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胡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介紹
光明胡同原先為南北走向,南到東紅門胡同,北到西安門大街,全長471米,平均寬5米。清朝稱光明殿胡同,簡稱光明殿,因為皇家道觀大光明殿在其西側而得名。1965年改稱光明胡同。《京師坊巷志稿》卷上引《明世宗實錄》:「大光明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建,內奉玉皇。」如今大光明殿已無存,其址為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所在地。1980年代到1990年代,光明胡同兩側槐樹成蔭並有花壇,是北京市花園式街道。過去的光明胡同45號為作家劉紹棠故居[1]。
東紅門胡同呈「廠」字形,東到府右街,西到光明胡同,南端不通行。全長54米,平均寬4米。清朝泛稱紅門,以官署之門而得名。中華民國時期析為東、西、南三條胡同,該胡同在東,故稱東紅門(其他兩條即後來的西紅門胡同、南紅門胡同)。1965年定名東紅門胡同[2]。
2010年,在北京市西城區進行西城舊城保護和居民住房改善工程項目一區至四區拆遷建設,東紅門胡同被拆遷[3]。此後光明胡同將東紅門胡同剩餘部分併入,新的光明胡同北到西安門大街,南到原東紅門胡同西口處向東,東到府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