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纖通信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纖通信技術

光導纖維通信簡稱,原理是利用光導纖維傳輸信號,以實現信息傳遞的一種通信方式。實際應用中的光纖通信系統使用的不是單根的光纖,而是許多光纖聚集在一起的組成的光纜。

簡介

1966年英籍華人高錕博士發表了一篇劃時代性的論文,他提出利用帶有包層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學纖維,能作為通信媒質。從此,開創了光纖通信領域的研究工作。1977年美國在芝加哥相距7000米的兩電話局之間,首次用多模光纖成功地進行了光纖通信試驗。0.85微米波段的多模光纖為第一代光纖通信系統。1981年又實現了兩電話局間使用1.3微米多模光纖的通信系統,為第二代光纖通信系統。1984年實現了1.3微米單模光纖的通信系統,即第三代光纖通信系統。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又實現了1.55微米單模光纖通信系統,即第四代光纖通信系統。20世紀末或21世紀初發明了第五代光纖通信系統,用光波分復用提高速率,用光波放大增長傳輸距離的系統,光孤子通信系統可以獲得極高的速率,在該系統中加上光纖放大器有可能實現極高速率和極長距離的光纖通信。

評價

光纖通信的發展極其迅速,至1991年底,全球已敷設光纜563萬千米,到1995年已超過1100萬千米。光纖通信在單位時間內能傳輸的信息量大。一對單模光纖可同時開通35000個電話,而且它還在飛速發展。光纖通信的建設費用正隨着使用數量的增大而降低,同時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使用金屬少,抗電磁干擾、抗輻射性強,保密性好,頻帶寬,抗干擾性好,防竊聽、價格便宜等優點。1973年,世界光纖通信尚未實用。郵電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當時是武漢郵電學院)就開始研究光纖通信。由於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採用了石英光纖、半導體激光器和編碼制式通信機正確的技術路線,使中國在發展光纖通信技術上少走了不少彎路,從而使中國光纖通信在高新技術中與發達國家有較小的差距。1978年改革開放後,光纖通信的研發工作大大加快。上海、北京、武漢和桂林都研製出光纖通信試驗系統。1982年郵電部重點科研工程「八二工程」在武漢開通。該工程被稱為實用化工程,要求一切是商用產品而不是試驗品,要符合國際CCITT標準,要由設計院設計、工人施工,而不是科技人員施工。從此中國的光纖通信進入實用階段。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數字光纖通信的速率已達到144Mb/s,可傳送1980路電話,超過同軸電纜載波。於是,光纖通信作為主流被大量採用,在傳輸幹線上全面取代電纜。經過國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計劃,中國已建成「八縱八橫」幹線網,連通全國各省區市。中國已敷設光纜總長約250萬公里。光纖通信已成為中國通信的主要手段。在國家科技部、計委、經委的安排下,1999年中國生產的8×2.5Gb/sWDM系統首次在青島至大連開通,隨之瀋陽至大連的32×2.5Gb/sWDM光纖通信系統開通。2005年3.2Tbps超大容量的光纖通信系統在上海至杭州開通,是至今世界容量最大的實用線路。。[1]

參考文獻