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光武仁君》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四。

目錄

原文

漢光武雖以征伐定天下,而其心未嘗不以仁恩招懷為本。隗囂受官爵而復叛,賜詔告之曰:「若束手自詣,保無他也。」公孫述據蜀,大軍征之垂滅矣,猶下詔諭之曰:「勿以來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時自詣,則家族全,詔書手記不可數得,朕不食言。」遣馮異西征,戒以平定安集為急。怒吳漢殺降,責以失斬將弔民之義,可謂仁君矣。蕭銑舉荊楚降唐,而高祖怒其逐鹿之對,誅之於市,其隘如此,《新史》猶以高祖為聖,豈理也哉?

譯文

東漢光武帝雖然依靠武力征伐平定天下,可是他的用心總是以仁慈、恩情、招降、安撫為根本。隗囂接受官爵後再次反叛,光武帝下詔書告訴他:「如果你放棄抵抗主動投降,保證沒有其它處分。」公孫述據守蜀地,光武帝派大軍前去征討,即將平滅時還下詔告訴他:「不要因為你殺了我的大將來歙、岑彭而心懷疑慮,現在及時歸降,仍可以保全家族。皇帝親筆詔書不可多得,我說話算數。」派遣馮異西征,告誡他平定地方、安撫百姓是當務之急。因為吳漢殺降將而怒,責備他不合斬殺敵將、弔慰民眾的道理,可以說是仁君了。蕭銑割據長江中游,兵敗降唐,可是唐高祖惱怒他曾跟自己爭奪天下,把他殺死在長安的大街上,李淵心地狹隘到這種地步,《新唐書》還把他稱為聖人,有這樣的道理嗎?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光武仁君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