業萌芽

二、新石器時代各類型居室的營建及發展

三、新石器中晚期居室營建 工程技術的進步

第六節 紡織技術的萌芽與初步發展

一、 紡織原料的發展與利用

二、原始紡織技術的產生

第二章 先秦的青銅手工業

第一節 青銅器的起源、發展及在統治階層的使用

一、 冶銅術的發明及技術發展道路

二、青銅器在統治階層的使用

第二節 先秦青銅生產工具

第三節 採礦和冶煉

一、先秦礦冶遺址

二、採礦和冶煉技術的進步

第四節 先秦青銅器的 鑄造工藝

一、陶質塊范及石范的製造

二、銅料等的熔化、合金成分的配製及各種鑄造工藝

第三章 先秦的冶鐵與 鐵器製造業

第一節 春秋及其以前 冶鐵術的發明與進步

一、 世界發明冶鐵術及鐵器生產的一般進程

二、殷代和西周前期 隕鐵的使用

三、春秋中、晚期冶鑄 生鐵器物的使用和制鋼技術的發明

第二節 戰國時期鋼鐵器物的普遍使用和冶鐵技術的巨大發展

一、 鐵礦開採和鐵器生產使用的普遍性

二、生產工具和兵器領域鐵器代替青銅器

三、冶鐵技術的重大發展

附表一: 《山海經》記載出鐵之山36處一覽表

附表二:已出土西周、可能西周和春秋時代鐵器一覽表

附表三:出土戰國鐵器 統計表

附表四:已出土戰國鐵器一覽表

第四章 金、銀、錫、鉛、汞等金屬的冶煉及製作工藝

第一節 先秦時代的 金器

一、商代、西周及以前的金器

二、東周金器

三、東周的金質貨幣

第二節 先秦黃金的采煉及製作工藝的初步形成

一、黃金的淘采及冶煉

二、金器製作工藝的初步形成

第三節 先秦時代的 銀器及銀的采煉

一、先秦的各類銀器

二、銀的采煉

第四節 錫、鉛、汞的采煉及制器

一、錫

二、鉛

三、汞

第五章 「三代」的都邑和居室建築

第一節 先秦的都邑建築

一、夏、商及以前的都邑興築

二、周代都邑的大量興築

三、先秦都邑建築的特點及發展軌跡

第二節 居室建築

一、 宮室和 宗廟建築

二、其他宮殿式建築

三、普通 民居建築

第三節 「三代」 建築工程技術的進步

一、 測量技術和布局設計

二、 台基、牆體及 柱礎築造工程的進步

三、屋頂、 樑柱等木 間架結構

四、陶質建材和金屬構件的發明與使用

五、多種 建築裝飾手法的使用

第六章 紡織業生產的發展和手工 紡織機的形成

第一節 紡織技術的發展和傳播

一、毛、葛、麻紡織品生產的發展

二、 桑蠶業的發展與絲紡織技術的傳播

第二節 多品種 絲織物的出現及織物組織的發展

一、 平紋及平紋變化組織

二、斜紋及斜紋變化組織和假紗組織

三、絞經組織和重組織

第三節 手工紡織機的形成

一、各類纖維的紡、並、加捻與手工 紡車的形成

二、手工織機的形成

第四節 麻、葛、絲的脫膠加工及其紡織品精練染色工藝技術的形成

一、麻、葛、絲的脫膠加工及其紡織品的精練

二、 染色技術的形成與提高

第七章 木器、 漆器及皮革製作業

第八章 「三代」其他部門的手工業

第九章 「三代」手工業的經營形式、特點及性質

代後記

……

作者簡介

陳振中,1931年10月~2005年8月。 甘肅省 定西市人[3]。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1956年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 中國經濟史的教研工作。1980年調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後,主要從事先秦經濟史的研究,發表了數百萬字的專著、論文。所著 《青銅生產工具與中國奴隸制社會經濟》獲得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優秀科研成果獎。另一力作 《先秦青銅生產工具》獲得學術界高度評價。與他人合作編寫的著作有 《中國經濟通史》第一卷(先秦部分)及 《中國近代經濟史》、《中國農業 經濟通史》、《中國經濟史辭典》等,還參與了《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的寫作工作。 《先秦手工業史》是陳振中先生帶病堅持完成的最後一部書稿。

陳振中先生畢生致力於先秦史研究,用力極勤,成果豐碩,對中國先秦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後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傳世之作。[1]

參考文獻

  1. 《先秦手工業史》序道客巴巴網,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